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燦

周永燦

周永燦,男,漢族,江西吉安人,1968年6月出生,研究生理學博士,1992年4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後,研究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為海南大學海洋學院院長,臨高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臨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兼任海洋生物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水產養殖學省級重點學科責任教授、水生生物學博士點和水產學碩士點負責人。為中國海洋學會熱帶海洋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水產學會魚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熱帶生物學報》常務編委、《漁業科學進展》編委。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新世紀首批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特貼”專家、海南省高等院校教學名師。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作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永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吉安
  • 出生日期:1968年6月
  • 畢業院校南昌大學
人物履歷,人物榮譽,任免信息,海南大學教授,所授主要課程,主要學術成就及獲獎情況,

人物履歷

1985.09—1989.07江西大學生物系生物學專業本科學習
1989.09—1991.12江西大學生物系動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
1991.12—1992.04等待擇業
1992.04—1999.06中國學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期間:1995.09—1998.07在中國科學院南海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
1999.06—2002.06海南大學農學院水產系副研究員(期間:2000.01晉升副教授;2000.03—2002.05在廈門大學海洋科學學科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2.06—2003.05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水產系副研究員、水產系主任、實驗中心主任(期間:2002.12晉升教授;2003.01晉升研究員)
2003.05—2007.08海南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期間:2006.08—2007.08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2007.08—2007.11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海南大學合併期間海洋學院行政工作負責人
2007.11—2014.11海南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
2014.11—2017.06海南大學海洋學院院長
2017.07— 海南大學黨委委員、海洋學院院長

人物榮譽

先後獲得海南省“青年科技獎”、海南省“青年五四獎章”、海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海南省三亞市“十大傑出青年”、中科院廣州分院和廣東省科學院“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海南大學“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

任免信息

2018年5月29日,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周永燦為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作委員會委員。

海南大學教授

所授主要課程

·本科課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微生物學》、《水環境化學》
·碩士研究生課程:《水產動物免疫學原理與套用》、《水產病害防治專題》
主要研究方向:水生生物病害控制

主要學術成就及獲獎情況

主要從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與防治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教學方面,已在教學刊物發表教研論文5篇;獲海南省高校青年教學“教學十佳”稱號以及海南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獲優秀論文三等獎;主講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課程分別被評為海南大學優秀課程、海南大學精品課程和海南省精品課程;所有授課的教學評估結果均為“優”;最近4年連續被評為海南大學“最受歡迎教師”。科研方面,迄今已主持包括國家863課題和國家基金課題等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16項;參加包括國家863課題和國家攻關課題等在內的各類課題14項;獲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超音波導入魚病疫苗研究)和國內先進的科研成果(凡納對蝦病害防治新技術)各1項;以第一完成人獲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獲海南大學“兩吳”科研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以主要參加者獲海南三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以及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廈門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36篇(SCI收錄2篇,學報級刊物22篇);以參加者發表論文11篇;以第二完成人出版專著1部;獲各類優秀論文獎3項。
近年主持的部分科研項目
1.國家863計畫項目:超音波導入魚病疫苗的研究。1998-2000。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南養殖尼羅鱷幼鱷的病害及其免疫防治研究。2002-2003。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抗WSSV卵黃抗體防治對蝦白斑病研究。2004-2006。
4.國家成果轉化項目:對蝦無公害養殖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2004-2006。
5.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卵形鯧鰺和紫紅笛鯛致病溶藻弧菌LPS提取及免疫效應研究。2000-2002。
6.科技部中泰科技合作項目:魚病防治及水產養殖技術合作。2004-2006。
以第一作者發表的部分研究論文
1.Ultrasonic immunizing of sea bream, Pagrosomus major, with mixed vaccine against Vibrio alginolyticus and V. anguillarum. Journal of Fish Diseases, 2002, 25.
2.Vaccination of the grouper, Epinephalus awoara, against vibriosis using the ultrasonic technique. Aquaculture, 2002, 203.
3.Studies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igestive system of Cymatium pilear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1, 20(2).
4.耳河螺生殖器官和精子的形態學研究。動物學報, 1996, 42(4).
5.卵形鯧鰺致病嗜麥芽假單胞菌脂多糖疫苗的製備及其免疫效應研究. 水產學報, 2002, 26(2).
6.毛嵌線螺生殖系統的解剖學和組織學研究. 水產學報, 2000, 24(5).
7.貝類細胞和體液防禦研究進展. 水產學報, 1997, 21(4).
8.毛嵌線螺的研究III. 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海洋學報, 2001, 23(3).
9.毛嵌線螺的研究II. 捕食行為與捕食習性. 海洋學報, 2000, 22(3).
10.合浦珠母貝敵害生物嵌線螺的生物防治初探. 熱帶海洋學報, 2001,20.
11. Fang S J, Chang J, Lee Y S Guo W L, Choi Y L*, Zhou Y C*.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broadspecific b-glucosidase from Lactococcus sp. FSJ4.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 30(1):213-223.
12. Xie Z Y, Xu X D, Wang S F, Cai Y, Zhou Y C*.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fragments in the head kidney of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Malabar grouper (Epinephelus malabaricus). Arch Med Vet, 2014, 46, 431-43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