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煒(明末商州府知州)

周文煒(明末商州府知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文煒(1588-1643),字存白,號魯源。明淮安府清河縣(現淮陰區碼頭鎮)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周文煒
  • 字號:字存白
    號魯源
  • 所處時代:明末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明淮安府清河縣
  • 出生時間:1588
  • 去世時間:1643
  • 主要成就:商州名宦
周文煒(1588-1643),字存白,號魯源。明淮安府清河縣(現淮陰區碼頭鎮)人,其九世祖周顯忠(1352-1449)懷才抱德,隱居不仕,為明初蘇州遷淮移民,周文煒的二十一世祖周敦頤(1017-1073)是宋代大儒。周文煒年青時就是清河縣一位有名的學者(進士),他斌性剛直,無所浮湛,熱心公益和教育事業。天啟元年(1621年)清河縣學宮(文廟)湮廢。周文煒與仲朝典,李遇賢,江道振四君相與協謀,損資助工,戴星視事,不避寒暑。“以廣文之職而兼有司之能”,終將新學宮“次第考成”。
明崇禎十六年(1643)十月六日,李自成的軍隊攻陷潼關,兵臨陜西商州城下。時任商州知州的周文煒和兵備道黃公,嬰城(商州)據守,血戰十日,力竭援絕,城陷被縶。賊以美官誘之,文煒不從且大罵,又將文煒幼子周元生綁至,當城破之時,左右趨元生避去不聽,其所仆牽之不聽。至是賊(李部)夾刀脅之,以殺子來威脅周文煒,文煒益怒不從復大罵。賊斷文煒舌,猶張目噴血喉中作罵聲,賊以飢鋤項燒納吭中而桀之。元生痛父死之慘哭罵不絕口,同時被殘忍殺害,父子並命,至於焚炙臠割,何其慘而壯也,時崇禎癸未年十月十五日。賊去,商紳士葬文煒及元生於城北二里,有碑識之。
周文煒
清康熙三年(1664)奏於朝,康熙帝下旨追授周文煒為“商州名宦”,其仲季(周文貴、周文郁、周文煥、周文藻)也奉旨入“清邑鄉賢祠”
雍正五年(1727年),朝廷再次追封周文煒為“忠烈公”,並命當時的清河知縣戴昕在學宮(文廟)內為其父子特建《忠孝祠》,並要求:“兩地(商州,清河)崇祀,直垂千秋”。每逢春秋二季,委派中河廳憲親自到忠孝祠進行官祭。
雍正九年(1731年)忠孝祠建成,建成後的忠孝祠在文廟內教諭署南,祠內供奉明陝西商州知州周忠烈公諱文煒的牌位。
忠孝祠大門的匾對:
城破身亡仗熱血一腔終保得殘黎於虎噬
父死子殉正金瘡滿軀 尚時聞黑夜之烏號
橫聯是 經緯人倫
周文煒
忠孝祠懸掛各級政府官員敬寫的楹聯有:
精忠斷舌丹心偕青史常昭
罵賊捐軀亮節與堅城並峙
伶仃幼子死親亦如死君
繼跡前人存仁兼以存義
家國原無二理
忠孝萃於一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