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林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和平林場)

和平林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和平林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和平林場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西部和雞西市西北部。總面積1728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6129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3368公頃,森林總蓄積801680立方米。灌木林1371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57公頃,無林地1233公頃,非林業用地1157公頃。林場始建於1970年,建場以來,總計封山育林41876公頃次,更新造林3408公頃;低產林改造1980公頃,消耗蓄積量89100立方米;撫育伐1200公頃,消耗蓄積量19200立方米;總計生產木材64980立方米。年更新40公頃,生產木材720立方米,產值12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平林場
  • 地理位置:東寧縣西部
  • 發展項目:建林蛙養殖基地
  • 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種植業、培育中草藥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自然地理概況,社會經濟情況,森林資源狀況,林業生產建設情況,發展方向,發展項目,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東寧縣西部。場址距縣城34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30°44′32″——130°57′36″,北緯44°0′36″——44°12′22″。東鄰通溝林場,西、南、北三面均與綏陽林業局毗鄰,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18公里,隸屬於東寧縣林業局,行政區劃隸屬東寧縣道河鎮管轄,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位於張廣才嶺東坡老爺嶺余脈,地勢北高南低,最高峰為東北部的通溝嶺,海拔1102.1米,最低海拔230米,平均海拔420米,平均坡度18度。
水系:為綏芬河水系,有3條支流由北向南分別流入場區南部小綏芬河。
氣候:林場地處東亞季風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短溫熱多雨,最高氣溫36℃。冬長寒冷乾燥,最低氣溫-37℃,年≥10℃積溫3072℃,平均溫度15℃,年降雨量600毫米,無霜期115天,全年日照時數2640時,早霜九月中旬,晚霜五月中旬。
土壤:有暗棕壤和沼澤土2個土類,暗棕壤土類有3個亞類,其中典型暗棕壤最多,占暗棕壤土類95.8%,除谷地外均有分布,成土母質多為殘積物式坡積物,A1層5—20厘米之間,水灌條件良好,肥力較高。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有柞樹、赤松、黑樺、色樹、山楊、椴樹、胡桃楸、水曲柳、黃鳳梨、毛赤楊、大黃柳以及人工落葉松、人工樟子松、人工紅松等,亞喬木、灌木和藤本植物有山槐、杜鵑、美麗繡線菊、榛子、胡枝子、刺五加、五味子、山葡萄等,草本有羊胡苔草、烏蘇里苔草、塔頭苔草、大葉章、蚊子草、地榆、鈴蘭、玉竹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狍子、狐狸、獾、免、飛龍、野雞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業經濟狀況良好,年產值62萬元,利稅30萬元,職工年均收入1萬元以上。境內有5個自然村屯,共590戶,2480人,為林場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部分勞力、畜力。境內由東寧至道河鎮、綏陽林業局至微波站的三級公路34公里,新場部到老場部的簡易公路11公里,總長度48公里,道路網密度2.4米/公頃,具有防火和經營效能的大車道遍布全場,每天有5趟大客車往返於東寧和道河鎮,途經場部,為生產經營活動、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條件。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1728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6129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3368公頃,森林總蓄積801680立方米。灌木林1371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57公頃,無林地1233公頃,非林業用地1157公頃。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1029公頃,蓄積6927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2.6%和86.4%。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樹林面積10223公頃,蓄積64691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2.7%和93.4%;軟闊混交林面積212公頃,蓄積11860立方米,占天然面積、蓄積的2%和1.7%;針混林面積579公頃,蓄積3377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5.2%和4.9%;針混林面積5公頃,蓄積16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1%和 0.02%。
人工林面積2339公頃,蓄積10898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17.5%和13.6%。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2185公頃,蓄積9853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93.4%和90.4%;人工樟子松純林面積100公頃,蓄積360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4.3%和3.3%;紅松純林面積54公頃,蓄積685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2.3%和6.3%。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區劃界定面積5477公頃,占林業用地的34%。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9年,33年來,累計封山育林4860公頃,造林578公頃,更新2442公頃,其中已鬱閉2337公頃。撫育森林1000公頃次,累計生產木材63000立方米,年生產木材2000立方米。
木材加工廠年加工木材1000立方米,生產木炭300噸,年創產值28萬元。
農副業基地50公頃,生產大豆75噸,年創產值12萬元。養羊100隻,年創產值1萬元。林蛙養殖場1處,年創產值2萬元。
各類公用、民用建築2500平方米,全部磚瓦結構,人均居住面積22平方米,安裝了自來水。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草藥、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建設年加工能力為8噸的山野菜加工廠,對山產品的採集、加工、銷售形成統一經營。建林蛙養殖基地,採取集中孵化山場放養的形式。建10公頃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藥基地。
林場場長:劉永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