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連烽

吳連烽還有許多頭銜,比如: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香港事務顧問、新華社香港分社香港事務顧問;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執行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選任會董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連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菲律賓
  • 職業: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香港事務顧問
  • 性別:男
人物簡介,變負為正,大膽創業,成功秘訣,個人觀點,

人物簡介

系統第一張信用卡———發達卡;1982年,南洋商業銀行開設中國改革開放第一家外資銀行———深圳分行…… 吳連烽從事銀行及金融業四十多年,經驗豐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他一直活躍於內地與香港之間,曾參予南洋商業銀行創下了很多第一:1980年,他經辦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發放全國第一筆境外商業銀行貸款———深圳友誼餐廳貸款;1981年,南洋商業銀行發行中國銀行(4.56,-0.03,-0.65

變負為正

吳連烽出生在一個華僑家庭,父親在菲律賓經商。1962年,應父母親的要求,正在北京體育學院學習的吳連烽到香港定居。1965年初,對銀行一竅不通的吳連烽經朋友介紹到南洋商業銀行應考,從此進入為之奮鬥了一生的銀行業。
“隔行如隔山”,專業性很強的銀行業對於學體育的吳連烽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白天做事晚上看書,經常學到深夜兩點鐘;銀行下午5點半下班,他加班到8、9點。“我最大的缺點,就是比別人笨,我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道自己比人家笨,這樣可以比較正確地對待自己。”吳連烽笑著說。
經過五六年的鍛鍊,吳連烽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領導賞識。1971年,因不少華僑到港定居或經港到內地,華僑服務部接待任務繁重,吳連烽被擢升為華僑服務部副主任,進入管理層,實現了他事業上的第一次飛躍。1973年,吳連烽調到全行綜合部門徵信股作主管,其中一項工作是負責分行的開設布局和選點工作,南洋商業銀行在香港有40多家分行,其中20多家都是由他具體選點操辦。由於各項工作表現出色,吳連烽升任襄理(助理總經理),1986年又升任南洋商業銀行的副總經理,主管全行信貸工作和中國內地業務。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弗瑞德·安德爾說過:人類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負變為正的力量”。吳連烽通過不懈的努力,編寫了自己在金融業的傳奇故事。

大膽創業

吳連烽事業的另一次飛躍,來自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改革開放是香港經濟繁榮的最重要背景,也為南洋商業銀行、為吳連烽帶來了機會。
1985年,南洋商業銀行組織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大的一筆國際銀團貸款———貸款1億美元籌建上海希爾頓酒店。“一開始南商管理層覺得難度很大,本身缺少組織銀團貸款的經驗和專業人才,但我個人覺得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於是,我建議搞一個國際銀團貸款,一可以宣傳內地有好的項目,二可以學會如何組織國際銀團貸款。”回憶過去,吳連烽很是欣慰,“出乎意料的是,外國銀行反應非常踴躍,很短的時間內就來了63家銀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歐洲一些大、中銀行的董事長甚至專程趕來,而過去我們要約見他們的部門經理都不容易。”
這一役,為南洋商業銀行的中國業務奠定了基礎,也增加了吳連烽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吳連烽問一家外國銀行的董事長,為什麼對這一筆貸款如此有興趣?他說:“我們相當看好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景,中國有這么多人口,市場發展潛力很大,但不知道如何進入這一個市場,希望你們帶我們進去。”
外國人對當時尚不明朗的改革開放前景如此看好,讓吳連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商機,“最後我們成功選定了五大洲的15家銀行組成了國際銀團貸款。”
“另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是,1984年末,占世界信用卡市場約40%的VISA卡國際組織一位董事打來電話說,擬動議下一屆董事會移師北京舉行,希望我能替他們安排,我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去周旋,沒想到北京方面答應了,而且安排的規格很高,會在人民大會堂開,人住在釣魚台。VISA卡國際組織對此十分高興。”
“另一個占全球40%市場的Master卡聽說VISA在北京開會,也提出要在北京舉行國際年會,而且規格更高,還邀請英國前首相希思作演講,要求我安排。經過努力,終於得到北京同意”。兩個會議先後在北京召開,世界各國不少著名銀行家和政要出席了會議,其中不少都是第一次到中國,中國多位國家領導人和各專業銀行負責人也接見了與會者。兩次會議的成功舉行,對中國發展信用卡業務和加強與國際金融巨頭的聯繫起了積極作用。
這幾件大事做下來,吳連烽認識了自己和南洋商業銀行的位置:雖然南洋商業銀行在國際銀行界中實力並不強,但可以利用熟悉中國的優勢,成為外資銀行中的“中國業務專家”。吳連烽的目標是,在內地與香港兩地之間搭起一座橋樑,中國企業通過這座橋樑走向海外、外國人則可以通過它走向國內。
20多年來,吳連烽一直致力於這一事業,而且獲得了成功。為了更好地了解內地發展情況、加強交流,吳連烽先後到過28個省市自治區調研、考察。南洋商業銀行通過自己融資、牽頭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累計為內地引進數以百億港元的資金,支持的項目近千個,如廣深高速(5.88,-0.02,-0.34%)公路、上海南浦大橋、青島第二啤酒廠等。
吳連烽從南商退休以後,仍繼續投身於內地與香港的交流與合作,他創辦的國際寶峰金融集團,服務宗旨即為溝通海峽兩岸四地和海外更緊密的金融和經貿關係,為港、澳、台、僑資進軍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通過香港走向世界助一臂之力。協助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也是其核心業務之一。

成功秘訣

成功秘訣:拼搏+膽量
吳連烽有一個香港人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拼博的精神,“學體育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服輸,只有拚命去乾。”另一方面,吳連烽從國小當少先隊大隊長到中學、大學當學生會主席,長期做學生和社會工作,邏輯思維跟組織能力比一般香港受教育的人要強得多。
在談到做了這么多筆貸款,如何控制風險時,吳連烽表示有三個絕招:一實事求是,能貸才貸,不能貸部長省長出面都不貸;二量力而行,要知己知彼、實地考察,分散風險,引入其它國際銀行作貸款夥伴;三不幫倒忙。“不是說我們的貸款沒出過問題,但因我幫過他們,出了問題他們也幫我”。
吳連烽的優勢不在於專,而在於通。“香港本地銀行家中,有些理論水平很高但實務經驗少,有些熟悉海外但對國內不了解,正好這兩方面我都比較熟悉。”吳連烽笑著說。
吳連烽不是金融專業科班出身,沒有受過銀行業的專業教育,沒有框框也沒有包袱,膽子比較大。“外資銀行在開拓中國的業務中,很多第一次都是我參與做的,一個中規中矩的傳統銀行家可能不敢冒這個險,也不知道如何走出固有的框框,這就是我的機會。”吳連烽感慨地說。
“當然也需要機緣巧合”,吳連烽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比較成功,個人自強不息、自我增值最重要,當然還有三方面的機會:“一是領導給你機會,我從銀行最低一層文員開始做起,如果領導不讓我嘗試做更高層的工作,我也沒用武之地;二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給香港、也給我帶來了難得的開拓創新機會;三是香港回歸,在回歸前後我幾乎天天接受採訪,最多一天接受了23家媒體的採訪,知名度也高了。”

個人觀點

看好香港未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動搖
這么多年來,不管香港經濟發展得順利還是遇到困難,吳連烽對香港未來一直都很有信心。他表示,有五個特點是香港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一是包容,國際化程度相當高;二是自由,香港連續十三年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中英談判有兩個重點,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和自由生活方式不變,表現與金融有關的就是資金進出自由,出入境和信息自由,有很強的流動能力;三是誠信,香港擁有大批國際金融專才和高質素的會計師律師、評估師等專業人才隊伍,保證了香港專業服務的誠信與可靠性,各種制度使誠信得到保障,不誠信會受到懲罰;四是法治,香港具有相當成熟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架構,充分體現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香港人有較強的守法意識;五是拼搏,香港只是一個不到700萬人口的城市,經濟方面卻表現得相當突出,香港人善抓機遇,應變能力強,巧拼不是硬拼,2006年GDP17,000多億港幣,人均GDP27,200美元,在國際上排名靠前,超過不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香港不應該老是盯住新加坡,又怕上海超越,香港的競爭對手應該是倫敦和紐約,雖然現在差距還很大,但香港增長的機會也很大,2006年全球IPO是倫敦第一、香港第二、紐約第三。”吳連烽表示,亞洲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機會,是香港擁有的獨特優勢,短期內周邊沒有一個城市可以替代。吳連烽認為,香港的天然優勢是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處於東西兩半球的中間;二是社會平穩,而地區安全是一個金融中心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三是周邊地區經濟繼續蓬勃發展,中國、東南亞經濟的發展都是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力支撐;四是香港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國際金融機構雲集,金融監管制度嚴密,無外匯管制,外匯買賣在全球排第七,銀行的密集度全球第三位,黃金交易全球排第四。這些綜合優勢都是不可替代的,雖然東京的經濟規模大過香港,但比較保守,不像香港對外資金融機構或投資者都一視同仁;較諸上海,香港擁有成熟的法律制度及資金和訊息完全自由流通的優勢;較諸新加坡又擁有背靠中國內地的優勢,客觀環境很好,只要努力,香港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亞洲區一個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立,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吳連烽看好香港的另一個理由是,中央非常重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戰略,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充分考慮到利用香港的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在香港先行,已經允許香港的銀行經營個人人民幣業務,即將開辦內地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接下來可以考慮讓香港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
“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的支持。”吳連烽表示,這是香港發展最好的靠山,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在國際上排第四,只要保持5年10年的和平環境,中國在世界經濟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內地企業從香港走出去
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與國際接軌。吳連烽認為,香港最大的價值就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可以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2006年,有90%的內地企業境外上市集資是在香港進行的。
“內地企業通過香港上市集資,最重要的不是資金,而是藉助外力改善企業的管理,推動企業的發展,使企業的發展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另外,還可以吸引海外更多的專才來參與。”吳連烽表示,很多省市和地級市政府對企業上市非常之重視,企業也需要一個途徑走出去,很多企業搞不清應該找誰,找錯了中介和專業機構,很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或拖慢上市的時間。
“我們很重視為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前期輔導多做一些工作,我們首先考慮這家企業到底有沒有條件上市,如暫時未達到上市要求的,需要認真耐心地幫助企業解決上市路上存在的問題,包括股權重組、財務合規或引進策略性投資者及銀行融資等;如基本符合上市條件,我們作為統籌人,幫企業選好保薦人、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師、公關公司等專業機構。”吳連烽表示,國際寶峰金融集團有一個包括內地和香港的專業團隊,可以幫助內地企業少走彎路,解決境外上市專業服務的問題。內地企業要走向世界,香港是跳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