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之

周中之

周中之,男,1952年3月生,中國上海人,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上海倫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長、經濟倫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倫理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2009),中國普通高校兩課“百佳”教師(1997),上海高校優秀政治理論課教師(1996),中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第二屆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教委、上海市和上海市教委等項目20餘項。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倫理學》,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中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上海
  • 出生日期:1952年3月
個人履歷,主要研究方向,人物觀點,科研成果,概述,2002年以來的主要科研成果,個人榮譽,

個人履歷

1978年-1982年,上海師範學院政教系學習;
1982年起,在上海師範大學任教。
1989年,獲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碩士學位
1996年,任教授
2006年,任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1、經濟倫理學;
2、思想道德教育;
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人物觀點

1.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面對複雜的社會新情況,如何協調社會各成員間的利益關係,加強社會建設,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重大課題。我們必須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強調和堅持依法治國,但同時又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重視倫理道德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幾千年歷史使中國形成了以倫理道德為特點的文化傳統,這一傳統在現代中國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在當代中國進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中國文化傳統的正面作用,將法律治理與道德治理統一起來。換言之,這種統一也是現代文明與文化傳統的統一。
2.在社會生活中,強烈的經濟衝動往往會衝垮道德的防線。解決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的現象需要外在強制力的介入,需要發揮法律的作用。法律治理根據有關法律,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式,對達到違法犯罪程度的不道德行為進行懲罰。沒有這種法律懲罰,就不能伸張社會正義,也不能有效支持道德治理。社會誠信缺失問題的複雜性,使得有些問題只有施以法律重拳才能奏效。
3.道德治理和法律治理的結合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達致二者的結合,必須建立事實的記錄和跟蹤檔案。一些偏離道德軌道的行為,也許不會對個人和社會形成重大負面影響,但也可能是罪惡的起始之點,需要將之記錄下來,不斷跟蹤,採取不同的對策。這種跟蹤的過程也是法律威懾力不斷顯現的過程。在法律的威懾力下,當事人思想上會有所觸動,行為上有所收斂,治理的成效就顯現出來了。因此,這種記錄和跟蹤的過程,既是對事實的確認,也內含著提醒和警示。這提示我們,要加強我國社會誠信記錄方面的制度建設。

科研成果

概述

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全球化背景下消費倫理觀念的變革及其規範體系的研究》、國家教委項目《馬克思主義道德理想與現時代》、《學分制與高校德育改革》以及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上海市教委項目等20餘項。2000年、2004年、2008年曾三次出席國際經濟倫理代表大會(ISBEE),其中入選的論文《當代中國消費的倫理評價和經濟評價》被刊登於英國劍橋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雜誌《歐洲經濟倫理評論》。
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倫理學》和上海市九五重點教材《經濟倫理學》。
發表《當代中國消費的倫理評價和經濟評價》《社會轉型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誠信建設與當代中國道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突破》等論文100餘篇。論點曾多次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學術文摘》《文匯報》等轉載。出版著述《道德理想與現時代》《經濟倫理學》《走向21世紀的人格》等10餘部。

2002年以來的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經濟倫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2、《消費倫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論文
1、《現代消費倫理視野中的節約觀》,《消費經濟》2006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2期
2、《現代消費倫理與節約型社會建設》,《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上海市社會科學第四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
3、《誠信的道德價值》,《倫理學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03年第4期
4、《和諧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生觀》,《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1期;《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2期。
5、《誠信建設與當代中國道德理論與實踐的突破》,《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文匯報》2004年4月13日
6、《道教倫理思想在和諧社會中的價值》,《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2期
7、《現代化進程中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研究》,《高校理論戰線》2002年第10期
8、《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初探》,《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第2期
9、《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若干關係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年第2期
10、《經濟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消費倫理觀念的變革及其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2、“Ethical Concepts of Consump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ing Business Ethics in China,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教材
1、《倫理學》(國家十五規劃級教材),人民出版社2004年。

個人榮譽

中國普通高校兩課“百佳”教師。
上海高校優秀政治理論課教師。
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
上海師範大學教學名師。
曾代表中國參加第二、三屆國際經濟倫理代表大會。
著作曾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優秀圖書二等獎,連續多次獲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優秀論文獎、上海市社聯優秀學術成果獎、上海市高校思想理論教育研究會優秀論文獎、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