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為酬和友人裴迪而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以早梅傷愁立意,前兩聯就著“憶”字感謝故人對自己的思念,後兩聯圍繞“愁”字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全詩感情深摯,語言淺白,始終出以談話的口吻,推心置腹,盪氣迴腸,在杜詩七律中別具一格,歷來被推為詠梅詩的上品。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東閣官梅動詩興⑵,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裴(péi)迪:關中(今陝西省)人,早年隱居終南山,與王維交誼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與杜甫頻有唱和。蜀州:唐朝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
⑵東閣:閣名。指東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東。仇兆鰲註:“東閣,指東亭。”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官梅:官府所種的梅。南朝梁何遜為官在揚州時,官府中有梅,常吟詠其下,故云。詩興:作詩、吟詩的興致或情緒。韋應物夜偶詩客操公作》詩:“多謝非玄度,聊將詩興同。”
⑶何遜在揚州:典出《初學記》卷二十八。何遜:南朝梁詩人。錢謙益云:“天監六年,(梁建安王)遷使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則遜為建安王記室,正在揚州。”何遜在揚州見梅花盛開,作有《詠早梅》詩。
⑷此時:指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雪:喻指梅。梅花色白,故以雪為喻。
⑸春:一作“花”。可:一作“更”。可自由:言恰好有閒情逸緻,可觀賞梅花。
⑹歲暮:歲末,一年將終時。喻年老。言幸而未折梅見寄,免我起歲暮之感。
⑺若為(wéi):怎堪。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鄉:一作“春”。
⑻江邊:浣花溪邊。垂垂:漸漸。耶律楚材《和漁陽趙光祖》詩之二:“十年嘆我垂垂老,萬里憐君得得來。”發(fā):指花開放。
⑼朝(zhāo)夕:時時,經常。《尚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白話譯文

蜀州東亭,盛放官梅,你勃發詩興,寫出動人的詩篇,就像當年詠梅揚州的何遜。
此時面對雪景,自然遙遙相思,何況趕上送別客人,恰逢臘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虧沒有寄來折梅,以免勾起我歲末傷情;賞閱折梅,怎堪那鄉愁繚亂,思緒紛紛。
這裡的江邊,也有一棵梅花,漸趨吐蕊,朝朝暮暮,催得我白髮絲絲,繁霜染鬢。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初春。當時裴迪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寄了一首詩《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給杜甫,表示對杜甫的懷念。杜甫深受感動,便寫此詩作答。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二句拿何遜來比裴迪以讚美裴迪的詠早梅詩。何遜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詩人,杜甫《解悶十二首》之七,有“頗學陰(鏗)何(遜)苦用心”的詩句,這裡把裴迪與何遜相比,是表示對裴迪和他來詩的推崇。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動詩興”。這樣遙領故人對自己的相憶,表達了對故人的深深謝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誼。當時正是安史叛軍氣焰囂張、大唐帝國萬方多難之際,裴杜二人又都來蜀中萬里作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憶之情,彌足珍重。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早梅開花在歲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歲月無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鄉,渴望與親人團聚。大概裴詩有嘆惜不能折梅相贈之意,而詩人卻慶幸未蒙以梅相寄,以免勾起傷感。他懇切地告訴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他草堂門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樹:“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催人白頭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鄉之愁,憶友之愁,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憂國憂民、傷時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攢聚一身,自然白頭,與梅花梅樹棋手沒什麼相干。可憐這“江邊一樹”,也實在晦氣,自家無端挨罵不算,還牽連得百里之外的東亭梅花,也被宣布為不受歡迎者。
此詩通篇都以早梅傷愁立意,前兩聯就著“憶”字感謝故人對自己的思念,後兩聯圍繞“愁”字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構思重點在於抒情,不在詠物,但歷來被推為詠梅詩的上品,明代王世貞更有“古今詠梅第一”的說法(見仇兆鰲《杜少陵集詳註》卷九引)。原來,詩歌大抵以寫情為第一要義,詠物詩也須物中見情,而且越真摯越深切越好,王世貞立論的出發點,應該也是一個“情”字。作為詠物詩,這首詩重在抒情,在杜詩七律中,算是別具一種風格。

名家點評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老杜詩,自入蜀後又別,至夔州又別,後至湖南又別。此詩脫去體貼,於不甚對偶之中,寓無窮婉曲之意。惟陳後山得其法。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宋詩如林和靖《梅花》詩,一時傳誦。“暗香”、“疏影”,景態雖佳,已落異境,是許渾至語,非關開元、大曆人語。至“霜禽”“粉蝶”,直五尺童耳。老杜云:“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風骨蒼然……足為梅花吐氣。
明代謝榛四溟詩話》:子美《和裴迪早梅相憶》之作,兩聯用二十二虛字,句法老健,意味深長,非巨筆不能到。
明代鐘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太唐突(首句下)。鐘云:三句曲折多情,而骨氣蒼朴,不墮題詠劫(“幸不折來”二句下)。
明末清初黃生《杜詩說》:此詩直而實曲,朴而實秀。其暗映早梅,婉折如意,往復盡情。
明末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起得稱情,中聯亦宛妥沉著。王洙曰:“傷歲暮”“亂鄉愁”,此梅之所以動詩興也。逢梅得詩,彼此相憶,交情可見。周珽曰:中聯神骨玉映,韻想葩流,最耐咀嚼。於鱗、元美所取正在此。郭明龍謂其愛之太過,將何者始當其意?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淡然。初不著題,的是早梅,後人何由可到?
清代賀貽孫詩筏》:作詩必句句著題,失之遠矣,子瞻所謂“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如詠梅花詩,林逋諸人,句句從香色摹擬,猶恐未切。……杜子美但云“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而已,全不粘住梅花,然非梅花莫敢當也。……此皆以不必切題為妙者。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詩評》:看老手賦物,何曾屑屑求工,通體是風神骨力,舉此壓卷,難乎為繼矣。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楊德周曰:“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必如此,方不墮詠物劫。王元美以為古今詠梅第一。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幽情婉調,別有風神。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無限曲折(“幸不折來傷歲暮”二句下)。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上四,作呼體;下四,作應體。官亭梅放,“詩興”遄飛,高懷不減古人矣。……意緒千端,衷腸百結。何圖於五十六字曲曲傳之?“可自由”三字,由自己善悲,意其亦爾,恰好呼動下截。本非專詠,卻句句是梅;句句是和詠梅,又全不使故實。詠物至此,乃如十地菩薩,未許聲聞、辟支問徑。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王阮亭云:本非專詠,卻句句是梅,句句是和詠梅,又全不著跡。斯為大家。吳東岩云:用意曲折飛舞,自是生龍活虎,不受排偶拘束,然亦開宋人門庭。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