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濂

周本濂

周本濂(1931-1999),出生於江蘇揚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9年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附中六年制部;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6年獲得首屆橋口隆吉獎;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本濂為建立高溫測試基地作出了貢獻;他深入開展材料熱物理研究,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他進行材料仿生探索,在國際上引起了較大興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本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揚州
  • 出生日期:1931年
  • 逝世日期:1999年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國立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籍貫:安徽合肥
  • 性別:男
個人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敬業精神,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1949年,周本濂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附中六年制部;
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畢業剛分配來到東北瀋陽時,即師從物理學家葛庭燧院士從事金屬內耗的研究。葛先生淵博的知識,創新求實的精神和嚴格的要求在周本濂院士身上鑄下了深深的印記。他對這項工作的興趣很濃,那時單身一人,幾乎一天到晚都泡在實驗室里。由於理論基礎札實,頭腦靈活,精力充沛,幾年下來就有不小業績。但是,就在他準備在這個領域裡進一步大顯身手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85年以來連續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一項、中科院一等獎三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三項、發表論文180餘篇。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我國正大力發展彈、星研究,尤其是運載火箭,設計和計算時必須要有所用材料的高溫物理性能數據,例如在不同高溫下,材料的熱導率,熱膨脹係數,彈性模量等等。當時我國在這方面還是空白,金屬所是搞材料研究的,又是老所、大所,建立金屬熱物理性能測試基地的任務就落到了金屬所的頭上,而且這項任務很急,幾乎是等著數據要用。所長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讓周本濂作這項工作的帶頭人。剛要搞出點名堂來,又要扔下原來心愛的專業,去從事似乎沒有多少理論水平的測試工作,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考驗。周本濂考慮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之後,即愉快地挑起了這個重擔。於是周本濂就成了新成立的“熱物理性能測試和新熱源”研究室主任,那年他28歲,是金屬所最年輕的室主任。
志在創新 重在提攜
在周本濂領導下,金屬所測試基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創新成就,很多工作都出於他的創新思想。如端點懸掛聲頻共振法測定彈性模量,克服了節點附近懸掛難以激發振動的困難,實現了2800K彈性模量的測量;石墨高溫熱導率測量中,設計了側向小孔並給出了方程的解,實現了真實溫度的測量,提高了測試的準確度;發展了中心發熱體雙試樣縱向熱流絕對法測定熱導率,可較好避免熱損失;解決了燒蝕材料導熱偏微分方程移動邊界解析求解問題;提出了雷射脈衝加熱——降溫法測定比熱並獲得成功;提出了單向載入實現複合材料雙軸強度測量新方法;提出了試樣邊緣象單獨分別進行光學放大測量薄膜熱膨脹等等。用這些思路完成的研究工作,有的已用於軍工型號任務並獲獎,有的已在期刊雜誌發表,有的己用於863航天領域課題中,他總是把自己的排名靠後。他說,大家不忘記我出過主意,我就很滿意了。很多工作他不但提出了想法,而且解決了關鍵問題,只要不是他從頭至尾做完的工作,他決不會把名字排在前面。他尊重別人的勞動,提攜中青年科技人員,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國家和社會都強調要大抓科研,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遼寧省決定推出科研和科學家題材的話劇,在和金屬所研究之後,決定以周本濂為典型,塑造一個知識分子的楷模,搬上舞台。為此,遼寧藝術劇院的編劇和準備出演“周本濂”的主演,還到金屬所深入生活,天天和周本濂在一起,觀察他的一舉一動。這樣有兩、三個月。遺憾的是,後來因為大抓階級鬥爭,醞釀“文革”,弄得山雨欲來風滿樓,人人自危。文藝界首當其衝,自顧不暇,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可惜,因此少了一個優秀科學家的舞台形象。
改革開放煥發了他的科研熱情
改革開放以後,他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這極大地煥發了他的科研熱情。他去美國進修一年回國後,正值202工程C/C複合材料熱應力損毀機理研究課題進展的關鍵時刻。他領導大家奮力拚搏,特別是首次創造性地用醫用.CT探測出C/C材料模型件內部裂紋,其形貌與解剖結果吻合,並作出裂紋成因的解釋,這對改進材料製造工藝有重要參考價值,受到了嘉獎。在他的領導下完成了C/C材料高溫雙軸拉伸模擬試驗,為後來承擔航天部14所型號任務奠定了基礎。此後202課題研究工作獲得了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為國防軍工事業又一次作出了重要貢獻。
80年代中期以後,固體非平衡性質研究和複合材料仿生探索的新思路在周本濂的心中籌劃著名,他的絕大部分研究生都在這兩個領域展開工作。這兩個研究方向,實際上有著內在的聯繫,都是熱物性研究和損毀機理研究的繼續和發展。他從生命過程給人們的啟示出發,認為疲勞與休息,損傷與癒合均表現出開放體系和自我調節的種種特徵,他率先在國內開展材料仿生研究,並在疲勞恢復,性能改善,裂紋癒合等方面取得了較好進展。多年的新成果匯成了材料製備中的非平衡仿生處理的主題,他多次在國內外的材料研討會上作特邀報告,反響熱烈。
他認為,在高速雷射加熱下動態熱膨脹研究中揭示的溫升和熱膨脹不同步,及氧化物超導材料Tc溫度上下熱膨脹的數量級差異,與研究的高能脈衝作用下金屬材料內部裂紋癒合和性能恢復之間,從存在巨大熱壓應力的角度可以有機地聯繫起來……

榮譽表彰

國防科委授予的“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
1996年獲首屆橋口隆基獎

敬業精神

周本濂院士擔任很多重要職務,會議頻繁:雜誌審稿,基金評審,學位論文評審,在國際材料物理中心講學,為研究生開課,在省、市、分院作報告等經常不斷。他自1998年以來身體一直很虛弱,在家裡常常疲憊得難以入眠。特別是1999年應邀去越南的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作特邀報告前夕,在中關村醫院作出國簽證的例行體檢中,醫生告知他心臟有病,要他徹底檢查治療。他回國後仍然堅持工作,一直瞞著大家。他上班前在家裡忘了吃藥,帶了藥在班上吃不讓別人看見。有同志看他臉色不好,勸他休息,他笑笑說只是有點感冒。所裡面組織掃雪,打掃衛生,他從不拉下一次。1999年春節期間他病重不得不住院治療,稍有緩解出院後,他還去北京參加基金委的評審會議,在國際材料物理中心活動中作了長達2小時的學術報告;5月18日他再次病倒住院後,還評審了5份基金申請,我們去探視時,他總是不談病情,只談工作進展,關心著所里和組裡的一切……

社會任職

中科院材料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國家基金委學科評審組副組長
國家發明獎冶金組評審委員
S-863軟課題研究專家

人物評價

周本濂是中國熱物性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材料物理研究中作出的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