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瑞

周洪瑞

周洪瑞,男,漢族,1958 年 2月出生,籍貫為河南省內鄉縣。1975年參加工作,198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 教授,博士生導師。

歷任助教(1985-1987年)、講師(1987-1993年)、副教授(1993-1999年)、教授(1999至今),博士生導師(2001至今)。歷任黨政職務:教研室黨支部副書記(1987-1994)、學校博士生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1994年2月-1998年7月)、研究生處副處長(1995年4月-1998年3月)、研究生處處長(1998年3月-2000年9月)、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2000年9月-2004年1月)、博物館館長(2004年2月至2000年至今,為全國地層委員會前寒武紀工作組委員。2004年至今,為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物館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洪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內鄉縣
  • 出生日期:1958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發表論文,科研項目,教學研究,出版專著,

人物經歷

1978年2月-1982年元月, 在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地質學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2年2月- 1984年12月,為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8年9月-1991年12月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專業博士生,1991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5年元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工作至今。
2005年至今,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1、本科生教學:
《沉積學與古地理學》 地質專業本科生必修課程,48學時。
2、研究生教學:
《沉積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課,48學時。
《板塊構造與地殼演化》,地質類研究生選修課,40學時。
《中國地質學》,地質類研究生選修課,48學時。
3、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及研究方向:
招生專業: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研究方向:(1)沉積地質與沉積礦產、(2)古地理與古環境。
4、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及研究方向:
招生專業: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研究方向:(1)沉積地質與沉積礦產、(2)古地理與古環境。

主要貢獻

發表論文

1.周洪瑞、王自強,1993,豫西欒川地區“陶灣群”研究。現代地質,第7卷,第3期,266-273。
2.王自強、周洪瑞,1994,華北地台南部大陸邊緣中、新元古代及其構造古地理分析。王鴻禎等《中國古大陸邊緣中新元古代及古生代構造演化》,地質出版社,38-56。
3.崔新省、周洪瑞、賈進華,1994,鄂爾多斯盆地西緣中寧、烏達地區石炭紀海相雙殼類。現代地質,第8卷,第4期,403-412。
4.蔣乾清、周洪瑞、王自強,1994,豫西欒川地區欒川群的層序、沉積環境及其構造古地理意義。現代地質,第8卷,第4期,430-440。
5.陳芬、、周洪瑞、孫克勤、賈進華、張建平、武志國,1995,寧夏及鄰區石炭紀植物群。現代地質,第9卷,第1期,1-10。
6.楊式溥、周洪瑞,1995,豫西前寒武紀汝陽群遺蹟化石。地質論評,第41卷,第3期,205-210。
7.雷振宇、周洪瑞,1995,露頭層序地層學研究中的幾個基本問題,地質科技情報,第14卷,第2期,205-210。
8.雷振宇、周洪瑞、王自強,1996,豫西中元古代汝陽層序地層初步研究。地球科學,第21卷,第3期,272-276。
9.崔新省、董文明、周洪瑞,1996,豫西震旦系露頭層序地層學初步研究及其意義。地球科學,第21卷,第3期,249-252。
10.Zhou Hongrui, Wang Ziqiang, Cui Xingsheng, Lei Zhenyu, Dong Wenming.1996, A Study 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Mesoproterozoic and Neoproterozoic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ol.7, No.1.13-19.
11.周洪瑞、王自強、崔新省、雷振宇、董文明,1998,豫西地區中、新元古代地層沉積特徵及層序地層學研究。現代地質,第12卷,第1期,17-24。
12.陳建強、王訓練、周洪瑞、杜子圖、胡明花,1998,論層序地層與岩石地層單位之間的關係。中國區域地質,第17卷,第4期,440-448。
13.周洪瑞、張傳恆、王自強、王家生,1998,南天山造山帶綜合地層學研究。新疆地質,第16卷,第6期,291-298。
14.張傳恆、周洪瑞、王自強、王家生,1998,南天山造山帶中段推覆體內部變形及其與逆沖構造的關係。新疆地質,第16卷,第6期,307-314。
15.周洪瑞,1999,豫西地區中、新元古界層序地層研究及其區域地層對比意義。現代地質,第13卷,第2期,221-222。
16.周洪瑞、王自強,1999,華北大陸南緣中、新元古代大陸邊緣性質及構造古地理演化。現代地質,第13卷,第3期,261-267。
17.杜子圖、陳建強、王訓練、田明中、周洪瑞、胡樹庭,1999,魯西隆起北緣帚狀構造的厘定及成因機制。中國區域地質,第18卷,第3期,329 -333。
18.梅冥相、杜本明、周洪瑞、羅志清,1999,天津薊縣中元古界霧迷山組複合海平面變化旋迴層序的初步研究。岩相古地理,第19卷,第5期,12-21。
19.梅冥相、徐德斌、周洪瑞,2000,米級旋迴的成因類型及其相序組構特徵。沉積學報,第18卷,第1期,43-49。
20.Mei Mingxiang ,Xu Debin ,Zhou Hongrui, Genetic Types of Meter-Scale Cyclic Sequence and Fabric Natures of Facies Successio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ol.11, No.4, 375-382.
21.梅冥相、周洪瑞、杜本明、羅志清,2000,天津薊縣中新元古界沉積層序的初步研究。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第20卷,第4期,47-59。
22.Mei Mingxiang ,Ma Yongsheng, Zhou Hongrui, Du Benming, Luo Zhiqing, Guo Qingyin, 2001,Fischer Plots of Wumishan Cyclothems, Precambrian Records of Third-Order Sea Level Change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ol.12, No.1, 1-10.
23.梅冥相、馬永生、周洪瑞、杜本明、羅志清、郭慶銀,2001,霧迷山旋迴層的費希爾圖解及其在定義前寒武紀三級海平面變化中的套用。地球學報,第22卷,第5期,429-436。
24.李振清、周洪瑞、陳建強,2001,山東淄博地區上寒武統沉積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層序地層學意義。現代地質,第15卷,第4期,377-382。
25.張傳恆、周洪瑞、劉本培、李紅生、王訓練,2002,南天山造山帶中段古生界構造地層研究新進展。地質論評,第48卷,第1期,9-14。
26.陳建強、王訓練、胡樹庭、杜子圖、周洪瑞、田明中,1999,層序地層區域地質調查方法。中國地質調查局,二十世紀末中國區域地質調查方法新進展。地質出版社。1 -14。
教學研究論文
1.周洪瑞、姜立、趙文萃、尹明哲、譚丹、余欽范,1996,加強課程建設,拓寬地球科學博士生的知識面。中國地質教育,第4期,18-20。
2.尹明哲、周洪瑞,1996,加強博士後流動站建設,培養跨世紀優秀科技人才。中國地質教育,第4期,22-23。
3.周洪瑞、史曉潁、姜立、趙文萃、譚丹、尹明哲,1998,加強關鍵環節的管理,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中國地質教育,第1期,69-71。
4.趙文萃、史曉潁、周洪瑞,1998,學科專業目錄調整給單科院校的啟示。中國地質教育,第4期,44-45。
5.趙文翠、周洪瑞,1999,我校研究生教育20年的回顧與總結。中國地質教育,第4期,49-50。
6.周洪瑞、史曉潁、趙文萃,2000,加強關鍵環節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編:《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305-308。
7.周洪瑞、余際從、林善元,2000,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把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落到實出處。人文與管理論叢,第3期,114-115。
8.王冰、周洪瑞、寧丕躍,2000,開展校企聯合,加強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人文與管理論叢,第3期,122-124。
9.鄧軍、周洪瑞、趙文翠、姜立、寧丕躍、李平、別青城,2001,發展規模,提高質量,促進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中國地質教育,第1期,37-38。
10.程捷、岑況、田明中、周洪瑞、趙樂華、陳建強,2005,新世紀地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方式與挑戰。中國地質教育,第1期,16-18。

科研項目

1.國家“八五”重點(攻關)項目課題,塔里木盆地北部和天山造山帶的形成、演化與油氣關係。(編號:85-101-02-01-01),1992-1995年(課題參加者)。
2.國家305 攻關項目“南天山古生代沉積盆地演化與層控多金屬成礦條件研究”( 編號:96-915-04-01) 1996-1999年(課題參加者)。
3.國家基礎性研究重大關鍵項目《中國古大陸及其邊緣層序地層及海平面變化研究》之專題 “中朝地台南部中、新元古代層序地層及海平面變化研究”。(編號:SSLC-1-1)1992-1996年,(專題負責人)。
4.國家科委“九五”攀登計畫專項《中國層序地層、地球節律與古大陸再造研究》之子課題“中朝地台中、南部中、新元古代層序地層與海平面變化研究”(SSER-1-2),1997-2000年,(課題負責人)。
5.地礦部區調項目,山東淄川、文祖地區1:5萬地質填圖,1996-1999年,(課題參加者)。
6.橫向合作項目,柴達木盆地北緣及祁連造山帶板塊演化研究,1996-1998年(課題負責人)。
7. 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桐柏地區銀多金屬調查評價》2000-2001年,(專題負責人)。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華南和華北地塊對Rodinia 全球超級大陸事件的回響》,2001-2004。(課題參加者)。
9.中國核工業地質研究院《海拉爾盆地西胡里吐和克魯倫凹陷沉積特徵研究及地質建模》,,2001-2002(項目參加者)。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華南石炭-二疊系界線附近高分辨綜合地層學研究》,2002-2004年,(項目參加者)
11.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辮狀河三角洲沉積模式與高分辨層序地層格架研究》,2003-2004,(項目參加者)。
12.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豫西南地區鉛鋅銀成礦規律研究》,2003-2005年,(專題負責人)。
13.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燕山霧迷山組米蘭柯維奇旋迴成岩作用模式及其地球化學》, 2003-2005年,(項目負責人)。
14.科技部《國家自然科技平台岩礦化石標本庫建設》,2004- ,(項目參加者)。

教學研究

1.國務院學位辦、國家教委、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九五”學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課題《跨世紀地學類博士、碩士人才的需求、知識結構及培養模式研究》,1997-2000年。(課題參加者)。
2.國務院學位辦、國家教委、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九五”學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課題《研究生院建設及管理水平評估指標和方法的研究》,1997-2000年。(課題負責人)。
3.地質礦產部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新學科專業目錄中地學類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改革研究》,1998-2000年。(課題負責人之一)。
4.地質礦產部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地學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1998-2000年,(課題參加者)。
5.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地學類研究生培養模式、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改革研究》,2002-2003年。(課題負責人)。
6.北京教委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地質類本科教育與本科後續教育協調與統一》,2002-2004年。(課題參加人)。

出版專著

1.周洪瑞、王自強、崔新省、雷振宇、董文明、沈亞,1999,華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界層序地層研究。地質出版社。
2.陳建強、周洪瑞、王訓練,2004,沉積學及古地理學教程。地質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