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周口市農業科學院,始建於1965年,現有員工125人,科技人員79人,其中研究員8名,副研究員13名,1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0名,省優秀專家3名,地市級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3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 外文名稱:Zhou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河南省
簡介,領導介紹,院榮譽,

簡介

設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大豆、芝麻三個綜合試驗站,是河南省高技術產業基地生物育種重點單位。
主要從事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芝麻、花生、紅薯、蔬菜等新品種的選育以及土壤肥料、食用菌、植物保護等實用技術研究,並開展與研究內容相關的農作物種子、瓜菜種子、復混肥、食用菌種等科技產品的成果轉化工作。同時承擔市委、市政府交辦的服務全市“三農”工作。
至2008年先後獲各級成果獎161項,其中獲國家級、 省部級成果獎66項。小麥品種豫麥21號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豆品種豫豆6號獲國家發明三等獎。主持育成國審農作物品種11個,省審品種28個。其科研成果推廣套用至豫、皖、蘇、陝、魯、湘、鄂、晉等8省市,累計推廣面積近10億畝,產生社會效益360多億元。
研究成果、社會效益、科研後勁和開發實力在全國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小麥育種,為我省乃至黃淮地區小麥中產變高產、高產再高產作出了重大貢獻。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全國重點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連續十年被評為河南省農業科研系統綜合先進單位,2005-2006年度被評為河南省農業科技創新先進單位,2007-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農業科研系統成果轉化先進單位。

領導介紹

杜紀格,男,1962年生,碩士學位,副教授,中共黨員,周口市農科院院長。1982年參加工作,主要擔任果樹栽培、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論文10餘篇,論著部,獲省、市科技成果獎5項。主要論文有:1、《葡萄新品種京秀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研究》發表於《北方園藝》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2、《韭菜小拱棚設施栽培技術》發表於《中國果菜》2003年第6期;3、《美國凱特杏引種設施試栽初報》發表於《農業科技通訊》
紀檢書記:楊光宇 漢族,1962年9月出生,河南項城市人,中共黨員。現任周口市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研究員,1988年7月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小麥栽培生理專業,農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先後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等榮譽稱號。現為河南省農學會、物學會理事,周口市農學會副會長。
副院長:楊青春 1966年生,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豫南農專農學專業,現為周口市農科院副處級幹部,研究員。自1985年起主持大豆科研課題,先後承擔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重大研究課題,主持和參加育成國審周豆12號等7個大豆新品種,在黃淮夏大豆區累計推廣種植5000多萬畝,新增社會效益25億多元。獲國家發明三等獎一項、省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四項。出版《黃淮海夏大豆及品種參數》專著一部,在《大豆通報》、《中國種業》等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副院長:李應權 漢族,河南扶溝縣人,1965年出生。1986年畢業於豫南農專,同年分配到周口市農科院。2001年中央黨校經營專業本科畢業。2004—2005就讀於北京清華大學EMBA,是北京清華大學農業企業家(MBA)協會會員,2001年加入民革。副研究員,現任周口市農科院開發辦主任兼河南天存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年被評為周口市農科院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先進工作者,2001年被市委組織部選拔為周口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是周口市青年科技專家,周口市學術帶頭人,周口市“五四三”工程人才
副院長:李新平1961年生,河南鹿邑縣人,中共黨員,1981年畢業於河南省職業技術學院農學專業,研究員,副處級幹部。從事小麥育種研究工作,先後承擔了國家和省重大攻關課題3項。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育種栽培研究工作。先後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3年)、中國青年科技獎(1998年)、河南省優秀專家(1998年)、河南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2001年)等榮譽稱號。作為小麥育種第二主持人,育成國審品種6個、省審品種8個,在黃淮麥區累計推廣2.19億畝,產生直接生產效益61.5億元。獲國家二等獎1項,省級成果獎7項。

院榮譽

2008年河南省五好基層黨組織
07年省農科系統成果轉化先進單位
省農民信得過十佳品牌單位
省科技體制改革先進單位
市級文明單位
省農科系統綜合先進單位
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省農業科研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重點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
市知識分子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