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矩敏

周矩敏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高級藝術職稱評審、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蘇州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繪畫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矩敏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蘇州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 代表作品:《弦敘》《絲竹》《白鷺》《雙陸》《舊曆》《風雲》《民聲》《載歌行》
藝術年表,代表作品,作品欣賞,名家評論,藝術活動,展覽名稱:片石疊山記-周矩敏水墨畫作品展,展覽簡介,

藝術年表

2006年 杭州 《舊曆》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並被收藏
2007年 北京 《風雲》參加全國三屆國畫展
2007年 南京《民聲》參加百家金陵畫展
2007年 北京《載歌行》參加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

代表作品

《弦敘》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獲最高獎;《絲竹》入選日本藝術中心國際藝術交流展,獲中心年度獎;作品《白鷺》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雙陸》獲第四屆全國體育美展一等獎,作品被國際奧委會總部收藏;《舊曆》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並被收藏;《風雲》入選全國三屆國畫展;《民聲》入選百家金陵畫展;《載歌行》入選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流金歲月》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樂土》入選2009·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奉安大典》入選江蘇省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精品工程;《愛廟》獲江蘇省傅抱石獎;《恆河謠》獲江蘇省文華獎美術獎等。

作品欣賞

名家評論

寫意·寄情·載道 ——周矩敏的寫意人物畫
劉大為
十六世紀上半葉,吳門畫派進入全盛期。以沈周、文徴明、唐寅、仇英為核心的繪畫藝術群,代表了當時文人畫的最高水平。以致後來的“吳派”畫風成為江南一帶文人繪畫樣式,綿延潤澤了五百餘年。甚至到七,八十年代蘇州出口創匯的工藝畫幾乎全是仿傳統“吳派”經典作品的圖式。能把文化經典成功轉化為文化產業,可以說明三點:一是吳地人對“吳派”繪畫樣式的自信; 二是“吳派”繪畫的文化價值獲得世人廣泛的認可度; 三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欣賞並不受時代阻隔。吳門書畫和吳門中醫,蘇州刺繡,成為蘇州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範。
近 年,蘇州博物館籌劃吳門畫派沈周、文徴明、唐寅、仇英特展(每年推一位)。繼去 年沈周展,今 年正在辦“衡山仰止——文徴明書畫特展”,作品是從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借來的, 有些作品在其它博物館曾展出過,沒惹眼。蘇博: 一個文徴明親自栽種,正繁華茂盛的紫藤花館,舉辦“吳派”展特別接地氣。海內外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踏入衡山故園,就象我們踏入法國厄普特河畔的小鎮吉維尼去找尋莫奈, 去義大利博洛尼亞和喬治·莫蘭迪約會。有一種精神省親,文化尋根的歸屬感。可謂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 找到了文化的根源,藝術的生命力愈發燦爛。
蘇州國畫院院長周矩敏,曾是負責蘇州美術的文化官員。無論責任擔當或對專業的認知度,他總能表現出超乎於一般的思維深度。他對吳門畫派的傳承關係和現實意義有著清晰的認識。2007年他組織,“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作品展”晉京展取得圓滿成功後,繼而在南京、上海、歐美、日本、台灣等地巡展。在2012年他邀請了國內諸多理論名家雲集蘇州,參加“吳門畫派論壇”研討會。
從理論上去梳理探索“吳門畫派”歷史相承的文化痕跡和現實意義。推動這種文化溯源的目的,就是擔當起“吳派”薪火相傳的歷史責任。作為吳地後人,周矩敏始終強調“吳派”繪畫應該保持鮮明的地域特色。注重詩、書、畫三者的結合以及多元化的審美意趣,講究筆墨性、書寫性、書卷味的融合亦平日所言之書卷氣。
他擅長人物畫,獨創的“周氏樣式”民國人物給業內留下深刻的印象。據他稱:最早是受豐子愷“緣緣堂”的影響。豐子愷和吳友如是近代以民國人物入畫,並為世人熟知的兩位大師。吳先生的“點石齋”以民國市井風俗入墨,三百六十行細細道來。後來者,凡研究海上民國風俗的無不依此為據。豐先生是漫畫式繪畫本,最著名的是《護生畫集》畫了四十六年,共創作了六冊。為豐先生繪畫本撰文的有弘 一、葉恭綽、朱幼蘭、虞愚諸大師,可謂圖文並茂。 矩敏最初是作為遣興畫了一組民國人物小畫在上海藝博會上展出。被台灣的星雲大師偶然看見,即邀請去台灣辦展。展覽要求圖文相配,主題是“散淡人生”似乎與《護生畫集》提倡“愛生敬養”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具有普世意義的展覽深獲讚譽,百餘幅作品被佛光山美術館及藏家全部收藏。從此以後“周氏樣式”的民國人物畫被世人所熟悉。矩敏的人物畫大都以民國布衣先生入畫。他說:布衣文人,這種“散淡人生”的生活狀態,具有更廣泛的知識平民式的生存典型。這種看似“無為”而實質“有畏”的處世心態,在不自覺中形成一種行於“散”心求“淡”的生存表象。因此他筆下的布衣形象大都類似“溫飽有餘,富嫌不足”的中產階級。雖不求仕途的暢達,卻不失士人的度量。品茗、閒釣、奕棋、賞花、讀書、雅集、書畫等,營造出一種輕鬆散淡,帶有幽默意趣的理想化境界。這種淡然生活,泰然處世的精神追求,仍具有現實意義。
矩敏是學院派畫家。因此,憑藉堅實的造型功夫成功地把客觀形態轉換成意象形態。他的繪畫語言既具強烈的個性符號又合乎筆墨法度。他視野開闊,畫筆涉及題材廣泛,印度印象,西藏風情,當代人物,歷史事件,水墨花鳥興致所至不羈陳規。全然沒有“一招鮮”貫之終身的顧慮。他在堅持個性圖式時往往能把其它畫種的優點不露痕跡地經營到自己的畫面中,給人一種天成自然的視覺圖像。
作家用文字說事,畫家用畫筆忬情。以文載道,先要把事說清。畫要寄情,必須是好畫。否則理不明情何寄。觀矩敏的畫,有事亦有情。慢慢讀畫,常常能咀嚼出富含哲理的甘味來。這種追求,這種形式或許給當代文人畫寄情載道提供了一種有益的借鑑。
心智造像
馮 遠
日前,周矩敏來京公務,帶著他的新作《奉安大典》來看我,攀談之間品讀其作品令我頗出意外。看多了周矩敏以熟練的水墨寫意風格作都市園林人物畫,饒有興趣的人物造型,輔之以輕鬆放逸的筆調,顯得別致獨特,但用以表現人物眾多的歷史題材,則存在著一個方法、語言到形式、技巧轉換的問題。其中如何找尋即保留自身優長,又適合表現歷史現實情境再現的要求,想必耗費了矩敏大量的心智與勞動。可喜的是,與矩敏既有風格語言迥異的《奉安大典》不光在某種程度上有效結合併反映了他的藝術個性特色,同時又達到了歷史畫創作所需具備的諸種要素,這無疑是他個人藝術創作道路上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代表作,同時由此也可以見出周矩敏具有結構重大歷史題材,重大敘事場景和多人物組合大型國畫創作的潛力。
《奉安大典》的主要內容是反映當年南京國民政府迎接先總統孫中山靈柩回寧落葬的歷史事件,作為史實,事件的起始與終結經歷了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系由多個情節,乃至細節構成。繪畫創作如何準確的駕馭主題,選準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情節展開藝術想像,將之藝術的呈現展示開來,這是對創作者綜合文化素養、歷史知識積累、藝術眼光和創作能力的挑戰。首先周矩敏放棄了僅止於寫實記錄事件的再現性表現手法,採取了依據史實主次,用多畫面並置的方式,組合歷史事件的多個側面,巧妙地利用影像素材,經過精心剪裁棄取和重組、強弱化處理,將“迎柩”、“致哀”、“民眾送葬”、“安葬”至陵寢四個情節依序組合展現,這對豐富主題內容的表現和增強畫面形式的可看性確實有利,但無疑也對作者駕馭宏大場面的能力和塑造眾多人物群像的功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周矩敏在結構整幅畫面時,將凡在歷史圖片中出現的有名有姓的參加當時葬禮的主要代表人物置於畫面中心位置;將事件的主人公孫中山先生遺像通過運載靈柩的車頭裝飾表示出來,這解決了畫面主題的核心要素。同時,他又將迎靈的儀仗隊和政府百官安置在中心兩側,並特重描繪表情莊重肅穆的軍人佇列與移靈車隊的排行將送葬人群組合加以切分;又以輪船火車長鳴的汽笛煙霧和瀰漫橫流的霧靄與遠山呼應,形成天地同悼的靜默氛圍;再以第三層次遠景的輔陳展現中山陵隆重的安葬典禮,有效地展開了因一代偉人壯志未酬身先隕的河山同悲的慟人情境,充分揭示、烘託了畫面主題的歷史意義,在諸多的描寫同類事件的歷史畫創作中,周矩敏的《奉安大典》因此體現出新穎獨特而完整的藝術價值。第三,描繪如此多人物的大型歷史畫創作,由於大量的生動素材和豐富的影像資料存在,這使得既有的中國人物畫筆墨技法遠遠不足敷用,而周矩敏熟諳的寫意方法也全然無法應對,周矩敏必須服從主題內容的大局去調整、調動可資利用的手法。經過深思熟慮,他適度吸收了歷史圖片中的明暗影像,轉換為水墨表現,以線輔面,突出局部的墨塊處理和色塊對比,追求類似版面形式的亦線亦明暗色塊的辦法。過濾歸納去過多的局部細微變化,強化中心人物群像的塑造,有意弱化兩側部分的變化關係,增強氣氛的渲染,使周矩敏的筆墨語言和有趣味的造型設計手法得以施展。此外,周矩敏在處理人物形象時採用的技法也顯得頗為獨到,他將線造型的勾勒與色、墨面塊的塗染有機的兼融於中,互為補充,達到了既寫實且寫意的繪畫效果。概言之,《奉安大典》的創作完成既體現了周矩敏個人藝術創作實踐變革的一次跳躍,也使他的藝術潛質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與展示。當然,如果周矩敏能夠對主要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現更為精準到位,儀仗隊士官形象的類別再能拉開對比距離,佇列組合更加考究、民眾場面的明暗效應再趨減弱的話,《奉安大典》應將使一件頗為有特色的成功作品。
奉安大典380X600cm  2011奉安大典380X600cm 2011
周矩敏天性聰穎,矜持的外表掩飾不住他藝術家靈變詼諧的天性。讀他的園林人物畫中《霞霽秋水明》、《故園》、《真水假山洵仙境》、《清蔭苔色古》和《唯有故園風光奇》等作品,就能分辨出矩敏秉性中觀察入微和性格中的機敏俏皮,加上長年浸潤在傳統園林文化環境中的薰陶和都市生活使然,以及他筆下的刻意趣味化,使周矩敏作品中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民國時期的人物形象傳神而有韻致,從而也形成了周矩敏饒有意味的題材特色、造型特色和筆墨語言特色。想必但凡喜愛老照片的朋友和曾經對那個時代生活保有印象的人們一定能夠從周矩敏生動的作品中讀出某種懷舊的意趣來。
是以為序。
矩 敏 畫 語
江蘇省國畫院院長 周京新
周矩敏是當今中國畫壇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畫家,他的寫意人物畫作品藝術表現力突出,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面貌。對於一個畫家而言,這是不容易做到的,卻是最應該追求,也是最值得追求的。
矩敏是一位很能畫的畫家,他的人物畫創作取材廣泛,應變自如,觸類旁通。他畫長袍馬褂的民國人物;畫洋裝艷服的現代美女;畫寬袍大袖的少數民族;也畫纏頭裹身的印度老外,古今中外幾乎都有涉足,這顯示出他具有比較紮實寬厚的繪畫能力。
矩敏是一位很有造型意識的畫家,他的人物畫創作雖然取材廣泛,卻始終把造型表現放在首位。無論畫什麼人物,無論畫什麼故事,他的筆下總是凸顯著造型表現的生生氣象。他畫的各種人物雖然姿形豐富,神態各異,卻總是洋溢著一種沉淳老派的懷舊情趣,造型味道很是到位,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他的造型語言裡貫穿醇靜的繪畫性圖式,詼諧而樸實,靈動而矜持,刻意而隨興,獨特而鮮明,令人一眼就認得出,那是矩敏自有的畫語。
矩敏還是一位有思想的畫家,他的人物畫創作無論造型取材如何,往往是關注民生現實,切入當下社會生活的。他在趣味詼諧的畫面里通過人物構成的故事情節,以及內容豐富的文字題跋,表達自己的人生觀,闡發自己對善惡美醜的好惡,使畫裡畫外凝結著超乎繪畫本身的思考與見地。他的創作立意或以舊鑒新,或借古喻今;或著意譏諷低俗時弊,或辛辣抨擊腐朽陳規,都顯得那么流暢和自然。這種愛憎分明的批判性,使得矩敏畫語在趣味詼諧、生動天真之餘又憑添些許直言不諱彰顯正氣的鋒芒。
矩敏畫語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繪畫取材與藝術表現視野;一種以個性造型為語言核心的良好創作狀態;一種畫中有趣、趣中寓畫、畫外生情、情趣融通的藝術勞動能力與智慧。因此,矩敏畫語才有了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
簡評周矩敏新寫意人物畫——兼及“周氏樣式”
陳孝信
周矩敏是當今人物畫壇上的一位翹楚人物。以往的評家
,多半是關注他的“擬古”一類人物畫,把他歸入了八、九十年代以來風行畫壇的“新文人畫”潮流,但卻很少關注到他的新寫意人物畫,自然不免令人遺憾。其實,他的主要成就恰恰是在後者,耕耘多年,碩果難得,因而也格外地令人矚目。
“新寫意”亦即“新現實主義”的思路和方法,就好比是當今人物畫發展道路上的一扇“窄門”。之所以稱其為“窄門”,是因為“新寫意人物畫”雖與以“新浙派”為代表的“寫實人物畫”、兼工帶寫的“新文人畫”以及更具有當代感的“表現性人物畫”乃至“觀念性人物畫”都有著某種聯繫,但又都不等同於它們,並始終地與它們拉開了一個明顯的距離。其次一個原由,自石魯、葉淺予、黃胄、楊之光以來,在這扇“窄門”中的探索者雖不乏其人,但卓有建樹者寥寥。可事實證明,一旦攻進了這扇“窄門”就不難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新空間、新天地。
任何一個畫家要想攻進這道“窄門”,首要一條便是:既要有熱情去貼近這個時代,與這個時代共呼吸,同命運;又要在此同時做到不媚俗,不欺世,不矯情,始終地保持著一種正直不阿、直面人生的良知,一種冷靜的思考態度,甚而是批判性的立場,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時代的忠實而敏銳的觀察者,眾生態和心靈史的記錄者。惟其如此,一個人物畫家方能為當代描繪出一份份富有精神價
值的人物“活化石”,從而充實乃至點亮當代人的心靈。在周矩敏的身上,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種素質和品格,所以他才能滿懷激情、積極主動地去創作這批新作。我們只需將它們細細瀏覽一遍,就不難發現:畫家所涉獵的雖已不是什麼重大課題,相反卻是些既司空見慣,又不免瑣碎的社會眾生態,但他卻把鋒利的藝術觸角深入到了當下生活的方方面面,用調侃和寓諷的視覺圖像去批評當下不正時弊,諸如:個別地方領導幹部走形式地下基層調研;變相旅遊式的“採風”;幹部走過場地評選,等等。還有更為日常的一些題材:社區的保全、居民的勁歌熱舞、球場風雲、畫家在“藝博會”上練攤、“信息流”、娛樂場、“功夫”表演、“黃昏情”、兄弟伙……那一個個充滿著鮮活生活氣息和時代徵候的日常現象,人世間的眾生態,活脫脫地躍然與尺幅之上,且平添了一種諷喻意味,真乃是別開生面,幾多辛辣,幾分幽默,有的更是達到了入木三分的深刻性。讀後不免令人忍俊不禁,暗自嘆服畫家的識見和洞察力。
其次一條便是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鮮明的藝術個性,否則又何來一個“新”字!對於這一點,周矩敏有著他自己的清醒認識:“繪畫要尋找到個性語言,切實地掌握一種‘話語權’,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佳作的出現應該是畫家長期經驗積累的必然結果”。(參見《片山半雲房記》,載於《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周矩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後來他又補充了一點:才情、稟賦與悟性。如此一來,問題是清楚了,可具體又該如何去做呢?
我把周矩敏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藝術個性概括為新的“周
氏樣式”(以區別以往的“周氏樣式”)。新“周氏樣式”主要表現為兩個核心“部件”:其一,筆線加墨色的造型能力;二,色彩的表現能力。
就造型能力而言,周矩敏的才情、稟賦、悟性都是無可置疑的。他往往可以用地道的、富有傳統韻味的筆線和墨塊,迅疾而準確地把握住人物的輪廓和體面結構,達到所謂惟妙惟肖的地步。當然,在體面結構方面,周矩敏既吸收了寫實的方法(因而不同於傳統寫意人物),又在同時適當地在人物結構上做了減法(亦既是意筆處理)。其結果是,雖不那么嚴謹、刻板,但卻顯得鬆動而靈性,且多了幾分誇張、變形的旨趣,甚至還帶上了幾分稚拙感,這使得他畫筆下的人物多了一些“看頭”。
色彩的表現做到了濃郁而不媚俗,熱辣而不火燥,成了這批作品的一大特色。具體地說,他採用了中國壁畫和西方“分色派”相結合的方法,將幾種常用的顏色(如褐、藍、綠、橘紅等)做“分色”處理,將幾種顏色分割、交錯、互滲,或斷或續,或整塊或零碎,若是抽象地看,其實就是色彩的“舞蹈”,色彩的“音符、節奏”,並以此來表現畫家內心深處的情感,以及主觀上的某種傾向性——含褒貶於其中,真乃用心良苦!
除此以外,周矩敏還在背景的安排和空間的處理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如把中國的山水圖式轉換成了裝飾符號,又把空間作了簡化或多重性分割處理等等,使得新“周氏樣式”得到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強化。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周矩敏的“新寫意人物畫”的
框架便立了起來,而且有“血”有“肉”,用“絢爛沉醇、豐中見約、奇致高格” (同上)來形容他的藝術風格很是允當。
敢於深入“窄門”而獨闢蹊徑,這一點他做到了。畫家以後的方向似應放在充實提煉和深化內涵的兩個方面。充實提煉為的是使表達更大膽也更有力度,深化內涵則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當代人物畫家的社會責任。
矩成方圓,心靜而敏
民進中央副主席 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
蘇州是吳門畫派的故鄉。僅南朝陸探微、張僧繇,唐代張噪、張洽,五代騰昌佑,宋代丁渭,元代黃公望等名列畫史的名畫家就達1200餘人。到了明朝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為代表的文人畫的聲名鵲起,奠定了“吳門畫派”在中國畫壇的地位。
近 年來,蘇州書畫界在重振吳門畫派雄風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海外舉辦了推介蘇州當代書畫家作品的大型活動,好評如潮。我有幸躬逢其盛,見證了新吳門畫派在京城的光榮與驕傲。
新吳門畫派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蘇州國畫院的院長周矩敏先生。
作為朋友的周矩敏,我是熟悉的。矩敏兄是個保持著清醒思考的人。他的話不多,但出言不凡。他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藝術品也“唯權為是,唯利是圖,那文化現象就成了社會問題”等,發人深省。矩敏兄也是個做事認真的人。當年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首次正式授權內地出版,對這部名家名作,柏楊表示“要等周矩敏動筆”來插圖。因為欣賞該書,也因為柏楊先生的誠意,矩敏兄在推辭無效後,與柏楊反覆探討,達成“醜陋但不能醜化”的約定。最終這次插圖版的《醜陋
的中國人》大獲成功,再版15次,印發21萬冊,連續數年被評為全國人文類圖書第一名。他曾經告訴我,他很喜歡我的文字,如果有機緣也願意為我的著作配圖。我告訴他,我更喜歡他的畫,如果他能為我的小書插圖,是我莫大的榮幸。
作為同事的周矩敏,我是欽佩的。我擔任分管文化的副市長時,蘇州國畫院是我分管的單位。國畫院是成立於1960年的國內最早的六家畫院之一,名家輩出,張辛稼、吳羊攵木、孫君良、劉懋善、馬伯樂、譚以文、姚新峰等,一個個才高八斗,如雷貫耳。以後,時任文化局長高福民慧眼識才,從工藝美院引進了藝術成就正如日中天的周矩敏。
對矩敏兄來說,作為“空降兵”擔任蘇州國畫院的院長,是榮譽也是責任,是動力也是壓力。人群之中,藝術家總是最有個性的一群人,矩敏兄自己就是個性鮮明的藝術家,如何從習慣單打獨鬥的畫家,到團結一群人結伴而行的院長,需要角色意識的轉換。不知是不是因為矩敏兄自己常年畫人物畫,鍛鍊出了對人的覺察判斷力比一般人更敏銳,他不僅把最難團結的書畫家們凝聚起來,讓聽楓園裡惠風和暢,而且從省內外選拔了好幾位年輕畫家加盟畫院。這些年輕畫家在當時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加入國畫院數年後大多成績斐然,出類拔萃,後來居上,有些被北京的著名藝術機構“挖牆”。前幾天回蘇州時與矩敏兄談起這些年輕人,他自豪的神情溢於言表。他說,惺惺惜惺惺,實力與成長性,不是所有的人都懂的。
我擔任民進蘇州市委會主委的時候,周矩敏是副主委。我知道畫家的時間寶貴,囑咐市委會一般小事情不要麻煩矩敏。但是,他總是主動承擔分管的工作,團結書畫界的朋友到部隊擁軍等等,各種公益活動從不缺席。記得多年前我們在吳宮喜來登舉行扶貧幫困的書畫義賣,他的畫拿下了全場
的最高價。
作為畫家的周矩敏,我是羨慕的。對於他的畫作,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他的一系列流連在蘇州園林里的民國人物畫。那些畫,體現出了一派江南風貌,那悠哉游哉,那恬淡自在,那從容詩意,早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稱他的代表作。心靜而敏,如果沒有畫家自身內心的寧靜安謐,從容不迫,就不會敏銳捕捉到那些詩意,也無法畫出那般的自在。並且,他並沒有在此止步,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感甚至使命感,將畫筆又聚焦
到了新的題材上。無論是《浮世新語》里的社會百態,還是《奉安大典》里的歷史片段,甚至是山水花鳥的潑墨小品,我們可以看見,他仍然在進行著新的探索,在不斷地超越自我。
我到北京以後不久,知道了矩敏生病的訊息,一度為他的健康擔憂,在心裡默默為他祈禱。偶爾回蘇州見面,看到他有些憔悴的面容,知道他在與病魔做頑強的抗爭。但是,我相信,有他那顆寧靜的心,就有了戰勝疾病的底氣。果不其然,這次國慶再聚,他已經面色紅潤,恢復健康了。好事成雙,明 年,他的個展將會來到北京,在國家美術館亮相。真為他高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畫家卻能在咫尺方圓之內,屏息靜心,敏捷揮灑所見所思,是讓人艷羨的。和許多孩子一樣,我小時候也有一段時間曾經喜歡過繪畫,甚至做過“畫家夢”。在鄉鎮的小街上不知天高地厚,上大學到了蘇州才知道,我這輩子是當不上畫家了。不過,在我發起的新教育實驗裡,有個叫“讀寫繪”的項目,已經潤澤了成千上萬孩子。這個項目是針對國小低年級段的孩子,通過聽故事、複述故事、繪製故事的方式,全方位地滋養孩子們的生命,激發孩子們的潛能,讓畫筆成為孩子表達自我的工具。希望有一天,這些新教育的孩子們之中,能走出像矩敏兄這樣的畫家。我也相信,孜孜不倦前行的矩敏兄,那時又走得更遠了。

藝術活動

展覽名稱:片石疊山記-周矩敏水墨畫作品展

BeyondtheGarden:ATaleofInkbyZhouJumin
展 覽 時 間 :7月 11日10時—7月 23日12時
展 廳:中國美術館5號廳
主辦單位: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
承辦單位:民進中央開明畫院 蘇州國畫院
開幕式:7月11日上午10時 中國美術館方廳
學術研討會:7月11日上午11時 中國美術館學術報告廳
學術主持: 劉 建 策展人: 余根暉

展覽簡介

周矩敏,蘇州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本次展覽,共展出了周矩敏創作的民國園林、當代人物、印度印象和西藏風情四個系列近60幅作品。這些個性獨特、面貌鮮明的寫意人物畫,全面展現了畫家從藝四十年來的意趣追求和創作變化。
周矩敏的繪畫取材廣泛,形式豐富,並且有一套屬於自己完整系統的表現手法。2000年,台灣星雲法師偶然看到周矩敏的民國人物畫大為感動,輾轉拜訪後力邀其在國內外舉辦巡展,最後百餘幅作品由美術館及藏家全部收藏,鮮明的藝術個性和表現視角彰顯了他藝術語境的原創性,被評論家稱為“周氏樣式”。
2015“片石疊山記-周矩敏水墨畫作品展·南京展”
展覽名稱:片石疊山記-周矩敏水墨畫作品展·南京展
展覽時間:2015年4月29日——5月10日
開幕式時間:2015年4月29日(星期三)上午10:30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新館1號展廳
主辦單位: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
承辦單位:江蘇省美術館、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