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世德( 1921 年 9 月27 日~2012 年12 月4 日) ,號鹹一,原籍山西霍州,先祖於明崇禎年間遷居江蘇揚州。出生於詩書門第。高祖是舉人、曾祖是秀才、祖父是拔貢,父親也曾就讀金陵大學。親叔和堂叔共有9 人,8 人受過大學教育( 交通大學 3 人、清華大學 2 人,震旦大學、大同大學和重慶大學各 1 人) ,其中 3 人還曾分別留學英、法、美國。

周先生(幼時( 1927 ~1933 年) 曾在家中私塾受國學啟蒙教育,11 歲時開始在揚州正誼國小上學,後來先後在正誼中學和私立揚州中學、江都縣立初級中學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世德
  • 出生日期:1921 年 9 月27 日
  • 逝世日期:2012 年12 月4 日
  • :鹹一
生平簡介,社會兼職,主要成果,處世之道,

生平簡介

1937 年抗戰爆發,舉家避居揚州郊區。
1938 年考入遷到尚未淪陷的泰州的省立揚州中學。
1939 年泰州吃緊,揚州中學遷往上海租界,他隨校到上海學習。當時在班上數學常考第一,頗得數學老師許志恆(仲善) 的稱許。
1941 年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奔赴內地。
1943 年 10 月 輾轉來到重慶。在教育部報到後,入重慶大學機械系續讀
1946 年 5 月畢業,獲工學士學位。本想就近在南京和上海就業,無奈當時社會動盪,工作十分不易。
1946年 10 月 經親友介紹,到青島電廠工作,任工務員兼電力監察組組長。
1952 年 11 月,與重慶大學同學黃晞(1920 ~ ) 一起調到北京燃料部電總設計局北京電力設計院工作,先後任技術員、代理工程組長。
1954 年 1 月又奉調到西安西北電業管理局工作,先後任技術員、工程師兼設計審核組組長、代理設計處處長等職。在西安工作直至1958 年初。
期間於1957 年9 月~1958 年2 月曾奉派到北京參加煤、電、油三部工程師哲學講習班。
長期從事的電力工作並非自己所學專長,先生後來決定自己應該確定一個固定的專業和目標,為國家做出貢獻,不能當膚淺的“萬金油”。
1958 年 4 月他考入中國科學院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身) 古代工藝史研究生,1962 年完成畢業論文《中國沙船考略》
1958年10 月順利通過由李儼、王振鐸、葉企孫、白壽彝、向達和錢寶琮組成的答辯委員會舉行的答辯。研究生畢業後,他留室( 所) 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技術史組組長。
1980 年晉升為副研究員
1987 年 6 月退休。

社會兼職

曾任《青島日報》“大眾科學周刊”特約編輯、自然科學史所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造船史研究會顧問、中國兵工學會兵器科技史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卷》編委會委員兼機械工程發展史編寫組主編; 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自然科學工作者學會青島分會、中國科學技術學會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普及學會會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

主要成果

1994年,14 篇代表作以《雕蟲集》為名結集出版。
致力較多是造船史,發表了大量的論著,如 《中國古船槳系考略》(《自然科學史研究》,1989 年第 2 期) 系統地考察了槳演化為梢,以後漿又演變成舵,從而形成“槳系”的過程。《試論我國古代的傳統船舶設計》( 《雕蟲集》,地震出版社,1994年) 對我國古代船舶的設計原則,設計分類、圖樣和模型,以及設計模數,進行了細緻的考察,清晰地展現了古代造船設計脈絡。
《中國造船史上的幾個問題》( 《自然科學史研究》,1983 年第 1 期) 則對我國造船史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見解。
《沈啟與南船紀》( 《中國科技史料》,1993 年第 1 期) 對明代有遠見的政治家、水利和造船專家沈啟的生平事跡及其造船技術典籍《南船紀》的學術價值作了全面的介紹。
《中國沙船考略》( 《科學史集刊》,1963 年第 5 期》) 系統地梳理了我國古代四大船型之一的沙船的歷史。在討論寶船的尺度和船型時,文中精闢地指出 “歷史上,我國出使外國的船都選用當時當地最大的船。至鄭和七下西洋,其規模之大,足跡之廣,都超越前代,而當時的社會條件也提供了可能性,因而能達到空前的規模,用特別巨大的船隻,長 44 丈,合150. 5 米。”同時認為寶船“採用沙船船型最為合理”,但《明史·鄭和本傳》和《鄭和家譜》記載寶船“廣十八丈”有問題。因為有此得出的排水量太大,當時的木帆船不太可能達到此種水平。根據“按照江蘇省外海沙船比例”,“頗疑船寬記載有訛舛之處”。書中記載的廣十八丈頗疑係“廣於八丈”之誤。
此外,還著有《中國古代造船工程技術成就》(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中國青年出版社,1978 年第 610 ~623 頁) 、《古代戰船》( 《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 年) 等論著。

1994 年 10 月 20 日周世德在家中留影1994 年 10 月 20 日周世德在家中留影

處世之道

作為一個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學者,先生 有“成一家之言”和成名成家的強烈志趣,卻又膽小脆弱,做事缺乏勇氣和果敢,不善把握機會爭取相應的權益; 一世清高,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有時難免處處碰壁,而生感傷和失落。有時甚而覺得上研究生虧了,改行影響了晉級和工資。另一方面,抗戰期間的顛沛流離,使他形成感時傷世的性情,對後來常抱能忍不如能忘的處世哲學有深刻的影響。但在“老實”等同“窩囊”的今日社會,有時不免為人譏為迂腐。儘管如此,他仍然秉持潔身自好的操守。為人有涵養,嚮往悠閒高雅的生活。平常喜歡音樂、文學,關心時事。思想開化,對小孩的教育堪稱寬鬆,頗有些“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的意味。但不免有些懶散,暮年偶爾也流露出孩子中無人從事學術研究的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