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石巴扎

和田美玉甲天下,初次到和田辦事或旅遊的人,都要買幾塊和田玉。買玉的去處除了市區大大小小的玉器店外,就是和田玉石巴扎了。

巴扎在維吾爾語中是"市場"的意思,如今的和田玉石巴扎早已遠近聞名,其含義也遠遠超出了"玉石市場"的稱謂,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異寶皆匯聚於此。
周日是維吾爾族民眾約定俗成的趕集日,這天的玉石巴扎格外紅火,小商販們將收購來的玉石珍品擺放上地攤,高聲叫賣;維吾爾人手中捏著幾粒碎玉,圍成一堆一堆;有的懷揣奇石美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兜售,和同行相互討價還價,好不熱鬧。
隨著外界對和田玉的進一步認知,愛好和田玉的群體在擴大,和田玉市場前景看好,當地也出現了一批專門倒賣玉石的二道販子。內地的玉石商人也看好和田玉的市場前景,紛紛前來投資設點購買優質玉石,然後運往內地進行加工銷售。
和田玉石巴扎的規模在逐年擴大,另一個玉石巴扎在玉龍喀什河邊的洛浦縣總分水閘口興起。夕陽西下,白天挖玉歸來的人們,在巴紮上出售自己的玉石;因為是和田玉的初級市場,二道販子也前來爭相購買剛剛採挖的上好玉石;小商販們把烤肉、抓飯、包子和當地少數民族的各種小吃帶到巴紮上叫賣,青煙、烤肉的香味和吵雜的人聲交織在一起……
說到和田玉石巴扎,還有一段形成過程。和田地區文管所的李吟屏說,1985年以前,和田還沒有玉石巴扎。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田玉石巴扎就慢慢形成了。時間是每周五和周日,因為每周五是當地穆斯林民眾做禮拜的日子,傳統上每周五在和田市大清真寺前有一個小集市,維吾爾族民眾做完禮拜後,就在大清真寺附近拿出隨身帶來的和田玉互相欣賞、買賣,一些玉石商販也參與其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的玉石巴扎。
和田人售玉自古有之,據史學家考證,《管子》一書中的"禺氏之玉",就是以售玉部落命名的玉石,"禺氏"就是"月氏"的音譯。不過,在歷史上民間公開進行和田玉交易是很少有的,如清代就嚴禁民間交易,和田玉實行官辦。如今和田玉市場火爆,普通老百姓只要來到和田,就可以實現擁有和田玉的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