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醫匯講

吳醫匯講

我國最早的醫學期刊是《吳醫匯講》,其作者是清代名醫唐笠山。唐笠山,江蘇蘇州人,生年不詳,卒於嘉慶辛酉(1801)年,以編纂《吳醫匯講》而聞名於醫林。

基本介紹

  • 書名:吳醫匯講 
  • 作者:唐笠山 
  • 類別:醫學期刊
  • 裝幀:平裝
  • 歷史地位:我國最早的醫學期刊
  • 注釋解說:丁光迪
作品簡介,作品特色,審稿認真 字斟句酌,廣徵博採 內容豐富,采輯文稿 體裁不拘,以醫論稿 論質取捨,不同觀點 兼收並蓄,編纂方法 新穎獨特,目前版本,

作品簡介

十八世紀末,蘇州雕版手工業興盛,名醫雲集,而且大興講學之風。當時許多名醫,以醫會友,聚於一堂,各抒己見,析疑賞奇。唐氏從中頗受啟發,於是親自聯絡醫林名醫高手,廣泛徵集醫門佳作,別出心裁,勇於創新,創辦了我國最早的中醫雜誌——《吳醫匯講》。它的稿件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名醫所供給的,故名《吳醫匯講》。
《吳醫匯講》創刊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後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誌。當時雖不叫“雜誌”,但從出版形式和組稿過程與後世的雜誌編刊完全相符。
《吳醫匯講》共發表江浙地區41位醫家94篇文稿,內容生動,豐富多彩。瀏覽《吳醫匯講》,我們可以從中探索出作為我國最早的中醫雜誌《吳醫匯講》的主編唐大烈的編纂思想及《吳醫匯講》的編輯體例。

作品特色

審稿認真 字斟句酌

唐氏編纂雜誌十分嚴肅認真,選稿也非常嚴謹,有些稿件他自己親自修改,如卷一葉天士的“溫證論治”一文,即經過唐大烈文字上的潤飾。同時,唐氏對刻印校勘諸環節都極其審慎細緻,全力以赴。

廣徵博採 內容豐富

唐氏編纂的《吳醫匯講》,內容生動,豐富多彩。《吳醫匯講》的卷首刊有凡例,等於現代雜誌上的稿約和廣告。“凡例”說:“凡屬醫門佳話,發前人所未發,可以益人學問者,不拘內、外、女、幼各科,無不輯入。”因此使雜誌欄目十分豐富,不僅有內、外、婦、兒各科,還有經典著作的註解闡發、學術理論的爭鳴探討、臨診隨筆、歷代醫家論述、方劑研究、藥物真偽鑑定、醫話歌訣、醫德教育、讀書方法以及書評等,對當時江南一帶中醫學術經驗交流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采輯文稿 體裁不拘

唐氏對文章體裁,不強求一律。“集中諸作,或有文辭典雅者,亦有簡直隨俗者,要惟各適其宜,取其達意而已矣,文固可諷,質亦可傳。”唐氏主張只要內容充實,新而標異,言中有實,且能達意,均要採擷。

以醫論稿 論質取捨

唐氏在編稿過程中重視文稿學術質量,而不是因人抑揚高低。文章排列不以作者年資、地位分前後,而是文稿“隨到隨鐫”。“梵谷論賜光,隨到隨鐫,不分門類,不限卷數,不以年齒次先後,亦不以先後寓軒輊。”他甚至把自己的文稿置於從屬補樣的地位,其精神實為難能可貴。

不同觀點 兼收並蓄

唐氏主張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反對門戶之見。不同學術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均予以採用刊出。“集眾說以成書,不免或有互異。”為了不至於“存此而去彼”、“定人眼目”,他主張“兩說並采”,文責自負,由讀者自己去取捨。

編纂方法 新穎獨特

唐氏頗懂編輯技巧,每卷中往往安排一兩篇份量較重的文章,薛生白的《日講雜記》、顧雨田的《書方宜共識說》等,都率先在《吳醫匯講》上發表。唐氏對採取的文稿均保持原作要旨,並在文前列出作者簡歷,起到了一定的醫學史作用。凡例說:“諸公所著,各於條論之前,分列姓氏,下注諱號、爵里;如先世所遺舊稿,並注生年卒歲,及令嗣某付梓,略仿小傳之意也。”這樣,亦簡要地介紹了當時許多名醫的史實,使讀者印象比較深刻,而且便於相互聯繫,這在當時來說是十分新穎獨特的。

目前版本

《吳醫匯講》十一卷 清·唐大烈纂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6一版,以民國浙江鄞縣名醫曹炳章圈點的清嘉慶十九年甲戌(1814)校經山房刻本為底本,參校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掃葉山房刻本及清嘉慶後另外復刊本(清嘉慶十九年甲戌(1814)唐氏孫慶耆復刊本,此本與乾隆壬子本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