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衙門

和尚衙門隱藏於古林高樹之間,占地約八畝。遠古時,天台山為邛族繁衍生息之地。從漢至隋唐,天台山逐漸成為了儒、佛、道三教並存之地,香火異常鼎盛,其繁榮之況與悠久的歷史都勝過當時的峨眉山,民間便有了“先天台而後峨眉”之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尚衙門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下轄地區:邛崍市市
  • 郵政區碼:611530
  • 面積:占地約八畝
  • 車牌代碼:川A
簡介,由來,歷史,

簡介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古代宗教法庭———“和尚衙門”。

由來

天台山佛道儒三教之間紛爭不斷。為平息糾紛,統治者委派專人負責處理天台山宗教事務。至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詩人陸游入蜀,任成都府路邛州通判,領天台山宗教事務,協調天台山儒、道、佛之間的各種矛盾,民間稱這一特殊的管理機構為“和尚衙門”。天台山因“和尚衙門”這一全國罕有、獨特的衙門事務,其名氣很早便得以遠播全國,但天台山“三教並存”的繁榮卻毀於明朝末年的戰火。現存大量巨石高台,柱磉,石獅,石階,佛台。

歷史

宋時官府在天台山設立了總管川西地區宗教事務的官房,即“和尚衙門”。北宋畫家文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謫居時曾在此主管教事。和尚衙門的主要功能是協調處理三教共山的各種是是非非,同時兼顧接待帝王朝山進香歇腳之用。“和尚衙門”在明末,因戰亂遭到破壞。如今,和尚衙門尚剩古石獅、古石刻、古牌坊和古遺址可考。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當年曾任邛州通判,主管天台山和尚衙門,還主持修建了遠近聞名的“和尚街”,在天台山著實做了不少好事。據《明史》載,臨邛在明代都還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所以當時的臨邛還是稱得上是蠻夷之地,所以陸放翁在此是相當不得志的,“落魄西川泥酒杯”。雖然落魄,但依舊豪情萬丈,“酒酣幾度上琴台”,在他的詩作《天台山》中還曾滿懷激情地說道,“榜作玉霄君會否,要知散吏按行來”。和尚衙門就相當於一個宗教裁判所。傳說犯死罪的僧道被處以酷刑,扔進萬人坑、讓其自斃。如今處伏牛山中,山下參天古樹叢中的萬人坑內還可見累累白骨。當時,景區開發之後曾在萬人坑中發現厚達1米多的骨灰,觸目驚心,引起轟動。經文物部門考查,無名屍骨至少有三百餘歲年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