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石魚

吸石魚又名吸盤魚、琵琶魚。這是熱帶魚中的“巨星”,體長米。吸石魚體呈半圓筒形,側寬,尾鰭叉形。身體呈暗綠褐色,並布滿黑色斑點。其背鰭寬大,腹部扁平,經常吸附在玻璃或水草上,吸食苔辭,是魚缸中的義務清潔工。如果從它的腹面看去,就像一把小琵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吸石魚
  • 別稱:吸盤魚、琵琶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魚綱
簡介,形態特徵,泰國未知的鯰魚-吸石魚,

簡介

吸石魚體大身健,造應性很強,容易餵養,但須大型水族箱方能供其容身。它們同類間也常有爭鬥,飼養時應加注意。該魚還是能與朋友友好相處的,所以宜和同類型熱帶混。吸石魚喜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 20 ~ 26 ℃ 。一般不擇食,動、藻類食養料都吃。它為卵生魚類。目前尚未人工繁殖成功,所以擁有一尾很不易,也很珍貴。
吸石魚

形態特徵

吸石魚在篁碧被稱為半邊佬 ,該魚主要生長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飛瀑深潭、高峽溪流或低谷河灘。山越高,水越清,越適合該魚生存。因其有吸附在石上的功能,一生吸石渡過,如不驚憂,一般不會遊動,故稱之為吸石魚。
吸石魚體呈半圓筒形,口呈弧形,無須;背部呈褐色或灰白色,腹扁如刀切,平整淡白,整個魚身可平貼於石頭上,最長不足三寸。
吸石魚肉細嫩、鮮美、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不論煎炒,蒸煮都味美香醇,是篁碧山珍營養食品之一。
吸石魚繁殖特別快,它能布滿小溪小河,向河中投擲石子,魚兒就會在河中亂躥,煞是好看。人們喜愛它,且喜食它。長久以來人們練就了一手活抓吸石魚的技巧。首先,每個家庭都必須有成員學會編織麻線小圓網,直徑不超過20公分,或兩桿小竹圍網(當地叫揭網)。以往捕魚人使用圍網一天能捕上十來斤,若使用小圓網只能捕捉五六斤,如未掌握好技巧,捕魚少之。你聽說過賣魚不用稱嗎?這種魚長得很勻稱,一般個大的20隻為一斤,個小的30隻為一斤,誤差很小。該魚到了夏至前後便“瞎眼”,但個大肥美,很好捕捉。在以前交通不便時無魚藤、石灰,鬧魚只有採用當地的油茶籽餅,效果奇佳,但油茶籽餅粉發酵不能發老、發嫩。當地一句順口溜:“發酵適中,鬧魚不空”。全村人到河裡鬧魚一次幾百斤,有的大戶人家用籮筐裝。因魚多一時吃不完,按傳統的加工辦法,將魚除去內臟,上蒸籠蒸八成熟,或大鐵鍋煎熟,取出涼曬乾後用米糠燻烤製成魚乾,無論怎么吃,味道特佳。可稱得上款待客人的“桌心菜”,同時也是贈送親友的佳品。

泰國未知的鯰魚-吸石魚

這種此前未知的鯰魚學名“genus Oreoglanis”,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報告中提到的26種大湄公河新魚類種群中的一員。這種鯰魚是在泰國快速流動的多岩溪流中發現的,主要特徵為大而尖的牙齒以及下唇內的一個V形凹口。它的外形與眾不同,魚鰭較大,形成一個類似吸盤的結構,能夠在遭遇暴雨時粘在底層上,泰國人將其形象地稱之為“吸石魚”。
吸石魚吸石魚
此為一四川網友提供的一種類似該魚的未知物種
吸石魚
吸石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