咬人的城鎮

咬人的城鎮

《咬人的城鎮》講述一陣子瘋狂過後,大白臉最先慌忙跑去向九妯娌告急,她款著小腳拉拽九妯娌,邊走邊囑咐:“咱爹問你留下死口活口,你可千萬說成要活口。你哥專門囑咐我,叫你給他兄弟留條命,千萬別讓自個兒走到寡婦路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咬人的城鎮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頁數:293 頁
  • 開本:32 開
  • 品牌:百花文藝出版社
  • 作者:趙廣建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066298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咬人的察整達城鎮》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趙廣建,1954年生,河北藁城人,1972年入伍。l996年轉業,現在天津銀行工作。拾柴、種地、教書、打槍、撰公文、管銀子,全乾過,不見大出息。工作極其賣力,業餘時間死心眼子寫小說。兩不誤。強調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樂於助人,不畏困苦,終生學習,永志前行。有一顆雄心勃勃的平常心。評判功過是別人的事,揭示善惡是自己的事,事事互通有補。本人願持久勤勞善良做人,一輩子身心在窮苦百姓當中。有20篇小說曾獲省級以上小說獎。

圖書目錄

從趙廣建的《老硬服軟》談起
小小說
算卦
懷底
後果(四題)
臭棋滿屋罪犯柴火
睦道
攆狗
遺物兒(四題)
銅瓢大繩存摺石碑
狗勢
老硬服軟(五題)
說軟話 碰鼻子 下棋 指路 扔豬
老硬上課(六題)
糾風碰手管老婆買酒教課診療
老硬嘆氣(三題)
說鄰居喝粥看老師
雞鴨頌
比命
不孝兒孫(三題)
新妮兒小勁兒黑墩兒
硬眼淚
砍樹
老八逸事(五題)
贏棋 席間 笑話 求畫 挑員工 立衡口
短篇小說
命鎖三秋
黑四兒踹樹
仨眼子逸事
大眼子 二眼子 三眼子
心根三題
補門 砸手 狗強強的心事
麻子的故事
大麻子二麻子
摳棉桃的女人
手裡的物件兒
接生剪子 綠毛熟肉 空相框
東門裡的三大人物
大奶奶 銀大姑 三大爺
王老準扭腰
中篇小說
褡褳中的肉
物件兒
後記

後記

又一本集子出版,我依然認為自己處記去嘗放在寫作的摸索中,關於小說創作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很大空間。已是寫了多年小說,從學寫到發表,乾熬了七年時間!漫長七年的前五年沒向任何人討教過,完全一意孤行地光棍兒解悶兒,到了第五年,實在“光棍兒”不下去了,找到了時任《天津文學》的主編張少敏老師,他反覆講,小說是寫人的,我這才成了有頭蒼蠅。可當時很是想不通。人和事怎嚷牛能分得開呢?沒事能有情節嗎?沒情節能叫小說嗎?人和事怎樣才能寫在一起呢?這種想法。一直在後來的寫作中攪擾了多年。雖然一直努力寫人,但有的是寫人,有的是寫事,有的詮釋立意,有的張揚主題思想或道明個樂臭影哲理,許多作品也發表了,甚至還有獲了獎的,終歸沒有把握好小悼疊霸凶說創作的核心所在。再後來,《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老師來天津講課,記憶猶新地又聽到小說是寫人的,至此我才對小說的寫人有了深層理解,回過頭來再查看自己已發表的作品,嚴格說來,有的還真不能叫小說!尤其是最近又受到《當代小說》主編劉照如老師的指教,小說是寫人性的,使我茅塞頓開。這使我對自己的創作有些沮喪,也有些懊惱,藉助於今天集子的出版,還想在理解小說創作方面淺談己見。
首先,把小說和故事區別開來應該有個界限。我也認為小說是在講故事,但活靈活現的人物和生動曲折的故事不是一碼事,人物才是小說可讀的源泉。雖然人們對小說並沒有多么嚴格的界定,但就小說而言,寫好的前提,爛於心的應是人的秉性,而不是新奇的故事。比如,《二眼子》這篇小作,我通篇圍繞著二眼子和他媳婦“這個人”,通過時間變化展現人物的心路歷程。以期讓人讀後留下“人”的印象。小說和故事的區別在於小說的起筆和落腳點在人上,而故事的起筆和落腳點在事上。小說是通過生活場景,從意境中展現出人物的鮮明特徵來,而不是概括者的說教或敘述。日常生活中,不曾見過任何一個相同之人,每人都有每人的特點。小說躍然在紙上的,也應該是這樣的人,或虎狼蛇蠍,或慈眉善目,讓人過目不忘、記憶猶新,並通過一系列的“事兒”去說明這個人,讓人記住的是人,結論出來的也是人。如果通過人物活動說明了一個事,讓人印象的是事,看過作品記住的也是事,那就是故事了。這只能是我個人的淺薄理解。
其次,把小說的“真”和“假”區別開來應該有個水準。既然都講故事,為什麼有人道出來娓娓動聽,讓人痴迷不悟、淚流滿面,而有人道出來卻強按葫蘆不進水呢?這說明,把小說寫“真”並非易事。現存真實和藝術真實是有區別的。藝術真實能否達到與現存真實“同真”的效果,是小說是否亂編一氣的試金石。由於藝術真慨頁您實高於生活,所以,初寫小說難免陷入“人不夠。事來湊”的泥潭,羅列千奇百怪的所謂新事往人物身上亂堆一氣,以為這樣就豐滿了人物本身,其實,豐滿出來的頂多是個花花綠綠的石膏模特府充蜜。實質上,寫小說念的並非此經,有的十多歲孩子就能寫得非常精彩,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其開筆在了“人”上。心裡想到的是人,下筆寫的也是人。對於小說中的人來說,活了就是奇蹟,有了真實活動及其空間,就“真”,就花香蜂來,而把稀奇古怪的事情集於一身,反倒不倫不類貓狗不分,讓人說“假”,也就難免有睹無快了。所以說,小說不俗為奇,求奇為怪。我認為,把小說講成故事,把故事寫成小說,是讓人看不下去的原因之一。再就是,寫小說通常都是要編,但所編的故事應與人物相符。豬八戒是假,人們卻信以為真。此人確實撿了錢,自己寫出來卻讓人說是瞎編,這是為何?我認為,這與所寫的人和事不符有關,至少是自己寫出的撿錢內容邏輯推不出理來,加之從概念出發再平白直述、眉毛鬍子一把抓,很難逃脫“假”的指’說了,尤其是小小說,又短,容不得多嘴,過於複雜的情節再不提煉,很難不去說事兒,而短篇過多的說事兒連不上人的血肉,就不是小說了。
第三,把小說的長存和短現區別開來應該予以重視。大凡小說都要通過文字表達思想。文字的表述和文章的結構,能否給人以閱讀享受,明顯展示了作品的藝術功力和文學價值,也是長存和短現的關鍵所在。通常情形下,一部好的文學作品,藝術性和文學性是緊密相連的,許多名作之所以在文海中脫穎而出、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其藝術魅力功不可沒。有的小說讀後就扔了,有的小說百看不厭,這是藝術本身在作怪。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在短篇中企圖用桌椅板凳或雞鴨豬狗去偶爾對話的藝術手法,襯托人物更加接近主題,以期達到題目和內容相符,通過環境氛圍來渲染和突出人物的形象,尚須大的提高。
俗話說,人要直,文要曲。讓人讀後沒有想法的文章是失敗的文章,小說的含蓄和故事的曲折不應混為一談。比如說,題目就非常重要。如果開篇未讀,早知結尾,或題目把內容全亮明了,那和通訊有什麼區別呢?我認為,用敘述的方式把握好短小說比較難,鬧不好就會翻進“故事”的陰溝里。因為篇幅小,站在局外一說事兒,轉眼到頭了。我認為微短小說在意境中展現生活畫面更容易深刻人物,用出人意料的結尾升華主題,用鮮明的語言突出人物個性,從而彌補字少帶來的結構缺陷,是明智的寫作選擇。
我的長作品寫得少。把握不好通篇結構,同樣犯有“局外說事兒”的毛病,有的作品很不深刻,是今後加以改進的所在。

序言

我老家住在河北藁城東門裡的南后街上。兒時的印象里,那裡的許多人並不是為了錢和權去活著,這個小說集裡的許多中心人物,就是從那裡沉澱出來的,大都有真實模特兒。在《咬人的村莊》集子裡,多是現實批判,而後來的寫作中,我想突出正面形象。以此弘揚我們民族勤勞善良的傳統美德。去年,我的《老硬服軟》一組小小說在天津市第二十屆“文化杯”全國梁斌小說獎評獎中獲了獎,就拿當時的“獲獎感言”作為這個集子的“序”吧。雖然集子裡中短篇小說占了大量篇幅,但也許能道出寫這些作品的某些想法;也就是發表《老硬服軟》這組小稿的同期,《天津日報·文藝周刊》宋曙光老師配發了《編輯手記》,他多年來對我發稿和出書給予了無私的幫教和支持,作為老師和朋友,把他的《編輯手記》也作為此書的序言,也許是我表示感謝和敬重的最好方式了。
獲獎感言全文如下: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叫趙廣建,當了25年兵,幹了15年金融,卻在業餘時間寫了三十多年小說。有人說我寫小說是不務正業。我說,人活著不能沒有想法,有人願意把想法說在嘴上給人聽,有人願意把想法寫在紙上給人看,“看”能讓人靜下心來思考,這或許是我死心眼子寫小說的一個因由。實踐證明,活在世上不光是工作,有個業餘愛好挺好。
今天得獎,感謝萬分的同時又十分慚愧。二十年前的文章和今天相比。我認為自己並沒多大長進。拿不出像樣兒的作品來撼動人心,自問確實非常有愧,好在今天的激勵機制建得好,獎勵對我既是個鼓勵,更是鞭策。今後,我必須老老實實坐下來,認真寫好自己的“想法”。
小說寫人,人活於社會,社會在矛盾和衝突中動盪前行,怎樣鮮明地刻畫出人在社會中的個性和本性,是我認真寫好小說的關鍵,也是我搞好創作的難處。我的小說大多是有感而發,沒有專門坐下來編寫過,尤其是當自己的思想和社會上某些現象產生衝突非寫不可時。動筆就是時候了,這也許是我自身狹隘而寫不出敲人心髓力作的一個原因。
《老硬服軟》這組小小說,形式上是此人向個別現象服軟,但實質上我想表達的是他必須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服軟。有錢算什麼呢?當官算什麼呢?勞動和人民才是社會的要素。我在銀行多年工作中見到,改革開放使部分人富裕起來之後,有些人充滿了拜金主義。有奶便是娘,看錢比爹親——好像全世界都在為自身利益打仗,國與國之間,家與家之間,甚至有的父母兒女、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夫妻鄰里大打出手,鬧得六親不認,不可開交,但這些現象代表不了社會發展的主流。
我單位有個每月只掙幾百元錢的臨時工,她父親見她生活困難,非要給她兩萬塊錢,她說:“我不要,花自己勞動掙來的錢心裡踏實。”她那種當今社會中視勞動為光榮的行為,讓我十分感動;我大姐單位房改要她補交3萬元錢,我說:“我為姐家立功的機會到了,這錢我出。”大姐說:“我不背你那個包袱。別以為你是行長,那不是被人尊重的根本。”
這些撞擊我心魂的生活素材,都給了我提筆的動力和理由。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是拜金主義,不是爭權奪利、弄虛作假,而是勤勞和善良,是講究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畏困苦、樂於助人的多面日月。實踐告訴我們,人活著,除了名利,為國為民為社會要做的有意義的事情還很多。我老家同街一個103歲的老人,她的一句話讓我寫了一個叫《物件兒》的中篇小說,她說:“俺妯娌7個,她們活不過我,是她們捨不得自家手裡那點物件兒。”人為財死,形形色色,唯百歲人心中有一塊淨土!
還有,有些人富了之後,本來是勞動人民出身,轉而瞧不起勞動和勞動者,本來是窮苦人出身,轉而瞧不起窮人,他們不是用自我富裕幫幫身邊或國家,而是把巨額財產轉移到國外去,那受益的會是中國人嗎?個別人一心想著自己,潛移默化影響或引導孩子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出國,出國的目的是為了掙錢。掙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甚至有些人無聊到迷信拜神完全找不到自我的程度、腐朽糜爛到了監獄的邊緣。中華民族會沿那樣的險境走下去嗎?歷史會容忍那樣的現象持續下去嗎?我想是不會的。歷史會按照自行的邏輯進行自我修正的。這些“亡我”、“滅國”現象,代表不了我們民族發展的主旨,更成為不了中華民族的鐵骨和脊樑,反倒成了我筆下貶諷的對象……
小說也是宣傳,以此弘揚自身民族的正義和勞苦大眾的勤善,是我作為作者應有的責任。還是那句老話: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民眾,願勤勞善良做人,一輩子身心在窮苦百姓當中。雖然於生活之路,於工作和創作之路,自己像是患了雙膝麻痹的病人,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代價,但願這代價能換來他人幸福,喚醒他人去創造美好,認識罪惡……
2011年10月28日
首先,把小說和故事區別開來應該有個界限。我也認為小說是在講故事,但活靈活現的人物和生動曲折的故事不是一碼事,人物才是小說可讀的源泉。雖然人們對小說並沒有多么嚴格的界定,但就小說而言,寫好的前提,爛於心的應是人的秉性,而不是新奇的故事。比如,《二眼子》這篇小作,我通篇圍繞著二眼子和他媳婦“這個人”,通過時間變化展現人物的心路歷程。以期讓人讀後留下“人”的印象。小說和故事的區別在於小說的起筆和落腳點在人上,而故事的起筆和落腳點在事上。小說是通過生活場景,從意境中展現出人物的鮮明特徵來,而不是概括者的說教或敘述。日常生活中,不曾見過任何一個相同之人,每人都有每人的特點。小說躍然在紙上的,也應該是這樣的人,或虎狼蛇蠍,或慈眉善目,讓人過目不忘、記憶猶新,並通過一系列的“事兒”去說明這個人,讓人記住的是人,結論出來的也是人。如果通過人物活動說明了一個事,讓人印象的是事,看過作品記住的也是事,那就是故事了。這只能是我個人的淺薄理解。
其次,把小說的“真”和“假”區別開來應該有個水準。既然都講故事,為什麼有人道出來娓娓動聽,讓人痴迷不悟、淚流滿面,而有人道出來卻強按葫蘆不進水呢?這說明,把小說寫“真”並非易事。現存真實和藝術真實是有區別的。藝術真實能否達到與現存真實“同真”的效果,是小說是否亂編一氣的試金石。由於藝術真實高於生活,所以,初寫小說難免陷入“人不夠。事來湊”的泥潭,羅列千奇百怪的所謂新事往人物身上亂堆一氣,以為這樣就豐滿了人物本身,其實,豐滿出來的頂多是個花花綠綠的石膏模特。實質上,寫小說念的並非此經,有的十多歲孩子就能寫得非常精彩,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其開筆在了“人”上。心裡想到的是人,下筆寫的也是人。對於小說中的人來說,活了就是奇蹟,有了真實活動及其空間,就“真”,就花香蜂來,而把稀奇古怪的事情集於一身,反倒不倫不類貓狗不分,讓人說“假”,也就難免有睹無快了。所以說,小說不俗為奇,求奇為怪。我認為,把小說講成故事,把故事寫成小說,是讓人看不下去的原因之一。再就是,寫小說通常都是要編,但所編的故事應與人物相符。豬八戒是假,人們卻信以為真。此人確實撿了錢,自己寫出來卻讓人說是瞎編,這是為何?我認為,這與所寫的人和事不符有關,至少是自己寫出的撿錢內容邏輯推不出理來,加之從概念出發再平白直述、眉毛鬍子一把抓,很難逃脫“假”的指’說了,尤其是小小說,又短,容不得多嘴,過於複雜的情節再不提煉,很難不去說事兒,而短篇過多的說事兒連不上人的血肉,就不是小說了。
第三,把小說的長存和短現區別開來應該予以重視。大凡小說都要通過文字表達思想。文字的表述和文章的結構,能否給人以閱讀享受,明顯展示了作品的藝術功力和文學價值,也是長存和短現的關鍵所在。通常情形下,一部好的文學作品,藝術性和文學性是緊密相連的,許多名作之所以在文海中脫穎而出、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其藝術魅力功不可沒。有的小說讀後就扔了,有的小說百看不厭,這是藝術本身在作怪。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在短篇中企圖用桌椅板凳或雞鴨豬狗去偶爾對話的藝術手法,襯托人物更加接近主題,以期達到題目和內容相符,通過環境氛圍來渲染和突出人物的形象,尚須大的提高。
俗話說,人要直,文要曲。讓人讀後沒有想法的文章是失敗的文章,小說的含蓄和故事的曲折不應混為一談。比如說,題目就非常重要。如果開篇未讀,早知結尾,或題目把內容全亮明了,那和通訊有什麼區別呢?我認為,用敘述的方式把握好短小說比較難,鬧不好就會翻進“故事”的陰溝里。因為篇幅小,站在局外一說事兒,轉眼到頭了。我認為微短小說在意境中展現生活畫面更容易深刻人物,用出人意料的結尾升華主題,用鮮明的語言突出人物個性,從而彌補字少帶來的結構缺陷,是明智的寫作選擇。
我的長作品寫得少。把握不好通篇結構,同樣犯有“局外說事兒”的毛病,有的作品很不深刻,是今後加以改進的所在。

序言

我老家住在河北藁城東門裡的南后街上。兒時的印象里,那裡的許多人並不是為了錢和權去活著,這個小說集裡的許多中心人物,就是從那裡沉澱出來的,大都有真實模特兒。在《咬人的村莊》集子裡,多是現實批判,而後來的寫作中,我想突出正面形象。以此弘揚我們民族勤勞善良的傳統美德。去年,我的《老硬服軟》一組小小說在天津市第二十屆“文化杯”全國梁斌小說獎評獎中獲了獎,就拿當時的“獲獎感言”作為這個集子的“序”吧。雖然集子裡中短篇小說占了大量篇幅,但也許能道出寫這些作品的某些想法;也就是發表《老硬服軟》這組小稿的同期,《天津日報·文藝周刊》宋曙光老師配發了《編輯手記》,他多年來對我發稿和出書給予了無私的幫教和支持,作為老師和朋友,把他的《編輯手記》也作為此書的序言,也許是我表示感謝和敬重的最好方式了。
獲獎感言全文如下: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叫趙廣建,當了25年兵,幹了15年金融,卻在業餘時間寫了三十多年小說。有人說我寫小說是不務正業。我說,人活著不能沒有想法,有人願意把想法說在嘴上給人聽,有人願意把想法寫在紙上給人看,“看”能讓人靜下心來思考,這或許是我死心眼子寫小說的一個因由。實踐證明,活在世上不光是工作,有個業餘愛好挺好。
今天得獎,感謝萬分的同時又十分慚愧。二十年前的文章和今天相比。我認為自己並沒多大長進。拿不出像樣兒的作品來撼動人心,自問確實非常有愧,好在今天的激勵機制建得好,獎勵對我既是個鼓勵,更是鞭策。今後,我必須老老實實坐下來,認真寫好自己的“想法”。
小說寫人,人活於社會,社會在矛盾和衝突中動盪前行,怎樣鮮明地刻畫出人在社會中的個性和本性,是我認真寫好小說的關鍵,也是我搞好創作的難處。我的小說大多是有感而發,沒有專門坐下來編寫過,尤其是當自己的思想和社會上某些現象產生衝突非寫不可時。動筆就是時候了,這也許是我自身狹隘而寫不出敲人心髓力作的一個原因。
《老硬服軟》這組小小說,形式上是此人向個別現象服軟,但實質上我想表達的是他必須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服軟。有錢算什麼呢?當官算什麼呢?勞動和人民才是社會的要素。我在銀行多年工作中見到,改革開放使部分人富裕起來之後,有些人充滿了拜金主義。有奶便是娘,看錢比爹親——好像全世界都在為自身利益打仗,國與國之間,家與家之間,甚至有的父母兒女、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夫妻鄰里大打出手,鬧得六親不認,不可開交,但這些現象代表不了社會發展的主流。
我單位有個每月只掙幾百元錢的臨時工,她父親見她生活困難,非要給她兩萬塊錢,她說:“我不要,花自己勞動掙來的錢心裡踏實。”她那種當今社會中視勞動為光榮的行為,讓我十分感動;我大姐單位房改要她補交3萬元錢,我說:“我為姐家立功的機會到了,這錢我出。”大姐說:“我不背你那個包袱。別以為你是行長,那不是被人尊重的根本。”
這些撞擊我心魂的生活素材,都給了我提筆的動力和理由。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是拜金主義,不是爭權奪利、弄虛作假,而是勤勞和善良,是講究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畏困苦、樂於助人的多面日月。實踐告訴我們,人活著,除了名利,為國為民為社會要做的有意義的事情還很多。我老家同街一個103歲的老人,她的一句話讓我寫了一個叫《物件兒》的中篇小說,她說:“俺妯娌7個,她們活不過我,是她們捨不得自家手裡那點物件兒。”人為財死,形形色色,唯百歲人心中有一塊淨土!
還有,有些人富了之後,本來是勞動人民出身,轉而瞧不起勞動和勞動者,本來是窮苦人出身,轉而瞧不起窮人,他們不是用自我富裕幫幫身邊或國家,而是把巨額財產轉移到國外去,那受益的會是中國人嗎?個別人一心想著自己,潛移默化影響或引導孩子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出國,出國的目的是為了掙錢。掙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甚至有些人無聊到迷信拜神完全找不到自我的程度、腐朽糜爛到了監獄的邊緣。中華民族會沿那樣的險境走下去嗎?歷史會容忍那樣的現象持續下去嗎?我想是不會的。歷史會按照自行的邏輯進行自我修正的。這些“亡我”、“滅國”現象,代表不了我們民族發展的主旨,更成為不了中華民族的鐵骨和脊樑,反倒成了我筆下貶諷的對象……
小說也是宣傳,以此弘揚自身民族的正義和勞苦大眾的勤善,是我作為作者應有的責任。還是那句老話: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民眾,願勤勞善良做人,一輩子身心在窮苦百姓當中。雖然於生活之路,於工作和創作之路,自己像是患了雙膝麻痹的病人,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代價,但願這代價能換來他人幸福,喚醒他人去創造美好,認識罪惡……
2011年10月2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