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文

吳宗文

吳宗文,男,漢族,1946年生,四川安岳人,水產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成都市和資陽市政府科技顧問。吳宗文與技術團隊一起主研的“綠色浮性飼料”項目獲2010年成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宗文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安岳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水產專家
  • 畢業院校:四川省內江農業學校畢業
  • 主要成就:與技術團隊一起主研的“綠色浮性
    飼料”項目獲2010年成都科技進步
    獎一等獎
人物簡介,成就及榮譽,學術兼職,人物故事,學的是農作物栽培 被迫“打魚摸蝦”,魚兒也鬧饑荒 一根光稈的草救命,愛人的手抄本 幫他研發出珍珠粉,鮎魚餵飼料 獲成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人物簡介

吳宗文,男,1946年生,四川省安岳縣人,四川省內江農業學校畢業,水產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成都市和資陽市政府科技顧問。
吳宗文系1987年四川省政府直接授予的5名高級工程師之一。

成就及榮譽

2011年8月,吳宗文與技術團隊一起主研的“綠色浮性飼料”項目獲2010年成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3年1月12日,CCTV2013年度三農人物頒獎典禮盛大舉行,吳宗文獲2013年度三農人物創新獎

學術兼職

四川省政府省優專家評審;
四川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
四川省水產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日本珍珠學會副會長。

人物故事

學的是農作物栽培 被迫“打魚摸蝦”

1946年,吳宗文出生在四川省安岳縣的一個普通村子,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吳宗文15歲時父親不幸病故,6個兄弟姐妹都由母親拉扯大。
1963年,吳宗文中學畢業後考上了內江農業學校,專業是農作物栽培,在學校就試驗種小麥、棉花、紅苕、油菜等。其他同學中午休息,他就到田間去選種,其他同學寒暑假回家,他就在農村調查各種種子。1966年,他把裝衣服的箱子騰出來,攢了整整一箱精心選出來的水稻、玉米、小麥種子。“文革”期間,他住在一個農場裡,箱子捨不得放在家裡,也帶了去,結果老鼠把箱子啃爛了,種子也被吃了個精光,吳宗文“心痛極了”。畢業後,吳宗文被分到安岳農業局工作,局長安排他和上海來的一名大學生做水產養殖研究。
“那時候我還鬧了點情緒,我不想幹這個。”吳宗文說,當時農村有句俗話叫“打魚摸蝦,耽誤莊稼”,養魚被看作“不務正業”,加上他是學農作物栽培的,對水產養殖一竅不通,“至少一個多星期沒想通”。後經領導多次談話,他才硬著頭皮學習水產養殖相關知識,開始了“打魚摸蝦”生活。

魚兒也鬧饑荒 一根光稈的草救命

吳宗文到處借書,學習水產知識。平時只要有去成都辦事的機會,都會到圖書館去找書。1970年,安岳農業局開始了一個研究繁殖育苗的項目。那時候從吳宗文住的地方到魚場走路要30多分鐘,他就養成了一個習慣——邊走邊把一天的工作打好腹稿:檢查親魚成熟度、雌雄配組、配藥、打催產針等。到魚場後,他就和工人一起動手。沒幾天,白鰱、花鰱和草魚產了數百萬粒卵,實驗成功。初戰告捷,吳宗文開始對水產養殖有了興趣。1986年搞“稻田養魚”項目時,結合自己的農作物栽培優勢,最終成果喜人,一畝田產“千斤稻、千斤魚”,試驗村農民因該項目獲得了省政府5萬元以獎代補資金。
上世紀70年代,吳宗文負責的養殖場魚食供應量不足,由於缺吃的,魚苗得了跑馬病,繞著池塘邊不停地游,甚至可能游到死。沿著池塘邊散步時,吳宗文無意間發現,魚池中間有一根光稈的草在不停地動,他在池塘邊看了一個小時。是魚在吃嗎?他忍不住下水把草拔起來看,發現草稈都是光的,上面有被魚啄過的痕跡,但草稈很硬,魚咬不下來。“看來魚是喜歡吃這種草的。”他靈機一動,把魚池邊相同的草割了幾擔下來,拿到隔壁農場裡用打豬食的打漿機打成草漿,均勻地潑進水塘里,沒幾天,魚兒的跑馬病症狀就消失了。他堅持餵養了近一個月,並算了算成本,用這種草漿餵養比傳統魚食餵養便宜多了。後來,吳宗文設計了水下草漿餌料台,一方面魚兒可以直接食用,另一方面草漿也使水裡的浮游生物變得豐富,浮游生物也是魚兒的美食。養殖場由此安然地度過了困難時期。

愛人的手抄本 幫他研發出珍珠粉

中醫有珍珠粉入藥的傳統,但人工養殖珍珠法在中國失傳了很長一段時間,卻於上世紀初在日本興起。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中國的藥用珍珠全靠從日本進口。1971年,吳宗文在四川省圖書館翻到了一本日本專家寫的介紹珍珠養殖的專著,如獲至寶,一邊看一邊急火火地抄,可到了圖書館閉館時間也只抄了幾頁。“書本來是不能借走的,我就跟他們磨,說我是安岳縣的,來成都一次不容易,最後他們同意借給我兩個月,我拿回家去,讓愛人給我全部抄完了。”按照這本手抄本“技術指南”,吳宗文利用本地的貝角無齒蚌養出了淡水養殖珍珠,還攻克了優質育珠蚌——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注意到,貝殼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發出的光澤與珍珠很相似,他想起貝殼和珍珠是“同質異形”。於是,他把貝殼裡像珍珠那樣有光澤的那一層留下來,用來製成粉。經多個權威機構檢驗,這種貝殼珍珠層粉和原來生產的珍珠粉相比,其成分幾乎沒有差異。在四川省衛生廳的核准下,使用這種“珍珠層粉”替代純珍珠粉製成的藥物在臨床實驗中獲得顯效率97%的結論,他由此起草了《珍珠層粉的藥用標準》,使珍珠層粉的價值首度載入藥典,填補了中國的空白。

鮎魚餵飼料 獲成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吳宗文在漁業方面的研究一直沒有放鬆。南方某種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無肌間刺,一直是餐桌上的美食。但該魚異常兇猛,經常大魚吃小魚,苗種成活率一般只有20%左右。他想到,把魚按大小分開養,每7天把魚按大小重新篩分一次,果然成活率大為提高。與此同時,在2007年,在全國政協常委劉漢元組織下,吳宗文與技術團隊攻關新型“綠色浮性飼料”,取代了傳統養殖飼料,不僅更適合魚的口味,明顯提高了魚的產量和品質,而且魚產生的糞便少,對環境的污染更小。該項技術成果被評為2010年成都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