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村委會

周城有“白族活化石”的美稱,在宗教、建築、服飾餐飲、民俗等方面保存著豐富、濃厚的白族傳統文化優勢:包括有旅遊開發的本主節,三教合一的龍泉寺;延綿2平方公里的白族傳統院落;白族民間傳統的洞經音樂、大本曲等;而享譽世界的白族手工藝扎染布更是出口日、美等國家,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城村委會
  • 地理位置:大理市喜洲鎮
  • 別稱:白族活化石
  • 全村面積:8.20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市喜洲鎮,距鎮政府所在地5.00 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40公里。東鄰洱海,南鄰仁里邑村委會,西鄰蒼山,北鄰桃源村委會。轄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314戶,有總人口10470人,其中農業人口 9635 人,勞動力55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575人。
全村國土面積8.20平方公里,海拔2,190.0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080.1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豆、玉米、大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51.88 畝,人均耕地0.3畝,林地9,153.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8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3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51.88畝(其中:水田1,279.01畝,旱地1,572.87 畝),人均耕地0.30畝,主要種植水稻、蠶豆、玉米、大蒜等作物;擁有林地9,153.00畝;荒山荒地288.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2214戶通自來水,有2214戶通電,有221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22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23戶(分別占總數的89.88%和64.27%)。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2輛,機車12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851.8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70.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2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4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94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0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88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26.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2%;畜牧業收入226.00萬元,占總收入的0.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26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6,988.00萬元,占總收入的82.08%;工資性收入4,54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3.81%。農民人均純收入4,447.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08.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5人,在省內務工16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214戶,共鄉村人口9635人,其中男性4725人,女性4910人。其中農業人口 9635人,勞動力5575 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9532人,漢族86人,其他民族17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379人,參合率97.34%;享受低保6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924.01平方米,有鄉村醫生7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8個,村內已建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0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35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14人,其中小學生794人,中學生52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周城村是全國最大的白族聚居的自然村,有“中華白族第一村”,“白族活化石”之稱。村莊坐落於大理市北部,西靠蒼山雲弄峰,東臨洱海桃源碼頭,南距大理古城25公里,北連著名的蝴蝶泉景區。214國道穿村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分16個村民小組,99%的村民為白族,村莊由1400多個白族院落連成一片,中間很少有空地。村外有近3公里的環村路,村內南北向幹道三條,東西向幹道十三條,小巷小道近千條,縱橫貫通。村中的大青樹、古戲台、本主廟、龍泉寺及文武廟、民居等古建築和多彩的民風民俗、亮麗的民族服飾交相輝映,構成了周城村獨有的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
周城是白族文化傳承的代表,白族服飾、飲食、扎染工藝、民風民俗,尤其民居建築、服飾、宗教等傳統文化在周城保留完好,是白族地區的佼佼者。周城村婦女穿民族服裝的人相對較多,這不僅體現了地道的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也更能吸引遊客的眼球。在飲食上有“豆腐酸辣魚”、“生皮”等頗具民族特色的飲食。在民風民俗上,除與漢族同過各種節日外,還有極富民族習俗的“本主節”、“火把節”、“栽秧會”、“糍粑節”等,各種婚慶生活習俗同樣引人入勝。民居建築文化源遠流長,“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角樓”等建築群,從院落的組合到樣式與格局的講究都充分展示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風格。更有古色古香的洞經古樂、大本曲、吹吹腔等,增添了古村的歷史文化色彩,引人矚目。白族傳統手工扎染是周城的產業優勢。

新農村建設

周城村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
一、朝珠小區建設工程
1、三縱一橫路面硬化。
2、行道樹綠化。
3、停車場麻塊條石面層。
4、停車場中空磚面層。
5、停車場綠化。
6、新建民族工藝品展區。
二、商貿一條街南段延伸
1、D400排水管道。
2、路面60mm厚瀝青面層。
3、路沿石制安。
4、人行道鋪磚。
5、人行道綠化。
6、路面改造民居拆遷。
三、龍泉寺景點修繕
1、大殿維修。
2、龍泉寺四周民居徵用。
3、龍泉寺場地設施。
4、龍泉寺照壁修繕。
四、村容村貌整治
1、公廁改建3座。
2、南登區斷田溝北彈石化。
3、鎮北路五、六社區域硬化。
4、小充路D400排水管道。
5、沼氣池建設100口。
6、垃圾池修建2個。
五、龍珠小區開發建設
1、征地30畝。
2、基礎設施建設20000平方米。
六、實用技術培訓500人。
七、規範扎染協會。
八、旅遊景點修繕
1、大充巷門樓修復。
2、古戲台加固。
3、茶馬古道引馬石鋪設。
九、籃球場建設2塊。
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總計投資1583.88萬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減少,連日常開支都成問題,形成對村內公共建設部分顧及不到。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公司化運作挖掘、開發周城白族民俗文化發展。推動周城村的旅遊發展。

地圖信息

地址:喜洲鎮滇藏公路7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