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澎

吳澎

吳澎,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農業大學“1512工程”人員。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AACC(穀物化學家協會)會員,中國農學會會員,中關村綠谷生態農業產業聯盟食物與健康委員會副秘書長,山東食品科技學會理事,泰安市飲食文化協會副會長,泰安市茶茶葉行業協會副會長,泰安市食品工業協會理事,泰安市作協會員,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英國皇家農業大學長期聘請訪問學者。國際核心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BiologicalScience特邀編輯,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Academ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審稿人,《糧油食品科技》《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等期刊論文的審稿專家,《中國食文化》期刊特邀撰稿人。主要從事“食品法規與標準”、“食品安全性”、“中國飲食文化”“食品專業英語”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先後以第一作者在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中國糧油學報,食品科學,食品與發酵工業等中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5篇。近幾年來,出版學術專著一部,編著教材十三部:主編全國高等教育“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規劃教材七部,其中《中國飲食文化》一書獲全國化學工業部教材類二等獎,《食品標準與法規》獲山東省軟科學科技成果二等獎及全國化學工業部教材類二等獎。副主編“十三五”規劃教材三部,參編“十三五”規劃教材三部,主編科普及暢銷書籍多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澎
  • 國籍:中國
  • 職業:博士,副教授
  • 性別:女
主要作品,主要成就,學術研究,

主要作品

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Euphytica,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中國糧油學報,食品科學,食品與發酵工業等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5篇。近幾年來,編著教材八部:主編全國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三部。

主要成就

主持國家質檢總局蔬菜農殘標準研究課題;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不同加熱方式對豆漿理化、功能性質的影響及其關鍵生產技術的研究”(2013GNC11307);山東省博士後創新項目專項資金一等資助課題“紅薯莖葉功能因子的綜合開發利用”;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課題“山東農大白糯小麥品質鑑定及產品開發”;山東農業大學青年科技創新基金一等資助課題“山東農大白糯小麥品質鑑定及產品開發”;省部級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膠州大白菜中的風味物質”;泰安市科技發展計畫課題“小麥饅頭品質主要參數的數量性狀基因定位及套用品種篩選鑑定”。第二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電加熱(歐姆加熱)對豆漿品質的影響機理研究”(31171759/C200211)。參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科技部)課題“農業微生物菌種資源整理整合”及國家973課題“小麥高產優質品種設計和選育的套用基礎研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利用關聯分析挖掘小麥骨幹親本“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種(系)的高產基因“課題。多年來承擔多項山東農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
《中國飲食文化》一書獲全國化學工業部教材類二等獎,《食品標準與法規》獲山東省軟科學科技成果二等獎。

學術研究

副主編“十一五”規劃教材兩部,參編“十一五”規劃教材三部。主持國家質檢總局蔬菜農殘標準研究課題;省部級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膠州大白菜中的風味物質”;泰安市科技發展計畫課題“小麥饅頭品質主要參數的數量性狀基因定位及套用品種篩選鑑定”。第二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電加熱(歐姆加熱)對豆漿品質的影響機理研究”(31171759/C200211)。參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科技部)課題“農業微生物菌種資源整理整合”及國家973課題“小麥高產優質品種設計和選育的套用基礎研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利用關聯分析挖掘小麥骨幹親本“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種(系)的高產基因“課題。主要研究方向:1、食品風險評估與品質檢測;2、穀物食品的基礎研究與產品開發;3、花卉食品、保健食品的綜合開發利用;4、飲食文化、食療理論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