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盧侍御通塘曲

《和盧侍御通塘曲》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這首詩是為酬和盧侍御《通塘曲》而作的和詩,通篇讚美通塘之好,表現游通塘之樂。“好”是一篇之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和盧侍御通塘曲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雜言古詩
  • 作者:李白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和盧侍御通塘曲》⑴
君夸通塘好,通塘勝耶溪⑵。
通塘在何處,遠在尋陽西⑶。
青蘿裊裊掛煙樹⑷,白鷳處處聚沙堤⑸。
石門中斷平湖出,百丈金潭照雲日。
何處滄浪垂釣翁⑹,鼓棹漁歌趣非一⑺。
相逢不相識,出沒繞通塘。
浦邊清水明素足⑻,別有浣沙吳女郎。
行盡綠潭潭轉幽,疑是武陵春碧流⑼。
秦人雞犬桃花里,將比通塘渠見羞⑽。
通塘不忍別,十去九遲回⑾。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鳥從天來。
月出青山送行子⑿,四邊苦竹秋聲起。
長吟白雪望星河⒀,雙垂兩足揚素波。
梁鴻德耀會稽日⒁,寧知此中樂事多。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盧侍御前有《通塘曲》,太白作此和。侍御,官名,即侍御史。《新唐書·百官志·御史台》:侍御史六人,從六品下。掌糾舉百僚及入閣承詔,知推、彈、雜事。
⑵耶溪:即若耶溪,溪名。在浙江紹興市若耶山,北流入運河。相傳為西施浣紗之所。
⑶尋陽:即潯陽,唐代郡名。今江西九江市。
⑷裊裊:也作“嫋嫋”,柔弱貌。
⑸白鷳:鳥名。又名銀雉,似山雞而白色。《爾雅注》:白鷳似鴿而大,白色紅臉,可愛。
⑹滄浪翁:即滄浪老人,指隱者。
⑺鼓棹:划槳行船。
⑻浦:水邊。
⑼武陵:秦漢郡名。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在武陵,故代指桃花源。
⑽秦人二句:謂桃花源比不上通塘。晉代桃花源里的人,都是避亂的秦人的後代。“雞犬桃花里”,是桃花源里的景象。
⑾遲回:徘徊。
⑿行子:出行的人。
⒀白雪:即《陽春白雪》,古代高雅的民歌,後一般指高雅的文藝作品。這裡譽稱盧侍御的《通塘曲》。
⒁梁鴻句:《後漢書·逸民傳》:(梁鴻)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舉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庸能使其妻敬之如是,非凡人也。”乃方舍之於家。德耀,梁鴻妻孟光字。按:梁鴻依皋伯通之吳,當時尚無“吳郡”之稱,其地隸屬會稽郡。

作品譯文

你誇九江通塘的風光好,甚至勝過會稽的若耶溪。
通塘在什麼地方啊?就在九江的西邊。
青藤綠蘿,裊裊依依,高掛碧樹;沙洲堤上,白鷳翩翩,時起時落,聚集在一起玩耍。
下游江岸陡立如石門,上游堵出一片平湖,水波蕩漾;百丈深的金潭映照著天空的雲彩和太陽。
那裡來的神仙般的釣魚翁,和著敲船棹的節奏唱著優美的漁歌,趣味不凡啊!
正是相逢不相識,來回通塘都繞道走,不願意與俗人交往。
更美的是:江邊沙洲旁一雙白皙的雙腳在清澈的水中嬉戲,哈,原來是一位浣紗的妙齡女郎。
細細圍著綠潭轉了個圈,潭水變得越來越清幽,就像是傳說中武陵源的碧水清流。
那漁翁就像秦朝人與雞犬一道生活在桃花源,若把通塘與桃花源比較,桃花源也要害羞。
去了通塘就不想回家,去十次、九次都是玩到很晚才回家。
偶爾遇到如此佳境,怎么不叫人陶醉萬分?忽然有一隻鳥從天邊飛來。
明媚的月亮也出山了,好給遊子照亮回家的路,秋風勁起,四周的苦竹也唱起送別的歌聲。
遙望天上的星河,我們唱起陽春白雪,坐在船舷,把雙足垂在清波中撥弄白浪。
那古代的隱士梁鴻隱居在會稽的時候,恐怕也不知道此地有如此美景如此樂事吧?

作品鑑賞

全詩可分為五段。前四句為第一段,接過盧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話題,總言通塘好,並指出通塘所在。青蘿四句寫通塘的人物活動。釣翁,都是隱者,鼓棹、漁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識。
浣紗女郎,足膚鮮白,在清水的映襯之下,格外好看。以上是正面實寫。行盡四句為第四段,言通塘可與武陵的桃花源相媲美,甚至超過桃花源。
前二句說通塘湖面碧流幽靜,疑是桃花源的溪流;後二句說,桃花源里雞鳴犬吠的景象甚至比不上通塘之美。這是側面虛寫。“通塘不忍別”等十句寫詩人遊覽通塘的感受。前二句說游通塘不忍離去,徘徊猶豫。
偶逢四句寫偶逢佳境而心醉。佳境即:鳥從天來,月出山青,風吹竹響。這些都透露出通塘的“幽”來。長吟四句詩人說自己口誦著盧侍御的佳句,眼望銀河,足撥清波,心情無比舒暢,想到梁鴻和其妻孟光當年在會稽過得那么和諧愉快,但也比不上自己游通塘這么快樂。

作者簡介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