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恪公祠

周公恪公祠位於湖北荊門古城,由清鹹豐帝諭旨撥款在湖北省荊門直隸州城興建,以紀念三品官階的封疆大臣荊門人周玉衡。“貞恪”是周玉衡死後廷賜封的諡號。公元1856年(鹹豐六年),任江西省按察使兼代理省布政使、總督吉安軍務的周玉衡,在平亂中陣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公恪公祠
  • 地理位置:周公恪公祠
  • 著名景點:牌坊式三門
  • 建成時間:1859年
  • 紀念人物:周玉衡
  • 相關人物:鹹豐皇帝
概況,布局,

概況

周貞恪公紀念專祠遺址在今荊門市城區工商街西側,即南門郵政所對面的原市民眾藝術館舊址,於1859年(鹹豐九年)7月落成。

布局

周“貞恪”公祠坐西面東,頭進建有牌坊式三門(造型大體與今烈士陵園正門相仿),中門鑲巨石門匾,刻有“周貞恪公祠”五個斗大的楷體字;左門門額“成仁”,右門門額“取義”,門前臨街有照壁。邁入正門,穿過庭院,便是三楹拜殿(享殿庭院)。左右建有廂屋,左廂屋題為“介福軒”,是每年春秋兩季前來舉行隆重祭祀典禮的荊門直隸州的全體文武官員聚會歇息的處所。拜殿背後又是一個院落。穿過院落,是一座平台。登上台階,是一排平房。後院左右各建有廊屋三間。
拜殿左旁豎有豐碑,刻有鹹豐八年皇帝撰寫的祭文;右旁邊豎有兩座石碑,分別刻有鹹豐皇帝撰寫的祭文。1867年(同治六年),代理湖廣總督李瀚章為公祠題寫“忠萃”二字大匾額,高懸拜殿正中。周玉衡的兒子周瀚曾任四川廣安知州,是江西省布政使龍啟瑞(廣西臨桂人)的門生。他請求龍啟瑞為周玉衡寫了傳記,刻成高與人齊的大碑碣,鑲嵌在拜殿的右牆。拜殿左牆懸掛同治六年二月初七的皇帝諭旨,拜殿正中懸掛鹹豐六年三月二十六的皇帝恤旨和同年八月二十七、十一月二十一、八年(1868)正月十二、十月十七共四道皇帝諭旨。拜殿的享壇,正中祀奉周玉衡的牌位,左旁附祀周玉衡的第三子周恩慶,右旁附祀第四子周炎。其三、四子與周玉衡同時陣亡。鹹豐七年,攻吉安城破,清軍亦全軍盡沒,周玉衡的七名荊門籍侍從魏璜、熊泰、曾貴、高勛、冷茂、胡升、蔡升同時殉難,也奉旨附祀專祠拜殿的左右廡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