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鼓吹樂棚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吳家鼓吹樂棚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音樂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十九世紀八十年代
  • 認證時間:2016年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黑龍江省黑龍江省藝術職業學校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

簡介

吳家鼓吹樂棚起始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風雲變幻的歷史長河中,吳家鼓吹樂棚以精湛的表演藝術、獨具風格的曲牌魅力深受當地人的歡迎和喜愛。
鼓吹樂棚是北方民間紅白喜事時為吹喇叭樂隊遮風擋雨而搭建的簡易棚子。吳家鼓吹樂棚奠基人吳文祥是雙城堡一帶遠近聞名的“吳大喇叭”,嗩吶功底深厚,人稱“喇叭王”。
吳家鼓吹樂棚的主要業務內容為婚喪嫁娶、生日壽辰、滿月百天、開張、升學、祭祀、蓋房子、喬遷、扭秧歌等。初期以嗩吶為主,後來逐漸加入二人轉表演、東北大鼓、評劇選段、京劇清唱、卡戲等。發展到現代,吳家鼓吹樂棚已經發展成吳家鼓吹樂隊,從演出內容到表演形式都發生很大變化,樂隊中常常加進小號、薩克斯、長號、電子琴、架子鼓等。

歷史淵源

吳家鼓吹樂棚創始人吳文祥(1884年—1946年),18歲拜師學吹喇叭。祖籍北京草帽子胡同,為生活所迫,闖關東來到黑龍江,是雙城堡一帶遠近聞名的“吳大喇叭”。吳文祥喇叭功底深厚,技藝高超,“紅活”演奏時喇叭吹的溜、俏、美,配以火爆熱烈的鑼鼓打擊樂,彰顯歡快振撼;“白活”演奏時用一尺六的大喇叭,吹得悽慘委婉,如訴如泣。喇叭聲聲,顫人心弦,動人肺腑,人稱“喇叭王”。
第二代傳人吳孝忠(1907年—1965年),兒時隨父研習喇叭演奏,少年時在雙城堡一帶即名聲遠揚,成年後以鼓吹樂棚為業。
第三代傳人吳景民(1941年——2008年),幼年隨父吳孝忠學,後拜著名喇叭藝人那顯章、宮貴祥等為師。1958年加入五家公社專業劇團。1992年率全家參加省電視台當代舞台才藝比賽獲一等獎。1994年被松花江地區行署文化局評為先進工作者。1997年在雙城市首屆喇叭大賽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喇叭之家。
第四代傳人代表吳景民長子吳權喜,六歲隨父學習喇叭1988年畢業於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現為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嗩吶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哈爾濱師範大學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黑龍江卷編委。整理編撰吳家鼓吹樂棚傳統喇叭曲牌百餘首,出版發行多套嗩吶音像製品專輯,受邀參加馬來西亞世界民間藝術節獲嗩吶獨奏金獎。在美國世界鄉村音樂出版社出版吳家鼓吹樂棚專輯兩盒,後被北美一些院校選為大學教材。第四代傳人吳權喜二弟吳雙喜現為勃利縣實驗劇團嗩吶演奏員,曾獲全省專業院團演奏員考評二等獎。第四代傳人吳權喜三弟吳林喜畢業於黑龍江藝術學校,國家二級演奏員,現為黑龍江省評劇藝術中心嗩吶演奏員,曾獲全省專業院團演奏員考評一等獎,全省器樂大賽一等獎。第四代傳人吳權喜四弟吳忠喜畢業於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現為加拿大華人樂團獨奏演員,嗩吶首席。在加拿大出版吳忠喜喇叭音像專輯。
第五代傳人代表吳權喜長子吳冬曉,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嗩吶專業,2014年入選中央音樂學院拔尖創新人才(BOB)計畫。曾獲全國民樂電視大賽嗩吶金獎,全國首屆嗩吶邀請賽職業組一等獎。吳冬曉六歲隨父學習嗩吶,2004年作為大陸和平小天使交流訪問團成員赴台灣交流演出,2008年在人民大會堂為國際奧組委官員演奏《百鳥朝鳳》,2010年隨中國少年室內樂團赴澳門、香港等地演出嗩吶獨奏,2015年隨中央音樂學院出訪加拿大UBS大學、洛杉磯大學、夏威夷大學交流演出。2015年6月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在北京大學演出《吳冬曉嗩吶獨奏音樂會》。第五代傳人吳林喜長子吳汾奇現為哈爾濱市第13中學在校生,曾獲哈爾濱市第25-26屆中國小特長生“三獨比賽”南崗區嗩吶一等獎,全國中國小特長生測試嗩吶金獎。第五代傳人吳雙喜長子吳功明現為黑龍江省龍江劇藝術中心演員,在黑龍江省戲劇大賽第十二屆小梅花獎評選活動中獲二度梅花獎。

基本內容

吳家鼓吹樂棚經常演奏的曲目有:吉祥曲(一部二部)八條龍,花詞,一條龍,三節本,九條龍,大龍尾,小龍尾,小紅燕,樓台會,哭九場,哭七關,包公弔孝等。該樂班自清代來寧古塔地域後代代傳人沒有辜負祖輩的期望,至力於將最優秀的吹打樂代代相傳。現如今他們仍保持著傳統的演奏形式,曲目活躍在牡丹江、蓮花湖等廣大地區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

主要價值

吳家鼓吹樂棚在長期的演出活動中,保留了大量的民族民間傳統樂曲,對研究北方音樂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此同時,吳家鼓吹樂棚歷經幾代人的苦心鑽研,極大豐富了嗩吶和打擊樂鑼鼓的演奏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