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復興

呂復興是當代國際著名太極拳大師馬虹先生入室弟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復興
  • 中文名::呂復興
  • 籍貫::黑龍江望奎
  • 出生年月::1971年
呂復興,研習太極,理論研究,傳統陳氏太極拳的重心與虛實關係,太極推手與包容的智慧,教拳授徒,

呂復興

男、漢族、黑龍江省望奎縣人,大專學歷,一九七一年生,當代國際著名太極拳大師馬虹先生入室弟子
照片
照片照片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傳人,國家一級裁判,中國武術七段,中國武術協會會員,著名國際太極拳名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實踐國學大講堂》發起人之一,《中國太極健康聯盟》盟主,當代國服“千世龍”始創人。傳統陳式太極拳網校副校長、兼總教練。黑龍江省馬虹傳統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呂復興傳統陳氏太極拳國際培訓中心、主任兼總教練,呂復興太極中醫(國際)養生館、館長,太極五行環研發者。

研習太極

呂復興先生自幼酷愛武術,七歲拜著名武術家“劉大刀”劉振鐸先生為師,學習長拳、南拳、少林拳、戳腳、摔跤、散手;刀、槍、棍、劍、鞭等拳械,於1998年開始對傳統太極拳進行深入研究,2003年5月1日,入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馬虹宗師門下,系統學習傳統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老架二路、太極推手、太極器械與功力訓練及太極養生等內容,傾注全部心血刻苦實踐、潛心鑽研、忠誠繼承,自2003年5月至2013年間曾數次南下河北省石家莊市同恩師學拳,同時數次參加全國傳統陳氏太極拳教練員講習班,還先後有六次隨師去河南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發源地)考察學習,十幾年來盡得陳氏家傳傳統太極拳拳譜、拳理、拳法之奧秘。由於尊師敬業,遂得恩師真傳,成為十二代傳人中的代表者。人至中年的呂復興先生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澱、其拳架立身中正、舒展大方、風格獨特,如江河之水綿綿不斷、滔滔不絕、動如龍蛇、纏繞飄灑、神可攝魂、勁如猛虎、蓄如弓、發似箭、觸似電、神幻莫測、妙不可言!

理論研究

呂復興先生在太極拳理論方面有極深的建樹,不僅僅從動作方面而且在拳理拳法悉心鑽研,將太極拳升華到了藝術的高度。為了悟透太極陰陽理論,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易經》,對「太極圖」與太權拳拳理之源更有前人未述之淪。他對黑白互回、陰陽魚互追尾的太極圖體味出多方面的哲理,從它的整體感、陰陽對稱、陰陽互孕、陰陽消長、陰陽互根、以及以「S」線講事物發展的螺旋形式等,揭示出太極拳的對立統一規律,對拳理的深化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座右銘呂復興
座右銘座右銘
先生還勤於練習書法、寫作、身心兼練,內外雙修。他為了弄清人體生理、骨胳脈穴,專門到中醫專修班聽課求教,領悟中醫哲理,學習經絡學說。同時,他結合運動生理學、心理學、人體力學、中國傳統醫學、兵學、易學,深入探討太極拳在現代人類生活中的多種功能,從而取得了突出成績,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各大武術雜誌。

傳統陳氏太極拳的重心與虛實關係

要弄清傳統陳氏太極拳的虛實關係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人體重心,怎樣去倒換重心,還要知道什麼是雙重,怎樣避免雙重。人體重心就是人體重力的作用點,或者說是人體的“平衡點”,這個“點”只有在人體相對靜止時,它才是瞬間定位的,當人體運動時這個“點”隨肢體的運動姿勢而改變,它不是固定在人體某個部位的,傳統陳氏太極拳運動就是靠這個“平衡點”的變化來保持自身的平衡,使自己如“不倒之翁”。雙重是指在練拳時虛實不分,動作僵滯,運化不順,在推手與技擊中不能把對方的來力進行轉化,而發生的頂抗、較力現象。產生雙重的原因有許多,有自身的雙重,有外來的雙重等,避免雙重的唯一方法就是分清虛實。
對於初學太極拳的人來講,往往認為那一條腿承受的力量大,重心就偏於那面,這條腿則為實腿,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其實重心的偏沉,和那條腿受力的大小沒有任何關係,即使受力很大也不一定是實腿,是重心所在,在太極拳運動中我們把雙腿分成兩種情況,即“支撐腿”與“施力腿”。當雙腿配合動作向左右兩側發勁時,有人則認為重心多偏於“支撐腿”這一方,如“懶扎衣”定勢為右弓蹬步,右腿支撐身體穩定重心,左腿施力傳勁到手,便會認為重心偏右,實際重心這時恰恰偏左,以達到右發左塌的“隨遇平衡”。此時“支撐腿”變成了虛腿,“施力腿”就成了實腿。又如雙腿配合動作上下發力時,重心與虛實的變化也不一樣,如“金剛搗碓”最後一個動作右拳下搗、右腳下震發力,右腿承受的力量較大,從腿法與用法上講右腿是實腿,左腿應為虛腿,可恰恰相反在這個動作上“左支撐腿”是實腿,右下震腿“施力腿”是虛腿,如果認為右腿是實腿的話就會出現“右重則右實”的雙重現象,向這種情況從動作外形上是無法分辨出重心所在的,如拳論所言“內換虛實外不見”。綜上所述重心與虛實的轉換是靈活多變的,並不固定。下面我就重心在其它方面的虛實變化做以下闡述,望各位同好斧正。
“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足為周身之根,它姿勢的正確關係到整個動作的成敗。足在支撐、旋轉、開扣、進退時重心與虛實關係變化很大,當一足支撐身體成獨立步時,就足跟與腳掌而言亦有虛實之分,此時足跟為實、腳掌為虛,如腳掌承受力量較大,踝關節就會受力過大前傾,從而不能保持松豎,會導致支撐腿不穩,膝前跪,足跟掀起,和重心偏離等現象;當雙足支撐身體穩定重心時,足跟與腳掌的虛實也不一樣,如“預備勢”的平行步,站立時要十趾抓地,湧泉穴空,感到雙足跟發重,此時兩足跟為實,雙腳掌為虛,人體的重心正好瞬間落在丹田下方的中間位置;當足在旋轉時如是以腳掌為軸,則足跟為虛,腳掌為實;如是以足跟為軸,則腳掌為虛,足跟為實;足在外開、內扣時腳掌應為虛,足跟為實;足在進退時虛實也有變化,如進步時以足跟領勁輕擦地面而行,則足跟為實,腳掌為虛;退步時以腳掌領勁輕擦地面而行,則腳掌為實,足跟為虛。
在武術中有一句話“手是兩扇門,全憑變打人。”手法的虛實變化在實戰中非常重要,就手而言,不同的手型、手法其虛實變化也不同,陳氏太極拳講“一動無有不動,節節貫穿。”就是要避免手法與勁力上的雙重,如“單鞭”定勢左手的“下塌外碾勁”,是以左掌先合注對方,再走一個舒指坐腕的“穿透勁”來進行發放的,在這個過程中左掌根的合為虛,掌心及掌指的碾發為實,如果沒有了這個虛實轉化,用左掌去硬推,那么左掌與所推之處就產生了雙重現象,又如“掩手肱錘”中的拳法,在握拳時要外實、內虛,“運時散手(虛),著人成拳(實)。”這樣的虛實變化都是為了避免手法上的雙重,此外,在拳架中體現著法與勁力的手為陽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打擊手”,為實手;在拳架中輔助配合的手為陰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指導手”為虛手。在實戰技擊中雙手的虛實也不是固定的,它會根據技擊的需要而轉變,此時”指導手“與”打擊手“可以互換,陰變陽、虛變實,只有分清雙手的虛實,掌握其變化規律,套用起來才會從心所欲。
從整體動作的勁力變化上來看,虛實更為重要,在勁力的變化與轉換過程中輕靈舒展的蓄勢動作為虛,沉著充實的發力動作為實;整個動作的運勁過程為虛,一勢終了的定勢為實,如“懶扎衣”右腳輕靈舒展,如履薄凍的出步為虛,左腳堅如磐石的支撐為實;右手的沉著發力為實,左手的放鬆下沉為虛。其實每一個拳勢在重心變化上都有許多次,就一個小動作而言,它的重心與虛實也在不停的變化,因為決定它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意念、呼吸等,平時我們所說的重心偏於那一側,是一個瞬間的說法,並不代表整個拳勢,這個“平衡點”只是在這一勢終了,下一勢啟動前的一個瞬間定位,並不是絕對不變的。人體重心的虛實由內到外,始終在不停的變化,所以拳論中講“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站煞。”
重心轉換的虛靈,是避免雙重達到“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的前提條件,要做到“隨遇平衡”首先要分清腰胯的虛實,掌握重心的倒換方法,如胸腰螺旋右轉時,松右胯翻左臀,從虛實上講右胯則為虛,左胯為實,此刻身體右側為虛,左側為實;如胸腰螺旋左轉時,松左胯翻右臀,從虛實上講左胯則為虛,右胯為實,此刻身體左側為虛,右側為實;當身體轉正,呼氣、放鬆、下沉時,兩胯為一順間的虛,丹田鼓盪,小腹為實。此外當身體向上騰躍時,四肢上升,中盤下沉,即四肢為虛,丹田為實。
在傳統陳氏太極拳中重心倒換的方法有兩種,即“襠走下弧倒換法”與“襠走後下弧倒換法。”當胸腰沒有發生螺旋變化,重心由一側移向另一側時,要求會陰穴下沉,用襠走下弧(鍋底形)倒換重心;當胸腰發生螺旋變化,重心由一側移向另一側時,要求會陰穴下沉,用襠後走下弧(鍋底形)倒換重心,這時要旋膝、轉踝,使雙退走明顯的纏絲勁,這裡說明一點,“襠走下弧倒換法”胸向沒有改變,“襠走後下弧倒換法”胸向有所改變,兩種方法同樣走“鍋底形”但有所不同,下弧倒換法重心是沿著鍋底的弧線平移過去的,有點像順著鍋底直接滑過去一樣;而後下弧倒換法重心是隨著鍋底的“圓”旋轉走弧線移過去的,有點像圍著鍋邊里側旋轉一樣。“襠走後下弧倒換法”特別有利於松胯、翻臀、轉腰、圓襠、纏絲、蓄勁、和丹田內轉。在傳統陳氏太極拳中,所有的拳勢都是靠這兩種方法的組合來完成重心虛實互換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重心倒換法,才有了傳統陳氏太極拳的獨特風格,“合則太極,分則陰陽,動則螺旋。”

太極推手與包容的智慧

在傳統武術中太極推手是用來聽勁、化勁、發勁\擒拿與摔打及檢驗拳架正誤的一種方法。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照奎先生曾講“推手是檢驗拳架的試金石”。另外推手在健身方面更有其獨特效果,雙方在進、退、往、來中上下相隨、相互按摩。通過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等諸多手法,加上身法與步法的協調配合來促進人體五臟六腑及經絡與氣血的運行,是一門科學的“內外兼煉,性命雙修”之法,是中國人民奉獻給人類世界的一種:即用意又用力、即健體又健腦、即能調動人的心理功能,又能培養人高尚氣質的上層修煉功夫。有人預言這門古老而又新鮮的人體運動科學,將成為我們未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如每日三餐一樣,“運動餐”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都尤為重要。每天寧舍幾頓飯不捨太極拳,這頓“運動大餐”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是絕對不能少的,大家都知道!太極拳與太極推手的魅力已經吸引並影響了整個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練習太極拳的人有幾億之多,從這個世紀起這項運動將成為全人類最受歡迎最流行的健身項目!
太極拳與太極推手真正的精義不僅僅限於它的健身性與藝術欣賞性,而是一種更高的境界,是人與天地、自然和心靈的運動,不是簡單的肢體運動,就推手而言雙方在外形上推的是手,而實際上交流的是心,一顆充滿大愛的心、一顆從容不迫的心,一顆海納百川的心。雙方輕輕的搭上手後,就要開始用心來“聽勁”,要同時放下頑固的執見,解除心中一切“敵意”放下彼此心中的框框,讓心放鬆、放寬,變得柔軟。這樣就可以包容萬物,洞察世間,達到有我有人,有陰有陽,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這樣會將外來的一切融入進來,保持一顆不卑不亢的平衡心,平常心,忘掉自我心理里的“種種想法”用淡定的心態,來傾聽對方的心聲,而後首先“修正自己的內心”將美好的祝福及健康的快樂,通過肢體的螺旋運動與天地相合,將“正能量”傳給對方。讓其將心打開,忘卻“敵我”感到真誠與友愛的力量,通過心的交流達成共識,同進退、互協作,取對方之長,補己之短。這就是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所述的“捨己從人”即真正的“捨得”之道。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寬恕,不能寬恕他人,便無法得到別人的寬恕,要多給與對方寬恕與諒解不要計較太多,要從心裡去尊敬對方,我們大家常講“讓一分山高水長,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推手的真正制勝之道“在於化敵為友,不在於屈人之兵”把思想放在爭鬥上,最終的結果只有兩敗俱傷,如是兩人相讓,則兩人都會有所得,從禮讓中才能和諧共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小到一個人、一對朋友、一對冤家,中到一個團隊、一個國家,大到一個世界、整個宇宙,都能靜下心來傾聽來自對方的心聲,放下自我,同世間萬物和諧共存,與天地的共鳴。處理好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和不良情緒,將其用太極之道進行包容和柔化,而不是惡意的抱怨、謾罵、詛咒、欺騙、傷害、掠奪和侵略,那么這個世界將會永遠充滿和諧、健康、快樂。現代的推手運動應該說是與對方進行交流的最好方式,它推動的是一種情感、一種精神,一種文明,讓世界充滿和平、友愛、平等、相互包容共同生存的精神,是幫助人們達到“思通千古,胸懷宇宙”的問路石,在這裡我想起了陳鑫公的一句話“拳雖小技,大道生焉。”

教拳授徒

呂復興先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傳統武術與太極拳的傳播與推廣工作,精通拳理,拳架正宗,深受海內外弟子敬仰。他講課教拳近二十年,不辭勞苦,不厭其煩,循循善誘,教學有方。在廣西省桂林市設有呂復興陳氏太極拳國際培訓中心,並應邀在全國各地講學、傳拳授藝,曾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授拳
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內蒙、四川、深圳、香港、等地傳拳數千人。並多次接待來自台灣及國外的學員,因拳架規範,理論精深,受到海內外學員一致好評,有“當代太極教父”之稱,被國內幾十個武術團體和太極拳組織聘為顧問,名譽主席,名譽會長等職,2003年至今,

教拳授徒
教拳授徒教拳授徒
曾多次組織弟子學生參加國內各大太極拳賽事,共獲金牌一百三十八枚,銀牌七十九枚,銅牌二十六枚,及其它獎項若干。呂復興先生拳藝精湛,德高望重,有口皆碑。他每次教拳總是把一招一勢掰開揉碎,並創編了傳統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的動作口令詞,為太極拳的推廣和普及起到了規範的作用。把自己多年來練拳的心得與感悟毫不保留地教給學生,而且從不計較報酬。他以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拳技、誨人不倦的精神,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不僅教學生練拳,還重在教學生做人。教拳,交心,交明友;練拳,練體,練人格,是他多年遵循的原則。他總是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把傳拳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他的高尚品質贏得了海內外學生的愛戴和尊重。
呂復興先生正在精心策劃編著《太極拳與健康》《復興傳統陳氏太極拳養生十三勢》《復興陳氏太極拳入門三十一勢》、《復興傳統陳氏太極拳精選二十八勢》、《復興傳統陳氏太極拳單勢訓練與技擊精要》、《復興傳統陳氏太極拳功力訓練與太極推手推手》《復興傳統陳氏太極拳、拳學百問》、《復興傳統陳氏太極拳五步教學法》及《傳統陳氏太極劍術》、《傳統陳氏太極刀術》、《傳統陳氏太極槍術》等系列叢書與教學光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