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久

呂玉久,男,四川省榮昌縣人,一九三一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六十三軍第一八七師擔架營第三連戰士。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朝鮮平泉郡金剛山上因美機投下的燃燒彈引起了火災,他為搶救朝鮮婦女而光榮犧牲。立特等功,獲二級愛民模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玉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榮昌油菜鄉
  • 出生日期:1931年9月
  • 逝世日期:1953年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特等功臣,二級愛民模範
  • 性別:男
重要事件,身後事,烈士榮譽,呂玉久故居,

重要事件

1951年10月,呂玉久踴躍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伍後被編入63軍187師後勤處擔架營三連五班當戰士。在連隊,他工作積極,每有緊急任務,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時左右,美國飛機向朝鮮黃海道平泉郡金剛山投下了大量燃燒彈,山上山下一片火海,50幾個當地老百姓和400多名志願軍戰士趕來救火。雖然呂玉久和張明祿那個班夜裡奉命執行任務,一夜未曾睡覺,到起火時才睡了三四個鐘頭,但聽說起火,他們馬上起來拿起救火工具,便朝山上跑去。張明祿邊跑邊喊著:“我們快上山打火,不然朝鮮人民的倉庫就要受損失了!”在救火當中,呂玉久、張明祿最勇敢,哪裡火大,他們就到哪裡去打火,臉被燻黑,頭髮被烤焦,他們也不管。撲滅了南山樑的火,把撲滅的火堆交給四個年輕婦女看守,以防復燃。他們又向另一個地方跑去,忽然聽見一陣叫聲,他們回頭一看,見剛撲滅的火又燃燒起來,濃煙直往上冒,那四個年輕婦女被火包圍,亂成一堆哭叫不止。張明祿、呂玉久二人迅速跑回去,衝進火海,一個人背一個分兩趟把她們全救出來,放在一塊大岩石旁邊,又奮力把大火撲滅。不久,又聽見半山腰傳來朝鮮婦女的叫聲“救人啦!救人啦!”,張明祿和呂玉久立即朝叫聲的方向跑去,看見火海中有4個婦女擠在一堆哭叫著緊緊抱在一起,呂玉久、張明祿不顧一切衝進火圈裡,每人背一個,手裡拉一個,一口氣跑出火場20多公尺,把她們放到防空洞裡面。沒等她們完全清醒過來,張明祿、呂玉久又向東邊跑去,邊跑邊喊:“火里還有人嗎?”忽然看見濃煙烈火里還有一個黑影(是一塊巨石),以為是一個人又向火里衝去。從此再也沒有出來。
大火熄滅了,被張明祿、呂玉久救出來的8個婦女,跑進尚在冒煙的火場尋找救出她們的志願軍同志,只見張明祿、呂玉久一個撲在大石頭上,一個躺在一邊。他們為救朝鮮婦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張明祿時年21歲。被張明祿、呂玉久救出的8個朝鮮婦女申善花、金玉善、崔春鳳、鄭玉男、鄭景男、李潔世、李淑貞、吉熙子守在烈士身旁,泣不成聲地說:“我們能活著,是您犧牲了生命,救出了我們。”
同年8月2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和朝鮮黃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為張明祿、呂玉久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並在金剛山樹碑紀念,碑上用朝、中兩國文字刻著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張明祿、呂玉久的事跡。被救出的8名婦女親手繡制錦旗一面,併購買人參等禮品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次赴朝慰問團轉贈給烈士的家屬。

身後事

1953年秋天,糧食豐收使突擊隊員們更想念烈士的父母親了。12月25日,在呂玉久、張明祿烈士的墓碑揭幕典禮大會上,李貞淑等八位朝鮮婦女把自己親手種植的十多穗水稻、穀子和高粱,交給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的代表,托他們轉贈給遠在中國的烈士的父母親。禮品中還有八位婦女親手繡制的錦旗和寫的慰問信,朝鮮的特產名貴高麗參,以及她們在戰爭時期所保留下來的白金戒子。每一件禮品中都蘊藏著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慰問團的同志因為不能立即返國,又把這些禮品轉給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隊。
1954年2月18日,部隊代表武文進等同志來到了呂玉久的家鄉慰問烈士的親屬。在慰問獻禮大會上,堅強母親呂媽媽李友蓮親手接過這些來自朝鮮的珍貴禮品,尤其是捧著那些糧食種子,禁不住熱淚盈眶。
1954年3月,正是春耕播種的季節,呂媽媽親手將那些種子脫粒,然後播種。那些種子,是她的烈士兒子呂玉久的夢想和精神,那些種子,不但在中國的大地上播下了豐收的希望,也在朝鮮人民的心裡,播下了永恆的友誼。
1956年,作為全國烈屬代表的呂媽媽—李友蓮,出席了全國烈、軍屬代表會議,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及中央政治局委員們的接見。
1991年,呂玉久的兒子呂林學隨同以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鐵映為首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赴朝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40周年紀念大會,受到了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首相的接見。

烈士榮譽

在朝鮮黃海道平泉郡境內金剛山附近的一個長滿青松的小山崗上,由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和朝鮮人民政府共同樹立了一塊一人多高的紀念碑,上面用中、朝文字鐫刻著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呂玉久、張明祿的英勇事跡,作為對兩位烈士的永久紀念。
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呂玉久“特等功臣”,“二級愛民模範”的稱號。

呂玉久故居

呂玉久故居(呂家祠堂)位於重慶市榮隆鎮玉久村2社,建於清代。故居(祠堂)坐南朝北,東西長5.2米,南北進深20.3米,占地面積106平方米。正廳為2間木柱穿斗式建築,內有天井,房屋東西側為廂房,具有當地民居建築風格。門前約40米處有一八角形古井。祠堂東北面距榮(昌)盤(龍)公路約800米,平時很少人前往參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