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墀

周墀(793~851年),字德升,汝南郡(今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人。唐朝中後期宰相、歷史學家、書畫家。

出身汝南周氏,少孤好學。唐穆宗長慶二年(822),高中進士,授湖南團練巡官,遷起居郎、中書舍人。擅長史學,唐文宗雅重之,歷任監察御史、集賢殿學士、知制誥、翰林學士。參與牛李黨爭,為“牛黨”重要人物。唐武宗即位,為華州刺史、義成節度使,封汝南縣男。鞭笞悍將,全軍大治。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以兵部侍郎、判度支,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直言敢諫、不避權貴。會吐蕃微弱,朝議河湟戰事不稱旨,罷為御史大夫、劍南東川節度使,尋拜檢校右僕射。大中五年(851),卒於任上,享年五十九,追贈司徒。

周墀工於小篆,見稱一時,字畫頗佳,聯合崔球、張次宗、孔溫業等校讎經籍刊印《開成石經》。

基本介紹

  • 本名:周墀
  • 字號:字德升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汝南郡安成縣
  • 出生時間:793年
  • 去世時間:851年
  • 主要作品:《開成石經》
  • 主要成就:中書侍郎 同平章事 御史大夫 贈司徒
人物生平,親屬成員,墓志銘,

人物生平

周墀(chi)的父親周霈早逝,母親紡織勞作,撫養成人。因此,非常孝順母親,刻苦用功,勤奮學習。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赴京科考,中進士,授湖南團練巡官。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累遷監察御史起居郎,留在京城長安任職。精通歷史,深得文宗皇帝器重,拜為集賢殿學士,轉考功員外郎。
會昌元年(814年),唐武宗即位,出任華州(今陝西華縣)、鄂州(今湖北武昌)、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御史中丞、鄂州觀察使等職。期間,檢舉刺史不法行為,消滅橫行大盜,出兵鎮守彭蠡湖,軍紀嚴明。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遷檢校禮部尚書、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鄭滑觀察使等職。期間,周墀行令更加嚴明,即便有豐富經驗的老將,如有不遵循號令的行為,照例受到鞭撻懲罰,從此全軍大治。朝廷知道後,以周墀為上柱國,食邑三百戶。
大中二年(848年),因善於治軍,入朝擔任兵部侍郎。不久,以本官與馬植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屢進正直之言,以大公無私、直言敢諫、不避權貴、薦賢不避親仇著稱。吐蕃衰弱,朝議河湟(西戎)戰事,不合皇上旨意,遂罷相,出任檢校刑部尚書、御史大夫,出任梓州(今四川三台縣)刺史,兼劍南東川節度使。未及起程赴任,起居郎、駙馬都尉鄭顥向宣宗皇帝進諫:世人都稱周墀因直言為宰相,今又因直言免官,天下難服。周墀一去,朝中無人直言進諫。唐宣宗悔悟,尋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加食邑五百戶。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九歲。

親屬成員

先祖:周法明,黃州總管、光祿大夫、道國公
曾祖:周惲,汝州梁縣令
祖父:周霈,左拾遺
父親:周頲,左驍衛將軍兵曹參軍,贈禮部侍郎
長子:周寬饒,崇文館校書郎
次子:周鹹喜,京兆郡參軍
女兒:周氏

墓志銘

《唐故東川節度故檢校右僕射兼御史大夫贈司徒周公墓志銘》
周平王次子烈,封汝墳侯。秦以汝墳為汝南郡,侯之孫因家焉,遂姓周氏。自烈十八世至西漢周仁,繼烈封侯。其後逃西晉亂,南去黃岡,靈起仕梁為桂州剌史,生炅,在陳為車騎將軍。炅生法明,年十二,一命為巴州剌史。陳滅臣隋,為趙之真定令。隋亂歸黃岡,起兵取蘄、安、沔、黃。武德中,籍四州地請命,授總管蘄、安十六州軍事、光祿大夫,封國於道。太宗命虞世南銘書墓碑。相國為六代孫,曾祖惲,汝州梁縣令。祖霈,左拾遺。皇考頲,右驍衛兵曹參軍,贈禮部侍郎。
公少孤,奉養母夫人以孝聞。舉進士登第,始試秘書正字、湖南團練巡官。母夫人亡,哭泣無時,里人過公廬,曰:「無驚周孝子」。後自留守府監察,真拜御史、集賢殿學士。李公宗閔以宰相鎮漢中,辟公為殿中侍御史、行軍司馬。後一年,復以殿中書職征歸。時大和末,注、訓用事。夏六月,始逐丞相宗閔,立朋黨語,鉤掛名人,凡百日逐朝士三十三輩,天下悼懾,以目受意。附凶者屢以公為言,注、訓曰:「如去周殿中,恐人益驚」。竟不敢議。注、訓取公為起居舍人。文宗復二史故事,公濡筆立石螭下。丞相退,必召語,旁側窺帝每數十顧,遷考功員外郎。帝曰:「周某不可不見,宜兼前官」。數月,以考功掌言事。謝日,帝曰:「就試翰林」公。辭讓堅懇,帝正色以手三麾之,遂兼學士。遷職方郎中、中書舍人,政事細大,必被顧問。公終身不言,事故不傳。
武宗即位,以疾辭,出為工部侍郎、華州剌史。八禁軍二十四內司居華下者,籍役等百姓,不敢妄出一辭。李太尉德裕伺公纖失,四年不得,知愈治不可蓋抑,遷公江西觀察使兼御史大夫。公既得八州,施展教令,申明約束,發虔守陳贓,坐以法死,吏手膠拳,窮鄉遠井,如公在旁。縛出洞寇劉大朴,大補徒數百人,撥根脈,無有遺失。彭蠡東口戌五百人,上下千里,無一賊跡。遷禮部尚書、鄭滑節度使。老將某項領不如教約,公鞭背降為下卒,聲北入魏,皆曰:「周尚書文儒,能治百姓,仁愛兵士,而復敢爾,是豈可一犯」。九歲,入拜兵部侍郎、判度支兼戶部吏曹事,積邊糧谷九十萬石。天子即位,二年五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後一月,正位中書侍郎,監修國史,就加刑部尚書。因河湟事議不合旨,以檢校刑部尚書,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明日入謝,面加檢校右僕射。
公自舉進士第,非其人不交言,旁睨後進,鐫心鏤志。及為將相,近取遠挽,悉置於位。李太尉德裕會昌中以恩撰《元和朝實錄》四十篇,溢美其父吉甫為相事,公上言曰:「人君惟不改史,人臣可改乎?《元和實錄》皆當時名士目書事實。今不信,而信德裕後三十年自名父功眾所不知者而書之,此若垂後,誰信史」?竟廢新本。並帥王宰鏟所部財貨,承事貴幸,自請來朝,聲言我取平章事鎮大梁。公上言曰:「宰破太原,取汴梁,不知天下治所凡幾。得知太原、汴之大者,可飽宰欲?乞宰還鎮,自補其殘」。後二日,還宰詔下。駙馬都尉韋讓求為京兆尹,公言曰:「尹坐堂上,階下拜二赤縣令,屬官將百人,悉可笞辱。非有德者,京兆不可為,豈止取吏事」,讓議竟陵。自此,非道求進者,鼠遁自屏。及鎮東蜀一歲,欲歸閒洛師,微得風恙。公曰:「我今去是以疾去,疾愈去非晚。」大中五年,歲在辛未二月十七日,薨於位,享年五十九。訃至,廢朝三日,冊贈司徒,命諫議大夫盧懿弔恤其家。
公信於朋友,公於為官。事嫠姊出告反面,家事不敢自專。同曾祖兄弟入門,呵笞奴婢,衣服飲食無二等。免相位西去,送公還者,雖武將散秩,嘆息咨嗟曰:「周相公無私,我惜其去,豈有私乎」。夫人義興蔣氏,先公某年終。生二男一女。長曰寬饒,崇入校書。次曰鹹喜,京兆參軍,皆孝謹有文學,女嫁起居舍人薛蒙。大中六年歲次壬申二月十三日,歸葬先塋河南府河陽縣谷陽鄉立行里。銘曰:
姬之支封,國自為姓。以周為氏,入唐不盛。烈後幾世,厥生賢孫。當唐中興,為唐相臣。文思天子,跨古為治。提起王道,以公為倚。蹊隙竅,去者鳥駛。誰塞誰棘,勞公評指。三屏大邦,駿壯武事。哺撫稚老,父母赤子。曰將曰相,公其愧幾。指古為比,公其無愧。以公遺唐,而後公死。不錫壽考,誰其辨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