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石

呂梁石

呂梁石產於漢文化的發祥地——江蘇省徐州市呂梁鄉,石因地而得名。呂梁石大都以象形石、景觀石和山型石的形象來展示自己,其體大的數米,小的寸許。其中的象形石或像人物或像動物,其造型古樸而又簡練,神態逼真又傳神,無不充滿蓬勃之氣。而景觀石,則百態千姿,最為可觀,它如船、如樓、如古堡,一般有一、二層,也有的高達七、八層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梁石
  • 發祥地:江蘇省徐州市呂梁鄉
  • 主要成分:泥灰岩、灰岩
  • 特點:有山石的稜角和水石的圓潤
簡介,發現,特點,巧,包容性,形成原因,分類,意義,規劃,啟示,相關評價,

簡介

呂梁石,產於江蘇省徐州市東南約25公里的銅山縣呂梁鄉山區。該石主要成分為泥灰岩、灰岩。大約形成於震旦紀,由泥岩及海藻等低等植物複合組成其獨特的壘塊形態,受自然風化後形成不規則且排列有序的豎型洞穴。石表粘附有一層古色古香的黃土顏色,並滲透其紋理,色彩與洞穴相互層疊,清晰易見。呂梁石形色渾厚,蒼古奇崛,有山石的稜角和水石的圓潤,融剛柔於一體,是較為獨特的石種。
呂梁石石質細膩,膚滑如玉,溫潤可人,扣之無聲。石體大的數米,小的寸許。外觀以黃色為主,黑、綠、紅等色點綴其間;一般為黃黑相間,黑的是岩石本體,黃的是牢牢附著在岩石上的極細泥沙;帶有紅色、紫色者屬稀少品種,若再具一定形狀則為珍品。造型以象形和景觀為主,象形者為柱狀構造組成的壘塊形態,似人物、動物、葫蘆等;似景觀者多呈層狀,構造形態往往成柱狀隆起。
呂梁石呂梁石
呂梁石產地一帶山區系古代泗水與黃河匯流之處。呂梁石千奇百怪的形狀,是由驚濤濁浪千百年來不斷地沖刷侵蝕而形成的,蘊藏在呂梁的虎頭山、牛山、霧山、大黑山、瘸山、花山、鵝山、紅山等諸山峰上。白樓、聖窩、三黃、蕭莊等村莊均有石農採石,尤以白樓、聖窩二村為多,始采已十幾年。石農採石多在十一月底至來年清明的農閒季節,有的深翻自家土地尋覓,有的進山挖掘。呂梁石不如靈璧石細密堅實,裸露於地表的大多風化厲害,石質較疏鬆,於地下一、二米或更深處挖出的,質地則相對較好。呂梁石採回後,需先清理、剔除附著在石頭表面和洞穴中的泥沙,有的要用清水反覆刷洗,直至顯露出原本石質,方可配座欣賞。

發現

十數年前,當第一塊“呂梁石”走到徐州石友的面前,它的黃、綠、紫、黑等色的相互混合體和多層孔洞的宏偉英姿立刻迷倒了無數的愛石者,從此“呂梁石”的美名便插翅般地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呂梁石呂梁石

特點

呂梁石石質細膩,膚滑如玉,溫潤可人,扣之無聲。石體大的數米,小的寸許。外觀以黃色為主,黑、綠、紅等色點綴其間;一般為黃黑相間,黑的是岩石本體,黃的是牢牢附著在岩石上的極細泥沙;帶有紅色、紫色者屬稀少品種,若再具一定形狀則為珍品。造型以象形和景觀為主,象形者為柱狀構造組成的壘塊形態,似人物、動物、葫蘆等;似景觀者多呈層狀,構造形態往往成柱狀隆起
,百態千姿,最為可觀,構成如船、樓、古堡、石窟狀等,一般為二至四層,多的達七、八層,每層帶石窟皆呈透狀,幽洞排列有序,恰似千年古堡或敦煌石窟,其石窟多呈黑色,其餘為黃色,窟的直徑有三至五厘米。似山形者,呈峰、崖、凹壁、石檐等狀,怪模怪樣,峰崖高低錯落、遠近變化自然。其避雨石,石體一側向外伸出,下能避雨,故名,亦俊險無比,如神仙閒居,靈氣橫生。
呂梁石呂梁石

呂梁石,有的玲瓏剔透,極盡“漏、透”之能事;有的淳樸厚重,呆中藏巧。上圖即是一塊厚重之石,乍看,無特殊之處,如圓柱一般,可是當你調好奇石的角度,忽然發現,一顆如綠豆般大小的眼睛正在與你對視,這就是呂梁石的“巧”。

包容性

其實,呂梁石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它的包容性。從整體上看,它是山石,而從局部看,它又像水石。山石的稜角和水石的圓潤,可以同時顯見在一塊呂梁石上,這在中國面世的奇石中,也是少有的。它既粗獷又內秀,既袒露又含蓄;既有北方人的霸氣,又有南方人的柔和。如此地相得益彰,不能不讓人驚嘆造物主的神奇;如此和諧、完美地將陰與陽、柔與剛融合在一起,這又是何等的力量和心胸!

形成原因

呂梁石的成因極其複雜,該石主要成分為泥灰岩灰岩,大約形成於震旦紀,由泥岩及海藻等低等植物複合組成其獨特的壘塊形態,受自然風化後形成不規則且排列有序的多層豎型洞穴。呂梁山造山運動時,被擠壓出了許多折皺,致使石面凹凸不平。自上古至代的幾千年中,黃河南北徒移,行蹤無定。南徒後奪渦、穎、睢、汴、泗水與淮水(河)而入海。就在黃河南徒的水道上,徐州東南30公里的呂梁、房村口匯於泗水東流,形成大洪,史書稱為呂梁洪。春秋時期,孔子曾駐足呂梁洪邊,目睹“懸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的壯觀景象,留下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呂梁洪水不斷地衝擊著呂梁石,使本來折皺較深的石紋,在洪水的反覆衝擊與風化下,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洞穴狀態。這些布滿了洞穴的奇石,尤以呂梁鄉白樓村的黑山、東山、西山和牛犢山所出的發育最佳。呂梁山特有的呂梁石,因其蘊涵著古老文化的氣息而越發顯得渾厚蒼勁。
呂梁石呂梁石

分類

中國出土的奇石大體上可分為水石和山石兩大類,而呂梁石就屬於山石的範疇,它是中國繼靈璧石之後出土的最具象形的一個石種。

意義

呂梁石的出現,不僅彌補了靈璧石的不足,而且又使象形石的形象更加的輝煌。大型的呂梁石形態如船似樓、層層石窟排列有序,盡顯劈波斬浪、叱吒風雲的氣勢。而散落在山坡上的小呂梁石,則姿態象形寫意,外型生動豐滿。

規劃

改革開放之後,呂梁農民受到徐州奇石愛好者的影響,忽然發現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山區居然蘊含著數不盡的“金礦”,當第一個“先行者”用往日的無用之物換來鈔票時,霎時間,挖石之風驟然而起,從此“用石頭換鈔票”的故事在呂梁山區的村落里口口相傳不絕於耳。金錢的效應激勵著挖石的農民,冬日裡的呂梁風景區,山坡上、大田裡布滿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坑穴,鄉親們操縱著重型吊車、挖掘機及精巧的細鋼釺、小鏟刀紛紛在自家責任田裡或承包的荒山上挖掘呂梁石。人們在採挖呂梁石的同時,而山體植被也遭到了滅絕性的破壞。當採挖和收藏者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呂梁石”身上,無所顧忌之時,徐州市政府卻以戰略家的眼光將呂梁山區列為市級風景區進行規劃並造福於人民。
而如此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一旦因採挖呂梁石而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毀於採挖之中,必將成為歷史上的遺憾。

啟示

有時候,你面對呂梁石,總有一種面對“大智若愚”之人的感覺,它總是得讓你費些心思。“大智之人”和“大智之石”,可能都有一種共性,就是“藏巧露拙”,這可能也是呂梁石給人們的啟示吧。

相關評價

呂梁石,誕生在漢文化發祥地,千百年來深得帝王靈氣的呵護,在奇石大家族中,越發顯見其皇家風範。這裡,我們且不說它的氣勢恢宏,也不說它的剛柔相濟,單單一張“帝王黃”的面孔,就足以令人折服。至此,人們或許才能體味出它的一點神韻;其實,呂梁石深厚得很,你不花費些光陰、不用心去貼近,確實是很難參透它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