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殺妻

吳起殺妻

吳起殺妻指的是祖籍衛國的吳起為了取得魯國信任,不惜殺死來自敵國(齊國)的妻子以獲得將軍位。後比喻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傷天害理,或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起殺妻
  • 外文名:Wuqi uxoricide
  • 朝代:戰國時期
  • 國籍:衛
  • 地點:山東定陶縣西
吳起簡介,文獻記載,譯文,詞語解釋,殺妻原因,韓非子裡的解釋,史上最卑劣的求職,吳起殺妻求榮,

吳起簡介

早年得魯國國君賞識,及後齊魯交戰,吳起因在魯國娶了一位齊國宗室女子為妻,魯國人對即將擔任統帥的吳起表示懷疑,吳起為博得魯國信任,竟將自己妻子殺死。魯國雖然保住了,但是吳起以殺妻來求得將位,這種行徑為魯人所惡,因而最終還是被魯國的國君所辭棄。

文獻記載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孫子吳起》
吳起者,衛人也,〔1〕好用兵。嘗學於曾子,〔2〕事魯君。〔3〕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注釋】〔1〕《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吳起,衛左氏中人也。”〔2〕“曾子”,據《經典釋文敘錄》,即曾申。曾申從子夏受《毛詩》,傳李克;從左丘明受《左傳》,傳吳起。曾申是曾參之子,字子西。〔3〕吳起事魯為將伐齊,年數無可考。
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1〕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2〕遂破其家。鄉黨笑之,〔3〕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4〕與其母訣,〔5〕齧臂而盟曰:〔6〕‘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7〕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8〕
【注釋】〔1〕“猜忍”,猜忌殘忍。〔2〕“游仕”,出外找官做。“不遂”,不遂願。〔3〕“鄉黨”,《周禮》所記鄉遂居民組織以五族即五百家為黨,五州即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這裡是泛指吳起的同鄉。〔4〕“郭門”,外城的城門。魯在衛之東,所以說東出衛郭門。〔5〕“訣”,訣別。〔6〕“齧”,音niè,咬。“盟”,發誓。〔7〕魯的始封君周公旦和衛的始封君康叔封為同胞兄弟,所以稱“兄弟之國”。〔8〕“謝”,辭退。

譯文

吳起,是衛國人,善於用兵。曾向曾子求學並臣事魯國國君。齊人攻打魯國,魯國想任吳起為將,但吳起娶了齊國女子為妻,而魯國人懷疑他。當時吳起為了成就功名,竟殺了自己的妻子,以表視自己與齊國沒關係。魯國終於任他為將,率兵攻打齊國,大破齊國。
魯國有人說吳起的壞話:“吳起的為人,屬於猜忌殘忍之人。他年輕時,家有千金,出外求仕不順利,弄得傾家蕩產。鄉里人都笑話他,吳起竟殺死毀謗自己的三十多人,出衛的郭門東去。臨行向他的母親告別,咬著自己的胳臂發誓說:‘我吳起不做卿相,決不再回衛國。’這樣吳起求學於曾子。但過了不久,他的母親去世,吳起卻始終也沒有回去。曾子看不起他,而與吳起斷絕關係。吳起只好來到魯國,學習兵法,求事於我們的魯國國君。魯國國君懷疑他(與齊國有關係),吳起又殺妻求將。像魯國這樣的小國,卻有了打勝仗的名聲,那么諸侯就要打魯國的主意了。而且魯國和衛國是以兄弟相稱,我們的國君若起用吳起(衛國人),那么就等於拋棄衛國。”魯國國君因而疑心,辭退吳起。
當時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想去投靠他。魏文侯問李克說:“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李克說:“吳起貪財好色,但用兵即使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因此魏文侯任吳起為將,進攻秦國,拔取秦的五座城池。

詞語解釋

1.嘗:曾經。
2.好:擅長。
3.於:向。
4.事:侍奉。

殺妻原因

韓非子裡的解釋

在《韓非子》一書中,有吳起休妻的故事。
吳起殺妻
是說吳起安排妻子織一條符合規格的帶子,而妻子沒按規格做好,反而漫不經心的回答他,吳起比較嚴格、固執古板,堅持要那種規格,於是就休了妻子。
他妻舅曾向他求情,也被他拒絕。

史上最卑劣的求職

(*選自《司馬遷筆下的牛人們·兵家傳奇》)
中國傳統里有借前輩名人表揚後起之秀的習慣,比如表揚某人有名將之風,總是習慣說“孫吳在世”,孫當然指的是孫武、孫臏,而吳就是吳起。實際上,在《史記》里,孫武、孫臏和吳起三個人的故事被司馬遷合併做傳,可見在司馬遷心目中,吳起確實是一個和孫武、孫臏比肩齊名的兵家大腕。
吳起是春秋時代的衛國人,曾經拜曾子為師接受系統的儒家教育,曾子名曾參,是孔子親傳的徒弟。《孝經》據說就是曾子編寫的,他是一位專注於研究孝道倫理的學者。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司馬遷又說吳起是子夏的徒弟,子夏也是孔子的徒弟,其學術專長是文學藝術。太史公的這兩處記載自相矛盾,顯然有一個存在錯誤,太史公的錯誤證明了是人都會犯錯誤的樸素真理。
不管吳起曾子的徒弟還是子夏的徒弟,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論起輩分,吳起是孔子的徒孫,這在當年中國學術的江湖上絕對屬於名門正派。如果放到如今,就憑師爺、師傅和師叔們的面子、地位和人脈關係,吳起完全可以混進某名牌高校當個學術帶頭人,申請個把博士點,或者弄點科研經費都不成問題。不幸的是,吳起生活的年代,學術的江湖如同李小龍時代的武林,講究的是硬橋硬馬的真功夫。因此,吳起雖然出身名門正派,但那師爺傳下來的金字招牌並沒有給年輕時代的吳起帶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式的榮華富貴。
後來吳起離開了曾子,來到了魯國,憑藉著自己師傅的名氣開始為魯國國君效力。然而,與司馬穰苴、孫武不同,吳起雖然走上了仕途,但是似乎並沒有得到重用。因為《史記》只是記載吳起“嘗學於曾子,事魯君”,而沒有記錄吳起當時的級別待遇。顯然,吳起當時並沒有擔任值得司馬遷記載的官職。
直到有一天,迫不及待要出人頭地的吳起為了當大官而義無反顧地殺死了自己的老婆。有句老話說的好,“一將成名萬骨枯”,對於名將吳起來說,第一個“枯”的就是自己的老婆。
有一年軍事強國齊國突然發動了對自己的鄰國、文化強國魯國的侵略戰爭,魯國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機。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面對暴力,一切的文化都很無力,因此當時的文化強國魯國雖然擁有以儒家弟子為代表的眾多學者,但是一時之間卻找不到一個能帶兵打仗、以暴抗暴的人才。於是有人就向魯國國君推薦了吳起,吳起不僅是曾子的徒弟,而且“好用兵”,更重要的是吳起“好用兵”的名聲當時在魯國不能說家喻戶曉,至少也是“小荷已露尖尖角”。國家危難之際,魯王打算不拘一格啟用吳起擔任魯國的將軍。
然而,作為掌握一國軍隊資源的將軍,吳起不僅需要過硬的軍事指揮能力,還必須通過對其人品和背景的嚴格審查,這是亘古不變的組織程式。就在吳起眼看當上魯國將軍的關鍵時刻,對他的審查卻出現了問題。問題出在吳起老婆身上,因為吳起娶了一個齊國的女人當老婆,為此魯國國王和大臣們產生了疑慮,啟用一個齊國的女婿帶兵去對抗齊國軍隊,這事聽起來實在不靠譜。況且吳起本人就不是魯國人,而是衛國人,他來到魯國追求的無非是掙錢和當官。如果說吳起因為魯國是自己祖師孔子的故鄉而熱愛魯國勝於熱愛自己的老婆,恐怕沒人相信。誰能保證一個本身是衛國人的齊國女婿能冒著得罪老婆和老丈人的危險,全心全意為魯國人服務呢?要說領兵打仗、決勝千里,魯國君臣都沒經驗,但要是說起來怕老婆是個男人都明白其中的厲害,於是吳起老婆的國籍問題就成了吳起登上將軍寶座無法逾越的障礙。
審查通不過,誰也沒辦法,這就是程式的力量
魯王只好打算另請高明了。
吳起急了,作為一個自幼“好用兵”的知識青年,他的人生追求絕不是像自己的師傅曾子那樣成為一代文化大師,而是像司馬穰苴和孫武一樣成為一代名將。吳起從小家境殷實,他追求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天下聞名的社會影響力和名垂青史的歷史地位。但是不幸的是對於吳起來說,要想當大腕走學者路線顯然行不通,文化大師的價值和地位隨著輩分的延續而呈遞減趨勢,比如儒家,最偉大的大師當然是孔子,他被公認為“聖人”,其次才是孔子的學生們,他們被稱為“賢人”,輪到吳起,他實在不敢想像自己如果一輩子死心塌地跟著曾子最後會成為什麼人。客觀地說,吳起如果走文化學者道路恐怕連載入史冊的機會都沒有,即便有這樣的機會,很有可能也只是“曾經有一個叫吳起的衛國人,跟隨賢人曾子學習”。更讓吳起接受不了的是,即使“聖人”和“賢人”這樣的頭銜多半也是百年之後世人給予的評價,當年的“聖人”和“賢人”有相當的比例在生前都相當的寂寞,甚至窩囊。吳起不是顏回,要他居於陋巷而不改其樂那是萬萬做不到的。另外,那年頭雖然沒有百家講壇,但是文化大師卻呈百家爭鳴狀遍地開花,一個文化大師想在活著的時候就立竿見影地大紅大紫非常罕見。然而名將則不同,中國歷史上名將層出不窮,歷朝歷代都有令人景仰的名將,後人很難評價司馬穰苴、孫武孫臏到底哪一個更偉大。更重要的是,不論司馬穰苴還是孫武,他們都是一戰成名,在活著的時候這些人就星光閃耀、名滿天下,這才是吳起想要的人生。衛國的知識青年吳起雖然曾經跟著文化大師學習,但是他早就下定決心要成為殺伐決斷的名將,而不是皓首窮經的學者眼看象徵權力的魯國將軍大印和兵符就在眼前,卻因為自己娶了一個齊國的老婆而雞飛蛋打,吳起實在是很著急、很難過。吳起沒想到自己當初找對象一個不小心給自己的仕途找來了麻煩,人生實在是難以預測,吳起娶了齊國的老婆,齊國就來攻打魯國,而吳起偏偏就在魯國,偏偏魯國又沒有比吳起更合適的人當將軍。一系列的偶然最後產生了一個必然,立志當名將的吳起親手殺了自己的老婆,以血腥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忠心和決心。
當一臉堅毅神情的吳起捧著自己老婆血淋淋的腦袋出現在魯王面前的時候,魯王心裡“咯噔”一聲,當場嚇得目瞪口呆。魯王實在沒想到女人漂亮的腦袋除了具有觀賞性以外還有這種用處,不由得被吳起的腦筋急轉彎震撼得啞口無言。吳起殺了老婆往上爬,就憑這個,吳起已經具備了被載入史冊的資格。
事實上,在吳起之前,齊國在齊桓公的時代曾經有一個叫易牙的人曾經做下過類似令人髮指的暴行。當時易牙為了博取春秋五霸第一霸齊桓公的信任和寵愛,毅然把自己的兒子殺了做成了一道菜送給齊桓公品嘗。易牙殺子的起因是齊桓公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開玩笑說:“寡人貴為大王,除了人肉天下的山珍海味都吃遍了”。聽到齊桓公的感慨,易牙就非常主動並且富有創造性地領會了齊桓公的意圖,他理所當然地認為身為人臣就不能讓自己老闆的人生留有遺憾。於是易牙當晚回家就把自己的兒子殺了送進了廚房。俗話說“吃了人的嘴軟”,何況齊桓公吃了易牙的親生兒子,因此齊桓公不得不對易牙另眼相看,從此,易牙走進了齊國的權力中心,後來成為擁立繼任齊王的重臣。同理,吳起因為親手殺了老婆表決心,也實在不好意思再對吳起的背景和人品吹毛求疵,所以吳起很快就通過了審查,當上了夢寐以求的魯國將軍。
從易牙殺子和吳起殺妻這兩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滅絕人性的案例來看,權力的毒性實在是非常可怕。

吳起殺妻求榮

吳起,是我國古代戰國初期一位著名的軍事家,與被尊為“兵聖”的孫子(孫武)齊名,世稱孫吳。但在事實上,他始終遜於孫子,這與他的品性行為有關。
吳起本是衛國人,少年時,家有千金資產。他到處謀求功名不成,竟至弄到破產。家鄉人笑話他,吳起一怒之下,殺害了三十多名譏笑過自己的鄰里鄉親。在離開故鄉時,他與母親訣別,竟說:我若當不上卿相,誓不再入衛國!他向孔子的學生曾子求學,沒幾天,他的母親死了,但他就是不回去奔喪。曾子見他為功名富貴不顧孝道,便與他斷絕了師生關係。後來吳起到了魯國。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君打算任命吳起為將,但因為他的妻子是齊國人,魯人對其忠誠有所懷疑。吳起為了能夠得到大將職位,成其名聲富貴,竟將妻子殺死以明己志。於是魯君任吳起為將,大破齊國
雖然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殺妻一事在魯人心目中影響非常惡劣。就有人向國君進言說:吳起是一個猜忌殘忍之人。為求富貴,竟不惜殺害自己的妻子。我們魯國是一個小國,今天僥倖打了一場勝仗,難免招來諸侯覬覦圖謀,而且魯國和衛國是兄弟之國,國君今天重用吳起,是背棄衛國兄弟之誼。魯君聽了這番話,對吳起產生懷疑,就委婉拒絕了他。
吳起來到魏國,歷事魏文侯及其子武侯。在魏國時,又與田文爭名位。公叔為相,設計使吳起見疑於武侯,吳起懼武侯見罪,離魏至楚。
楚悼王早就聽說吳起的大名大才,重用之,以吳起為相,主持楚國變法。吳起變法使楚國很快強大起來: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之。但吳起變法如同商鞅變法一樣,損害不少宗室貴戚利益。楚悼王一死,宗室大臣作亂,進攻吳起,吳起避走至王屍旁伏匿。叛軍以箭向吳起亂射,連悼王屍體也被中箭。太子即位後,誅殺射死吳起及中悼王屍體者,因此滅族至七十餘家。
吳起一生,非常複雜。為了富貴,不恤妻母;但他在魏國時,則又向魏文侯進忠言云: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在君王立德,不在山川險固。他領軍為將,能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自帶著糧食,與士卒同甘共苦。有一個士卒患了膿瘡,吳起竟親自用口將其膿瘡吸了出來。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此事後,不由號啼痛哭。有人就對她說:“你的兒子不過是一個下等士兵,將軍能親自替您的兒子吸吮膿瘡,是他的榮幸,你幹嗎要哭呢?”這位母親回答說:“往年孩子的父親患了膿瘡,吳將軍親口為他將膿瘡吸出來,他的父親為報將軍恩德,戰死在了疆場。今天吳將軍又為我的兒子吸膿瘡,我的兒子肯定又要死在戰場上了。我孤身一人,將來依靠誰呢?我是為了這個原因才痛哭啊!”吳起因為能善待士卒,很得軍心,所以他率領的軍隊,作戰能力非常之強,常打勝仗。
但也就是這個吳起,在魯國時殺妻求將;在楚國時,又以刻暴少恩而致滅亡。以才能而得富貴功名,以不善而致敗死。因果各有其當,毫釐無爽!司馬遷作《史記》評論說: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就是吳起的最好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