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是2009年04月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李永升,陳偉。

基本介紹

  • 書名: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
  • 作者: 李永升(作者), 陳偉(作者)
  • ISBN:9787810939195
  • 頁數:322頁
  • 定價:30.00 元
  • 出版社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第一編,第二編,第三編,第四編,第五編,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是關於研究“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定位及其實現》、《罪刑相適應原則在我國刑事立法中的體現》、《監督過失理論及其對過失主體的限定》等文章。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李永升,男,l964年生,安徽懷寧人,1986年畢業於安徽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部,獲法學碩士學位。現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主任,刑法學教授,刑法專業博士生導師,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兼任中國犯罪學會理事,重慶市刑法學研究會理事,重慶市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重慶市法學會學術委員等職。自任教以來,撰寫《刑法學的基本範疇研究》(專著)、《中國特別刑法通論》(主編)、 《國家公務員犯罪及其防治》(副主編)、《刑法學》(副主編)等專著、教材、論文集40餘部,於《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現代法學》、《法律科學》、《重慶法制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文章160餘篇,上述成果有10多項獲省部級、校級一、二、三等獎勵。曾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六屆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優秀碩士生導師、重慶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陳偉,男,1978年生,湖北宜昌人,2002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部,獲法學碩士學位。現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講師,刑法專業博士研究生,重慶市綦江縣人民檢察院掛職幹部。自讀研以來,於《刑法論叢》、《中國刑事法雜誌》、《人民檢察》、《青少年犯罪研究》、《青年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事政策研究
1.和諧社會語境中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2.“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路徑探尋
3.“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定位及其實現
4.刑事政策視野中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

第二編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基本原則研究
5.罪刑法定主義的困惑及其出路
6.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內涵解讀
7.罪刑相適應原則的理論基礎
8.罪刑相適應原則在我國刑事立法中的體現

第三編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犯罪總論問題研究
9.從“滅門慘案”反思法律信仰與和諧社會建構
10.“當場擊斃”行為的性質定位與制度規範
11.刑事責任年齡的刑法適用
12.監督過失理論及其對過失主體的限定
13.非共犯教唆視野下的教唆行為與教唆罪的構建
14.轉化犯的立法價值及其立法例的理性反思

第四編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罰總論問題研究
15.刑事責任的概念和本質
16.刑事責任在刑法學體系中的地位之反思與重構
17.我國法治視野下刑罰目的的理性選擇
18.未成年人累犯問題的批判與重構
19.單位累犯若干問題探析
20.過失普通累犯問題研討
21.我國內地與港澳台地區普通累犯制度之比較
22.以人為本視野下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

第五編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罪刑各論問題研究
23.貸款詐欺罪的若干問題研析
24.盜竊GPS財物既未遂問題探析
25.對廢棄的彩票加工復原並出售行為的定性分析
26.我國刑法中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探究
27.和諧社會語境下法庭秩序的刑法保障
28.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的構成特徵探討
29.受賄罪相關問題探析
30.枉法仲裁罪追訴方式之變更及其提倡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自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綱領以來,關於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搞好和諧社會的建設就成為廣大理論與實務工作者研究的熱門話題。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它強調了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總體精神。為了充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結合刑法理論與刑法實務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了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事政策、刑法基本原則、犯罪總論、刑罰總論與罪刑各論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從而對刑法理論和司法實務中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藉此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後記

我和我的博士生陳偉合寫的這本《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一書即將面世,值此書付梓之際,略述數語,權作後記。
本人之所以在推出這部合著,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華誕,出版此,藉以向共和國60周年獻禮。二是藉此書的出版以弘揚和諧社會的理念,尤其是在刑法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如何將刑法各方面的問題與和諧社會的構建聯繫起來,從而更好地使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與和諧社會的建設相合拍,為早日建成和諧社會而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三是是本人研究生畢業暨任教20周年,雖然20年來,在科研方面不敢妄稱成績斐然,但自感沒有落伍於時代,這也是出版本書之又一動機。自任教20年來,本人在鄧又天教授、董鑫教授、高紹先教授、趙長青教授等老一輩刑法學家的親切關懷、教研室各位同仁的鼎力協助以及各位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撰寫專著、教材、論文集達40餘部,撰寫學術論文、文章160餘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法學》、《刑事法學》和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中國法學研究年鑑》全文轉載和摘登的論文有十餘篇。以上成果有十多項榮獲法務部、四川省、重慶市和西南政法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和優秀成果獎。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前述原因之外,作為一個中華學人,與自身與生俱來的歷史使命感和對學術無止境的追求精神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出版此書,以作20年學海求索之印記。四是藉此書的出版為培養和造就刑法學界的學術新人盡為師之責。我的博士生陳偉同學自攻讀碩士研究生以來一直潛心於學術研究,歷經數載,於《刑法論叢》、《中國刑事法雜誌》、《人民檢察》、《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充分發揮了一個青年刑法學者所應有的主力軍作用,從其研究成果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其具有較為深厚的刑法學術功底,而且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因此,出版此書,藉以向刑法學界推出學術新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