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文集

呂思勉文集

《呂思勉文集》是200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思勉。

基本介紹

  • 書名:呂思勉文集
  • 作者:呂思勉
  • ISBN:9787532551545
  • 定價:429.00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7-1
  • 開本:16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媒體評論,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呂思勉文集
書 名: 呂思勉文集
作 者:呂思勉
出版時間: 2009-7-1
ISBN: 9787532551545
開本: 16開
定價: 429.00元

內容簡介

全套六種十一冊:
白話本國史 (全兩冊)
本書共五篇:上古史;中古史(上、中、下);近古史(上、下);近世史(上、下);現代史。分上下兩冊,共百萬餘字,洋洋大觀,以樸實流暢的筆調,對這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進行敘述、考證和議論,是呂思勉先生所寫的第一部通史著作。《白話本國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是呂思勉先生所為寫的第一部通史著作。1920年12月,擬定寫作序例,至1923年完成全書的編撰。1923年9月,《白話本國史》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發行,並一再重印,成為20世紀23年代發行量很大的一部中國通史。1931年,呂先生應商務印書館的要求,對第三篇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戰”的文字作了一些修改和刪節,作為國難後的修訂本繼續發行,1935年,修訂本已發行到第四版。
本次《白話本國史》的新版,以一九二三年商務印書館初版為底本,參照了作者生前的修改和呂翼仁先生的校訂,原書直排繁體、雙行夾注,現必為橫排繁體、單行夾注。原書的一些訛誤也作了改正,其它如皆慣用詞、行文遣句、概念術語等,則基本未動。作者的眉批,新版以頁下注的方式以註明,以便讀者參考。
《白話本國史》採用的是民國紀元的方法來紀年,以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為基準,民國紀元之前是倒向逆推,稱民國前某某年,簡稱前某某年。
先秦史
本書是中國現代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斷代史的第一部。本書初版於1941年,後多次重版,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與呂著其他各部斷代史一樣,本書也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後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採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寫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列為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的專著彙編之二,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發行,書後附有人名、地名、引用書目和篇名的索引。《先秦史》在“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國世族起源及西遷,古代疆域,宦學制度,自謂甚佳”。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呂思勉系中國近代的史學大師,著述豐富,成就卓著。本書初版於1947年,後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與先期出版的《先秦史》一樣,本書也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後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採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
本次《秦漢史》的新版,以開明書店的實版本為底本,吸取了作者各楊、呂諸先生的校訂成果,並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繁體橫排、單行夾注。除訂正子原書的一些訛誤之外,其它如習慣用詞、行文遣句、概念術語等,均未予改勛。《秦漢史》的札錄,原是作者為自己的研究工作所做的摘錄,文字非常簡略,有些只是揭示性的輯要,但都標有相應的頁碼,現以頁下注的方式,附在正文之中,以便讀者參考。
兩晉南北朝史(全兩冊)
呂先生是二十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兩晉南北朝史》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以開明書店的初版本為底本,吸取了作者和楊、呂諸先生的校訂成果,並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繁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本書的對歷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隋唐五代史(全兩冊)
《隋唐五代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最後一部。本次新版,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訂,全書包括總論部分共分為十五章,記錄了隋唐五代的歷史。本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繁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本書的對歷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本次新版《隋唐五代史》,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訂,全書包括“總論”部分共分十五章,章節順序,章節標題及刪節的正文敘述,均按原稿加以恢復補全。除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必為繁體橫排、單行夾注外,還改正了原書的一些訛誤,其他如習慣用語、行文遣句、概念術語等,均未予必動。
呂思勉讀史札記(全三冊)
呂思勉先生的讀史札記,曾有部分編輯成書。由於歷史的原因,已刊訂的札記(除《燕石札記》)外,都有程度不同的刪節。此次重印《呂思勉讀史札記》增訂本,匯總了呂先生的全部已刊和未刊札記共762條,一百餘萬字。刪節的部分,均按原文加以恢復補全。讀者不僅可以見到呂先生讀史札記的“全璧”,還可以獲得學習歷史的方法和進一步研討的課程。

編輯推薦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中國現代國學大師。呂氏治學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即堅持不懈地涉獵古文獻,又廣泛閱讀新出書籍報刊,借鑑西方引進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 。呂思勉視野寬廣,著述宏富,其中《白話本國史》具開創之功,《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四大斷代史和《呂思勉讀史札記》更是久負盛名,現將上述六大呂著史學名著的最新修訂版本匯為珍藏套裝,奉獻給廣大讀者。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出身於江蘇常州一個書香門第,少時受教於父母師友,15歲入縣學。早年執教於常州溪山國小堂、常州府中學堂,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後長期執教於光華大學,解放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他讀書廣博,著重綜合研究,講究融會貫通,一生著有兩部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五部專門史,加上在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大量史學札記,總計1000多萬字。《白話本國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呂思勉讀史札記》等是呂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史學著作。

媒體評論

名家論呂思勉 誠之師不修邊幅,上堂後,盡在講堂上來往行走,口中娓娓不斷,但絕無一言半句閒言旁語摻入,而時有鴻議創論。     ——錢穆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嚴耕望
先生許多精彩通觀評論,直擊要害,能傳達出常人輕易看不出的歷史意韻,讓讀者享受知性旅行的愉悅,得益的不僅僅是歷史知識的豐富,更是增進了對社會狀態和社會變革的認識。   ——王家范

圖書目錄

白話本國史 (全兩冊)
序例
緒論
第一章 歷史的定義
第二章 中國的歷史
第三章 現在研究史學的方法
第四章 本書的分期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漢族的由來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統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四章 三王時代
第五章 春秋戰國
第六章 漢族以外的諸族
第七章 中國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會的政治組織
第九章 古代社會的經濟組織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二篇 中古史(上)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體的反動
第三章 漢初的休養休息
第四章 漢朝的武功
第五章 前漢的衰亡
第六章 社會革命
第七章 後漢的興亡
第八章 秦漢時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二篇 中古史(中)
第一章 後漢的滅亡和三國
第二章 兩晉和五胡
第三章 南北朝
第四章 軍伐和異族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第一章 隋朝的內政外交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三章 從魏晉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情形
第三篇 近古史(上)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十史的民點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滅亡
第三章 五代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章 北宋的積弱
第五章 北宋遼金的興亡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第一章 南宋和金朝和戰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興亡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五章 宋遼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會
第四篇 近世史(上)
第一章 明朝的對外
第二章 明朝的內治
第三章 清朝的舉起
第四章 明朝的滅亡
第五章 清朝有盛世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諸族
第八章 近代的後印度半島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第一章 中西交涉的初朝
第二章 鹹同時的大內亂
第三章 藩屬的喪失
第四章 清朝覆亡和民國的舉起
第五章 明清兩代的政治和社會
第五篇 現代史
第一章 從武昌起義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國恥
第四章 帝制復辟護法
第五章 南北分裂後的變故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
第八章 最近的財政
先秦史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開闢傳說
第六章 三皇事跡
第一節 緯書三皇之說
第二節 巢燧羲農事跡
第七章 五帝事跡
第一節 炎黃之爭
第二節 黃帝之族與共工之爭
第三節 禹治水
第四節 堯舜禪讓
第五節 堯舜禹與三苗之爭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跡
第一節 夏後氏事跡
第二節 殷先世事跡
第三節 夏殷興亡
第四節 殷代事跡
第五節 周先世事跡
第六節 殷周興亡上
第七節 殷周興亡下
第八節 西周事跡
第九章 春秋戰國事跡
第一節 東周列國形勢
第二節 齊晉秦楚之強
第三節 五霸事跡上
第四節 五霸事跡下
第五節 齊頃靈莊晉厲悼楚共靈之爭
第六節 吳越之強
第七節 楚吳越之爭
第八節 戰國形勢
第九節 楚悼魏惠齊威宣秦獻孝之強
第十節 齊湣王之強
第十一節 秦滅六國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第一節 先秦時諸民族
第二節 先秦疆域
第十一章 社會組織
第一節 昏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人口
第四節 等級
第十二章 農工商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泉幣
第十三章 衣食住行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衣服
第三節 宮室
第四節 交通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第一節 封建
第二節 官制
第三節 選舉
第四節 租稅
第五節 兵制
第六節 刑法
第十五章 宗教學術
第一節 文字
第二節 古代宗教學術上
第三節 古代宗教學術下
第四節 宦學
第五節 先秦諸子
第十六章 結論
秦漢史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秦代事跡
第三章 秦漢興亡
第四章 漢初事跡
第五章 漢中葉事跡
第六章 漢末事跡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八章 後漢之興
第九章 後漢盛世
第十章 後漢衰亂
第十一章 後漢亂亡
第十二章 三國始末
第十三章 秦漢時社會組織
第十四章 秦漢時社會等級
第十五章 秦漢時人民生計情形
第十六章 秦漢時實業
第十七章 秦漢時人民生活
第十八章 秦漢政治制度
第十九章 秦漢學術
第二十章 秦漢宗教
兩晉南北朝史(全兩冊)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晉初情勢
第三章 西晉亂亡
第四章 東晉初年形勢
第五章 東晉中葉形勢上
第六章 東晉中葉形勢下
第七章 東晉末葉形勢
第八章 宋初南北情勢
第九章 宋齊興亡
第十章 齊梁興亡
第十一章 元魏盛衰
第十二章 元魏亂亡
第十三章 梁陳興亡
第十四章 周齊興亡
第十五章 南北統一
第十六章 晉南北朝四裔情形
第十七章 晉南北朝社會組織
第十八章 晉南北朝社會等級
第十九章 晉南北朝人民生計
第二十章 晉南北朝實業
第二十一章 晉南北朝人民生活
第二十二章 晉南北朝政治制度
第二十三章 晉南北朝學術
第二十四章 晉南北朝宗教
隋唐五代史(全兩冊)
《隋唐五代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最後一部。本次新版,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訂,全書包括總論部分共分為十五章,記錄了隋唐五代的歷史。本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繁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本書的對歷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本次新版《隋唐五代史》,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訂,全書包括“總論”部分共分十五章,章節順序,章節標題及刪節的正文敘述,均按原稿加以恢復補全。除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必為繁體橫排、單行夾注外,還改正了原書的一些訛誤,其他如習慣用語、行文遣句、概念術語等,均未予必動。
隋唐五代史(全兩冊)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隋室興亡
第一節 文帝內治
第二節 文帝外攘
第三節 煬帝奪宗
第四節 煬帝荒淫
第五節 煬帝事四夷
第六節 隋末之亂上
第七節 隋末之亂下
第三章 唐之初盛
第一節 高祖太宗之治
第二節 唐初武功一
第三節 唐初武功二
第四節 唐初武功三
第五節 唐初武功四
第六節 唐初武功五
第七節 唐初武功六
第四章 武韋之亂¨
第一節 高宗之立
第二節 武后得政代唐
第三節 武后政治
第四節 高宗武后時外患
第五節 中宗復位
第六節 韋後亂政
第七節 玄宗之立
第五章 開元天實治亂
第一節 玄宗政治
第二節 開天邊事一
第三節 開天邊事二
第四節 開天邊事三
第五節 開天邊事四
第六節 開天邊事五
第七節 安史之亂上
第八節 安史之亂下
第六章 安史亂後形勢
第一節 代宗之立
第二節 吐蕃回紇之患
第三節 藩鎮及內亂
第四節 代宗政治
第七章 德宗事跡
第一節 德宗初政
第二節 東方藩鎮之變
第三節 涇師之變
第四節 興元後藩鎮起伏
第五節 貞元後邊患
第六節 貞元朝局
第八章 順憲穆敬四朝事跡
第一節 順宗謀誅宦官
……
第九章 文武宣三朝事跡
第十章 唐室亂亡上
第十一章 唐室亂亡下
第十二章 五代十國始末上
第十三章 五代十國始末中
第十四章 五代十國始末下
第十五章 唐中葉後四裔情形
第十六章 隋唐五代社會組織
第十七章 隋唐五代社會等級
第十八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計
第十九章 隋唐五代時實業
第二十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活
第二十一章 隋唐五代政治制度
第二十二章 隋唐五代學術
第二十三章 隋唐五代宗教
呂思勉讀史札記(全三冊)
甲帙 先秦
一、盤古考
二、古史時地略說上
三、古史時地略說下
四、緯書之三皇說
五、儒家之三皇五帝說
六、伏羲考
七、華胥氏
八、有巢燧人考
九、神農與炎帝、大庭
一○ 炎黃之爭考
一一 少昊考
一二 婦女媧與共工
一三 帝堯居陶
一四 囚堯城辨
一五 丹朱傲辨
一六 禪讓說平議
一七 共工、禹治水
一八 唐虞之際二十有二人
一九 唐、虞、夏都邑一
二○ 唐、虞、夏都邑二
二一 唐、虞、夏都邑三
二二 唐、虞、夏都邑四
二三 夏都考
二四 有扈考
二五 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
二六 越之姓
二七 匈奴為夏後氏苗裔
二八 說商
二九 自契至於成湯八遷考
三○ 釋毫
三一 湯弱密須氏
三二 論湯放桀地域考
三三 湯冢
三四 伊尹生於空桑
三五 惟尹躬見於西邑夏解
三六 盤庚五遷
三七 殷兄弟相及
三八 周先世世系
三九 公劉
四○ 畢郢
四一 三恪解
四二 武王克商
四三 太公為西方人
四四 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四五 行伯
四六 江漢、常武
四七 西周皆都豐鎬
……
乙帙 秦漢
丙帙 魏晉南北朝
西帙 隋唐以下
戊帙 通代
附 燕石札記自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