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果(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呂宋果,中藥材名。本品為馬錢科植物呂宋豆的成熟種子。功能主治為:治腹痛瀉利,瘧疾,蟲積,刀傷出血,蜈蚣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宋果
  • 漢語名稱:Lü Song Guo
  • 別名:加弄、寶豆(《本草補》),苦果(《藥材資料彙編》)。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注意事項,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馬錢科植物呂宋豆的成熟種子。

性味歸經

苦,寒,有大毒。《本草補》:味苦。

功能主治

《綱目拾遺》:治腹痛瀉利,瘧疾,蟲積,刀傷出血,蜈蚣咬傷。

形態特徵

大型木質藤本。葉對生,革質,光滑,矩圓形或橢圓形,長8~20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略圓、有明顯的3條基出脈。花白色,大多生於上部葉腋;花萼短小,有齒;花冠管狀,長不及1厘米。果實圓形,灰白色微帶黃色漸變為褐色,徑約10厘米或更大;種子多數,包在柔軟黃色的果肉中,新鮮種子稻草色略帶青綠,卵形或具鈍角的三角狀形,略扁,寬約2.5厘米,被銀白色伏貼的毛茸。

分布區域

分布菲律賓、越南、泰國。都自菲律賓等地進口。

藥材性狀

乾燥成熟種子呈不規則卵圓形,或一面有棱,長2~3厘米,寬1.5~2厘米,厚約1.5厘米,外表灰棕色,有細疣點,有的殘留銀灰色帶光澤的毛茸。基部有圓形的種臍。質堅實,縱切面可見角質狀、半透明、灰棕色的大胚乳,中央具子葉2片。氣無,味極苦(性劇毒,嘗時注意)。

用法用量

內服:磨汁,每次量2~3厘,每日服2~3次。外用:刮末撒或調敷。

藥理作用

參見馬錢子條。

相關配伍

①治腹痛瀉利,瘧疾初作,蛔蟲疳積,中風昏仆:呂宋果,磨水服。
②治刀斧傷血漏:呂宋果,刮末敷患處。
③治蛇、蠍、蜈蚣咬傷:呂宋果,磨清水服;並刮末敷傷處。
④治頭瘡癢爛F癧:呂宋果,切碎,以油煎之,乘熱遍擦,向火取暖,隨以布向火取熱,覆病人身上而睡,又以被蓋,不見生風愈。(①方以下出《綱目拾遺》)
⑤治內痔外翻:呂宋果,以醋磨,塗患處。(《貴州中醫驗方》)

注意事項

體虛,久病者忌用。

化學成份

種子含生物鹼2.5~5%,其中46~62%為番木鱉鹼;還有馬錢子鹼0.5%、少量的小檗鹼以及三個16-烷氧基番木鱉鹼:16-甲氧基番木鱉鹼、16-乙氧基番木鱉鹼和16-丙氧基番木鱉鹼。另含番木鱉甙。

" >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治腹痛瀉利,瘧疾,蟲積,刀傷出血,蜈蚣咬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