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泗來

吳泗來,乳名初恩,又名開忠。1863年,生於近城團五都嶺岱頭村(今屬城南鄉),1928年7月在郴縣高雲山寺不幸被捕,不久被危害於宜章縣城西門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泗來
  • 別名:乳名初恩,又名開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宜章縣城南鄉
  • 出生日期:1863年
  • 逝世日期:1928年
  • 職業:縣蘇維埃副主席
  • 信仰:共產黨
生平,事跡,經歷,

生平

吳泗來,乳名初恩,又名開忠。1863年,生於近城團五都嶺岱頭村(今屬城南鄉),8歲時父母雙亡,跟隨貧窮的叔祖父吳楚全生活。1875年,五都嶺遭受嚴重的乾旱和蟲災,叔祖父家和全村人一樣顆粒無收,吳泗來被迫離開家鄉,漂流到廣東、廣西、湖北、山東、安南(今越南)等地,或乞食,或幫工,歷經21個春秋,飽嘗人間辛酸苦辣。1896年,輾轉回鄉,向親朋好友借錢,在縣城租一間房子,開染布店,35歲才婚配成家。每當過年,他常撰聯:“萬惡財為首;百事工當先”“人人趨向金錢,世界大亂;個個肯做勞工,天下太平。”“不工不農哪裡有錢;白吃白穿怎能算人。”

事跡

1924年5月,經高靜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7月,當選為中共宜章縣執行委員會委員。1926年8月4日,當選為縣農會副委員長。1927年“馬日事變”後,挨戶團頭目鄺鏡明,殺害他的大兒子吳統業,並將其家中財產洗劫一空。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2月6日,任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3月,出席中共湘南特委在永興召開的湘南工農兵代表大會,被選為大會執行委員。4月,帶領21人隨軍向井岡山轉移,中途因拖累掉隊,隱蔽在酃縣思隴黃巢一帶。7月,紅軍第二十九團從井岡山出發攻打郴州,路過酃縣時,派李鴻昌接應吳泗來歸隊,在攻打郴州戰鬥中又被衝散,隱蔽在良田一帶。7月下旬,在郴縣高雲山寺不幸被捕,不久被危害於宜章縣城西門外

經歷

8歲時即父母雙亡,由叔祖父收養。12歲時,五都嶺一帶蟲旱交加,田地顆粒無收,可憐的叔祖父家自身難保。無奈之下,吳泗來開始了長期的乞討和流浪生活。他背井離鄉,先後到廣東、廣西、湖北、山東靠給人打工和乞討度日。流浪21年之後,吳泗來於1896年才回到家鄉,向親朋近鄰借了點錢,開了一間染布店。經過苦心慘澹經營兩年,吳泗來手裡才有點積蓄,35歲那年才草草結婚成家。
吳泗來有四個兒子,按當時風俗,收養了四個童養媳。然而他受新思想影響,十分開明,讓兩個大的兒媳婦到郴州女子學校讀書。她們畢業時,吳泗來還為她們擺酒慶賀。他毫無重男輕女的陋習,認為“女人和男人是一樣,媳婦和兒子也要一樣,千萬不要輕視她們”。這在當時風氣閉塞的農村,不能不是開創一種新的風氣,一時傳為美談。
吳泗來由於走南闖北,視野開闊,善於經營,因而後來做鹽生意居然漸漸富有起來。這時有人勸他買田造房,興置家業,造福子孫。他卻眼高一籌,對人說:“做父母的對兒女只有培育之責,他們長大了應該自食其力。我決不買田放債,讓他們坐享其福”。他雖有財,但卻不愛財,始終淡泊人生。有一年過年時,他請人寫了一副對聯貼於門上,上寫“萬惡財為首,百事工當先”。言為心聲,這著實表現了他的為人之道,處事之觀。他說話風趣,常把愛財如命的財主戲稱為“財豬”。每年秋後農閒時,他勸農民挑鹽上郴州賣,賺點腳力錢謀生。沒有本錢的窮鄉親,可以先到他店裡挑鹽,以後再還本。有的因過年把本錢也花了,實在還不出來,他也十分理解,總是說:“不要緊,過年嘛,哪個不用點錢?叫化子也有個三十晚上。”
1922年底,共產黨員高靜山送給吳泗來幾本書,其中有《共產黨宣言》和李六如編的《平民讀本》等。他十分高興,一到晚上,就邀請知心好友肖景順等來家裡,請人一字一句地教讀,分析其義。就這樣,學了一年多時間,他從中深受啟發,獲取了不少教益。他開始追求新的思想,傾向革命,再不以發財為滿足,而決心投身革命。
1924年5月,經高靜山的介紹,吳泗來和李文香、楊子達等先後參加共產黨,成為宜章第一個黨小組的成員。他的染布店,成了黨的中心聯絡站。他主動承擔一些同志來他家開會、住宿和旅途的費用,減輕黨組織和同志們的經濟負擔。第二年春節,他的家門口貼出兩副新對聯,一副是:“人人趨向金錢,世界大亂;個個肯做勞工,天下太平。”另一副是“不工不農哪裡有錢;白吃白穿怎能算人。”這裡,足可反映出他這時的革命內心與他對革命理論的認知情況。
從1925年7月到1927年4月,吳泗來因其出色工作和組織領導能力,先後當選為中共宜章縣委委員、縣農民協會副委員長。他全身心地投入農運工作,很快就把西鄉、北路、白石渡、茶園粟園、笆籬、黃沙等地的農民協會建立起來。一時間,全縣上下,農會聲勢日甚一日。北伐軍先遣隊經過宜章時,他廣泛發動和組織農民支援北伐軍。每當墟場趕集時,他常站在街頭的桌子上,用紙做成喇叭筒,向民眾宣傳窮人要翻身,就要打倒土豪劣紳、貪官污吏的道理。他聲音洪亮,語言感人,說理深刻,常引來大群大群的聽眾。他還到宜章農民運動講習所去講課。宜章農民們喜歡他,而土豪劣紳們則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
1927年5月,長沙馬日事變發生後,宜章的反動勢力成立了“清黨”委員會和“挨戶團”,四處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吳泗來雖事先出走,得以倖免,但他的兒子吳統業被殺害,大兒媳馮慈榮去長沙出席省婦代會而下落不明。
朱德、陳毅領導湘南起義後,宜章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吳泗來被選任縣蘇維埃副主席。他立即領導農民進行分糧度荒的鬥爭,把從地主那裡沒收來的幾百擔穀子分給農民。4月,朱德、陳毅率湘南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時,因吳泗來太“紅”,在宜章難以立足,遂隨宜章的地方幹部和家屬3000多人一起轉移。他帶領家屬和鄉親21人,行至酃縣恩隴時,與部隊失去聯繫,只好來到黃巢。為了能在黃巢住下來,他找到酃縣忠臣圩“挨戶團”的團長,稱自己是郴州的大戶地主,叫李昌明,因為家裡所有的糧食財物都被共產黨拿走,所以帶著全家老小20多人連夜逃出來。挨戶團長信以為真,為他開了一張留住黃巢的證明。
1928年7月,紅四軍第二十八團和二十九團從井岡山下來攻打郴州,途中獲悉吳泗來帶著家屬住在黃巢,便派李鴻昌用“抓人”的辦法把他接走。但在攻打郴州時又被衝散。後來他到郴州良田一帶尋找黨的組織,由於叛徒出賣,不幸在高雲山庵寺被捕。
吳泗來被捕後,遭受了敵人的嚴刑拷打,雖然他已年近65歲,身體虛弱,但他守口如瓶,不吐露黨組織情況。敵人知道他在共產黨內是個頭頭,追問他有多少黨羽,他答“有千千萬萬”。問他走過哪些地方,他說“東南西北都去過”。問他想乾什麼?他說“只想殺光你們!”表現他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不共戴天的立場。7月27日,敵人把吳泗來押往宜章縣西門外沙洲刑場時,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地向劊子手說:“早一刻鐘殺,是個死吳泗來,遲一刻鐘殺,我大軍來了,又是個活吳泗來。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是殺不完的,而反動派倒是一定要被消滅!”吳泗來懷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英勇就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