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花(演員民星吳瓊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瓊花是1960年電影《紅色娘子軍》主人公之一,是那個時期被地主豪紳壓迫欺侮的奴隸婦女的化身。其扮演者祝希娟,成為轟動一時的明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瓊花
角色資料,基本信息,角色解說,人物故事,背景故事,英雄行為,人物演繹,紅色經典,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軍訓洗禮,人物意義,軍人精神,其它相關,角色點評,相關報導,

角色資料

基本信息

吳瓊花的扮演者祝希娟當時年僅24歲。1962年,《大眾電影》雜誌首次舉辦以“百花獎”命名的全國性電影評獎活動,又因“吳瓊花”,她被影迷票選為“最佳女演員”,她便是我國著名的影視演員祝希娟,是新中國的第一位“影后”。
《紅色娘子軍》吳瓊花的扮演者祝希娟《紅色娘子軍》吳瓊花的扮演者祝希娟

角色解說

吳瓊花,可以說是那個時期被地主豪紳壓迫欺侮的奴隸婦女的化身,不能說是哪一個具體人的事。電視中吳瓊花與南霸天結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燒了吳瓊花的家,事實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為,最終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燒死三個家人的血債。 後來,吳瓊花在娘子軍連表現進步,雖有很多衝動出格之處,但逐漸成熟,“進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種桀驁不馴的稜角,成長起來。

人物故事

背景故事

1930年,海南島椰林寨惡霸地主南霸天的丫頭吳瓊花,含著幾代人的冤仇,不堪忍受壓迫與欺凌, 一次又一次地反抗逃跑,但都逃不出虎口,一次次地被抓回,狠遭毒打。
幾次反抗後,南霸天命人將她打死,但昏死在地的瓊花在電閃雷鳴中驚醒過來,遇到化裝成華僑富商的紅軍幹部洪常青和通信員小龐。瓊花在他們的幫助下,決心走上革命道路。她來到娘子軍營地,要求參加娘子軍隊伍。洪常青認出瓊花,連長批准瓊花入伍,並發給她一支槍。娘子軍戰士們決心打下椰林寨、活捉南霸天。
南霸天的公館賓客滿堂,正為南霸天做壽。化裝成華僑巨富的洪常青到來,南霸天見他氣度不凡,接到壽禮後對他更是深信不疑。夜深,瓊花帶領一名女戰士化裝成丫頭,潛入南府,準備裡應外合捉住南霸天。但瓊花見到仇人分外憤怒,貿然行動致使南霸天漏網。
連長嚴肅批評了瓊花並收回她的槍,讓她深刻反省,瓊花對自己的錯誤悔恨不已。部隊又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戰鬥,但洪常青為掩護主力不幸被俘,面對兇殘的敵人,他寧死不屈,英勇就義。瓊花繼任黨代表,帶領娘子軍配合主力解放了椰林寨,擊斃了南霸天。
他

英雄行為

吳瓊花由一名苦大仇深的地主家丫頭,成長為娘子軍的黨代表,並率領娘子軍剷除了以南霸天為首的反動勢力。
英雄語錄:“向南霸天討還血債!”

人物演繹

紅色經典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中央芭蕾舞團演繹的紅色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從1964年首演至今44年來,五代瓊花各有特點,在國內外觀眾心中塑造了一個經典的舞台形象。五代“吳瓊花”傳承紅色經典。

第一代

第一代“吳瓊花”代表人物:白淑湘
特色:最接近角色。
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的白淑湘,是“中國第一隻白天鵝”,也是第一位舞台上的瓊花,她對這個角色作出了很大貢獻。她的個性和瓊花這個人物比較接近,有一種天生的刻苦、抗爭的精神。白淑湘回憶當年創作過程時說:“我們先是到海南的娘子軍連和戰士們共同訓練、生活了兩個月,是深入的生活體驗成就了瓊花和劇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

第二代

代表人物:薛菁華
特色:觀眾最熟悉
薛菁華從1968年開始演瓊花,1971年,她成為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劇影片《紅色娘子軍》中瓊花的扮演者,她也是人們心中最熟悉的一個瓊花形象。薛菁華的芭蕾舞條件非常好,她塑造的瓊花在氣質、動作上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把人物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從事舞蹈教學工作的薛菁華回憶道:“我的青年時代與《紅色娘子軍》緊緊連在一起,對這部戲很有感情。當時從黎族舞領舞到演連長,我連學帶排用了一個星期,看了很多資料,包括江姐的資料,而從連長到瓊花,我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第三代

代表人物:馮英
特色:芭蕾修養最全面
馮英是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優秀演員,不但有俄羅斯學派的堅實基礎,還受到了來華的眾多歐美芭蕾大師的指點,這使她的芭蕾修養更全面。從她開始,《紅色娘子軍》中的“瓊花”有了變化:在前兩場戲中,她通過具有爆發力的舞姿、細膩的表演、深沉的感情,突出了瓊花苦大仇深、復仇心切、堅強不屈的性格,而她扮演的參軍後的瓊花,比前人更女性化一些,但依然神采飛揚,具有革命軍人的氣質風度。

第四代

代表人物:鄒之瑞李寧
特色:剛柔並濟
鄒之瑞、李寧都是上世紀90年代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表演系的大學生,起點較高。舞台上,她們扮演的瓊花光彩奪目。現任教於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的鄒之瑞表示,她們在人物處理中突出了軍人的剛健與女性的柔情兩種感覺:茫茫椰林里,茫然的瓊花多了一絲女性特有的無助與孤獨;為戰友包紮傷口時,多了一分細緻和耐心。

第五代

代表人物:張劍朱妍孟寧寧金瑤
特色:技術最好
“現役”的第五代瓊花扮演者是朱妍、孟寧寧、張劍、金瑤。她們先後在國際芭蕾舞的大賽奪金,都是具有國際水平的演員,她們不僅能洞悉人物內心豐富多樣的感情,也具備了更出眾的技術能力。她們跳的“娘子軍”,令西方觀眾都刮目相看。

軍訓洗禮

作為第一代芭蕾舞版“瓊花”的扮演者,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白淑湘昨日透露了“娘子軍”46年的崢嶸歲月,希望《紅色娘子軍》能夠像芭蕾舞經典《天鵝湖》一樣,成為世人傳誦的經典劇目。此外,雖然46年來,《紅色娘子軍》中先後出現了5代“瓊花”,但為了塑造同一個舞台偶像,每一代“瓊花”都必須接受同樣的鍛鍊———軍訓。

人物意義

紅色娘子軍》成為中國芭蕾的一座里程碑。
人們看到的吳瓊花都是由朱研孟寧寧張劍扮演的,而在這部舞劇最初紅遍中國的時候,第一位扮演吳瓊花的是白淑湘。“1954年成立中芭,1964年便有了《紅色娘子軍》,不到10年時間,我們便擁有自己的第一台原創的芭蕾舞劇,非常了不起。”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電話那頭的白淑湘很激動。白淑湘說,《紅色娘子軍》劇是中國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對於即將來渝的《紅色娘子軍》,白淑湘給予很高的評價。“其實現在的版本和我們當年跳的那個版本,最大的不同是音樂有一些改動,她們做得很好,非常出色。”

軍人精神

演員要有“娘子軍”精神。
《紅色娘子軍》從首演至今已46年,演出超過2500場,可“娘子軍”在觀眾心目中卻依然“青春”。作為中央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紅色娘子軍》有今天的藝術成就,劇中女主角吳瓊花的扮演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不管換了幾代演員,娘子軍的精神都是一樣的。
據介紹,多年前,當《紅色娘子軍》第一次在舞台上聯排的時候,當時的軍區領導便提意見:像“娘子”,不太像“軍”。於是,中央芭蕾舞團的領導當機立斷,作出一個對《紅色娘子軍》的未來至關重要的決定———全體演員包括演奏員共130多人,開赴大同去當兵。如今,新一代的娘子軍們依然得下軍營。朱研孟寧寧張劍都是活躍在當今舞台上的“瓊花”,對於軍訓三人都說得很誠懇:“我們每天跳舞很累,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人比我們更累,那就是軍人。可是,艱苦的軍營生活卻讓我們體會到了真正的軍人精神,也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娘子軍藝術表現力的源泉。”
芭蕾舞《紅色娘子軍》首演於1964年,近50年來長演不衰,不僅在中國演出了2500多場,最近幾年更是紅到國外,讓世界觀眾認識了中國芭蕾舞的魅力。《娘子軍連歌》、《萬泉河水清又清》等歌曲廣為流傳,寫下了中國芭蕾史上的一段傳奇。
第五代《紅色娘子軍》劇照第五代《紅色娘子軍》劇照
〈紅色娘子軍》舞蹈圖解 作者 陳玉先〈紅色娘子軍》舞蹈圖解 作者 陳玉先
劇照1劇照1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劇照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劇照

其它相關

角色點評

電影故事片《紅色娘子軍》的劇本作者梁信說,該劇主人公之一的吳瓊花也是“雜取種種人合成的”。
吳瓊花是由哪些人“合成”的呢?梁信說:“我在生活中曾遇到許多苦大仇深的婦女,其中有三位給我極深刻的印象。一位是丫頭出身,十幾次死而復生的戰士;一位是傳奇式的女英雄;一位是復仇心很強的童養媳。我對這一類具有奴隸命運而反抗精神強烈的女同志進行過深入細緻的觀察研究,發現她們身上有著大致相同的倔強性格。經過多年揣摩,一個具有鮮明倔強性格的人物吳瓊花就‘合成’出來了”。
吳瓊花這三個生活原型有一個在紅色娘子軍連隊中,那就是“傳奇式的女英雄”馮增敏
為了落實周總理關於“把娘子軍的事跡拍成電影”的指示,1957年,廣州軍區政治部將編寫劇本的任務交給了軍區創作員梁信。梁信來到娘子軍故鄉樂會縣徵集娘子軍史料和創作素材,並在樂會縣體驗生活。時任樂會縣婦聯會副主任的馮增敏接待了他。馮增敏是娘子軍的連長,是娘子軍全部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馮增敏向他介紹了娘子軍的一切,帶他走訪了數十位娘子軍老戰士,並實地察看了娘子軍當年誕生、戰鬥、宿營的地方。經過一個月時間的交往,梁信對娘子軍跌宕起伏的歷史,對馮增敏的傳奇人生及其性格特徵都達到“爛熟於心”的程度。此時,“吳瓊花”的藝術形象已經到“呼之欲出”的地步。
熟悉馮增敏經歷的人都知道,馮增敏與“吳瓊花”的人生軌跡多有重合之處:都是苦出身,常挨地主皮鞭抽打;都蹲過敵牢,並落下一身傷痕;都是在黨代表的指引下投奔革命參加紅軍的;都從普通的紅軍戰士成長為娘子軍連的領導;吳瓊花活捉惡霸南霸天和馮增敏活捉地主惡霸盧茂修的經過十分相似。吳瓊花的許多“細節”,也是從馮增敏身上移植過去的。如馮增敏報名參加娘子軍時,紅軍團長王天駿問她為什麼參加紅軍。她把衣領一拉,露出條條傷痕說:“不要問為什麼,就為這個!”這個細節,電影和芭蕾舞都採用了,而且使用了特寫手法。
除了馮增敏以外,在吳瓊花的形象中還可以找到許多娘子軍幹部和戰士的身影,如吳瓊花的名字就是從娘子軍第一任連長龐瓊花名字衍化而成的。

相關報導

中國婦女報》文章:吳瓊花 撒嬌給誰看!
在媒體上看到一篇文章,名為“紅色娘子軍拍成青春偶像劇”。該文稱,將要拍這個電視劇的導演說,“該劇的改編思路也與以往發生了很大變化,要向著偶像劇前進”。“這是一部描寫‘女人與戰爭′的作品,但是女人再革命也是女人,像她們個性中的可愛,骨子裡的帥氣,絕不能只是表現在行軍禮時有多標準,而是要在她們的情感上下功夫。如果將來觀眾看了這部戲後感覺這些女人有些味道的話,我就滿足了”。
這位導演還說:“吳瓊花不是天生的復仇者,應該是‘天使的憤怒′而不是‘憤怒的天使′。吳瓊花首先在氣質上要可愛,要讓人一看到她就有想幫助、保護的感覺”,等等。
如果媒體傳達的信息無誤,我想,這位導演的話綜合起來也就一個核心意思,吳瓊花作為一個女人,首先應是一個可愛的“天使”,然後才可以有憤怒等情感。
我們知道,天使在宗教語言中特指上帝的使者,仙界之人自然是聖潔無瑕;而在世俗語言中則通常是戀愛中的男人稱讚女人時所說的夢話,大抵可理解為可愛之類。當然,夢話是當不得真。但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位導演的心目中,作女人的第一要義是可愛。如何才能可愛呢?或嬌柔,或楚楚可憐,讓人(男人)“產生想幫助、保護的感覺。”不難看出,導演這番話是站在以男性為中心的角度,來觀賞女性而產生的美學感覺。
作為藝術創作,導演自然有權利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但是,萬不可隨便貼上吳瓊花的標籤。吳瓊花就是吳瓊花,她有她的身世,她有她的年代。也許,正像這位導演無法理解吳瓊花的憤怒一樣,吳瓊花恐怕永遠也無法像這位導演所希望的那樣“可愛”而遭人憐惜。因為當時的她已經生存不保。不在憤怒中新生,則只能在沉默中死亡。
據說,導演認為,老電影新拍就要打破臉譜化。藝術創作需要創新,無可厚非。但誰又敢說天使就不是臉譜之一種呢?事實上天使早就是“臉譜”了,要“楚楚可憐”、“要可愛”、“要一看到她就有想幫助、保護的感覺”,如今充斥於影視劇中的這些女性形象的臉譜難道還不夠么?說穿了,天使也只是時尚臉譜的另一個版本而已。
女人可以是天使,但是女人不一定非得都成為天使,只要是女人就應是天使的認識,其實是男性可憐的臆想。正是那些導演們對這個天使“臉譜”的濫用,一些歷史劇才被改拍得面目全非。
歷史劇不尊重歷史,於歷史而言,是一種失憶,是一種褻瀆。戀舊的感覺,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落伍退化的味道;但對歷史的尊重,卻絕對是另一種自尊與明智。歲月可以使情感的鮮活日益淡化,但歷史的面目,卻永遠在時光的隧道中保存地老天荒而不變的真實。對歷史,對吳瓊花們,我們也許需要某種更真實的闡釋,甚至是天使式的。但我想我們的導演們首先更應該懂得尊重,尊重歷史、尊重女人、尊重成為歷史的女人。對我們這個時代而言,大眾也許並非那么真在乎天使,怕的卻是我們的導演在單方面臆想天使或是盲目地拿天使來媚俗。其實,真實才是一種最有震撼力的解讀方式。
還就“紅色娘子軍”而言,當年吳瓊花扛槍做戰是為生存而戰,決不是為撒嬌給誰看。有娘子軍軍歌為證: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來源:中國婦女報作者:袁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