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明(紅安籍烈士)

吳大明(紅安籍烈士)

吳大明 (1911-1946)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天台山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紅軍,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長徵到達陝北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二四四旅衛生部政治委員、營教導員。1939年後,任一二九師冀魯豫支隊第四大隊大隊長、回民支隊第十軍分區副司令員、衛河支隊第十軍分區司令員等職。抗戰勝利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十九旅旅長。1946年10月在山東巨野縣前線指揮戰鬥時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大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46
  • 職業:軍人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原名:吳俊生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吳大明
吳大明:(1911-1946)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任紅軍七十四師政治部宣傳員、幹事,先後參加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1934年11月任紅二十五軍學兵連總支書記,不久調任營教導員。長征途中,他參加過三要司、唐家河、袁家溝、洋縣石塔寺等戰鬥。1935年9月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任團政委、旅衛生部政委。抗日戰爭開始後,參加了平型關大戰。1939年,他奉命來山東,任冀魯豫軍區獨立大隊隊長、十九團團長,先後在楊得志指揮下,取得了曹縣青固集、單縣韋樓、劉莊集討頑戰役的勝利,後又連續攻克萬寨、徐鎮集、馬寨等日偽據點,對開闢魯西南革命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初至1945年8月,帶領十九團奔赴陝甘寧邊區,迎擊胡宗南發起的進犯,後又奉命回冀魯豫軍區,任魯西南軍區司令員、冀魯豫軍區旅長等職。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吳大明率十九旅先後參加李莊車站、曹縣大楊湖戰役。
9月29日,晉冀魯豫野戰軍二、三、六、七縱隊,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向進犯巨野龍、章縫的國民黨新五軍及整編十一師發起進攻,吳大明帶領十九旅在章縫集東向敵十一師突擊,不幸被敵炮彈炸傷,壯烈犧牲,時年35歲,遺體厝於獨山鄉陳胡同西“天齊廟”大殿內。葬於巨野天閣村天廟內,1952年移葬單縣“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劉伯承親筆題字“人民解放軍陣亡旅長吳大明烈士之墓”。劉伯承親自為其紀念碑書寫輓聯:“過草地、走雪山、披肝瀝膽救祖國;戰章縫,挫強敵,碧血丹心為人民。”

人物事跡

吳大明,原名吳俊生,1911年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豆腐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靠種幾畝山地養家餬口。他8歲給人家放牛,12歲學木匠,受盡了地主的壓迫,飽嘗了窮人的辛酸。
1927年11月,在八七會議精神指導下,中共鄂東特委領導了黃安、麻城等縣農民武裝起義,成立了工農政府,建立了工農革命鄂東軍。就在這時,吳大明當了少先隊員,打土豪、鬥地主,站崗放哨,幫助紅軍家屬種田。有一次,有個敵軍暗探,裝扮成串鄉的貨郎,妄圖混入根據地刺探情況。吳大明見他農不農,商不商,賊頭賊腦,東張西望,說話含含糊糊,橫豎不像個貨郎,便假裝給他指路,一直把這個傢伙引到工農政府,將其逮捕。為此,吳大明受到工農政府主席的表揚。這年冬天,吳大明參加了地方游擊隊,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4月,吳大明編在紅二十五軍七十四師政治部任宣傳員、幹事。
1932年6月,蔣介石為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向鄂豫皖根據地大舉進犯。吳大明的家鄉黃安縣城和七里坪區,無辜被屠殺者遍地皆是。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吳大明的父母躲進深山,結果活活地被餓死。參加紅軍的哥哥吳大河、弟弟吳大有和三個堂兄弟,在反“圍剿”中先後犧牲。三叔和另外兩個堂兄弟被國民黨抓去後慘遭殺害。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吳大明橫下一條心,跟著共產黨,跟著紅軍,將革命進行到底,即使豁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1933年初,吳大明調任紅二十五軍學兵連任指導員。
1934年11月,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紅二十五軍開始長征。這時,吳大明在紅二十五軍衛生部任黨總書記。不久,又調紅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任營教導員。
紅二十五軍經鄂北、豫西,擊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前堵後追,於12月到達陝西南部。隨後,粉碎了敵人兩次“圍剿”,創建了鄂豫陝游擊根據地,先後打了許多勝仗。
1935年7月,紅軍二十五軍奉命離開鄂豫陝游擊根據地,挺進甘肅。9月,紅二十五軍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與劉志丹領導的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會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吳大明任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二二五團政委。從此,他帶領全團轉戰於陝甘寧邊區。
1939年春,他奉命來山東,任冀魯豫軍區獨立大隊隊長。他率領部隊深入敵後,發動民眾,打擊日偽軍。
1940年春,吳大明又調任冀魯豫軍區新三旅八團任副團長。不久,日寇開始對冀魯豫邊區的清豐、南樂、滑縣、東明、曹縣、菏澤等地實行大“掃蕩”。為了更好地粉碎敵人的“鐵壁合圍”,他們白天分散隱蔽,夜晚尋機襲擊敵人。日軍想打卻找不到目標;想退又被打了伏擊。敵人像瞎子、聾子一樣,急得團團轉。通過襲擊和游擊戰,使敵人遭受到嚴重打擊。
先後三個月的反“掃蕩”,吳大明所率領的這個營戰績最大,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他被譽為“指揮靈活、很會打仗的指揮員”。後來,冀魯豫軍區以八團繳獲的馬匹為主,成立了一個騎兵連。
冀魯豫軍區部隊堅持敵後游擊戰爭,打擊了敵偽,發展了自己。同年7月,吳大明調任冀魯豫軍區七分區副司令員。1942年夏精兵簡政以後,吳大明又調教導第七旅二十一團任團長。在這兩年期間,在數次反“掃蕩”和反頑戰鬥中,吳大明率領部隊與兄弟部隊共同作戰,屢次取得勝利。
不久,我軍經過整編,吳大明調任冀魯豫軍區第十九團團長。該團是冀魯豫軍區的三個主力團之一,且以作戰勇猛而著稱。在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下,吳大明又率部配合兄弟部隊打了幾個漂亮仗,取得了第一次討頑戰役的勝利。
同年8月,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楊得志司令員的指揮下,舉行了第二次討頑戰役。戰役開始,吳大明帶領第十九團掩護第九團消滅了單縣土頑“常三”匪部。繼而又在單縣與李仙洲兩個師進行決戰。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全部占領了敵人的前沿陣地——河堤。正巧,楊得志司令員來到前線,看到吳大明正指揮部隊把敵人打得狼狽逃竄,屍橫遍野,就開心地笑了。
殘餘的敵人退到韋樓,企圖固守頑抗。吳大明隨即命令:“不讓敵人喘息,叫他們有來無回,狠狠地打!”戰鬥持續一晝夜,敵人大部被殲,只有少數殘匪逃到鐵路以南去了。
1943年秋,吳大明帶領第十九團與兄弟部隊緊密配合,在魯西南攻克徐鎮集據點,消滅敵偽聯隊司令部和一個騎兵團,摧毀封鎖線上十幾處碉堡後,前線指揮部接到上級通知:決定吳大明率領第十九團於拂曉前趕到范縣以西公路上伏擊敵人。吳大明帶領部隊連夜急行軍80餘里,到達預定地點做好戰鬥準備。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當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時,我軍第二十團首先在前面打響。敵人受到突然打擊,扭頭就跑。吳大明立即帶領部隊迎頭衝上去,堵住了敵人的退路。經過不到半個小時的戰鬥,除敵人一個營長隻身漏網外,兩個營的敵軍全部向我繳械投降。
1943年初冬,幾個縣的敵人向魯西南抗日根據地進犯。敵軍前面是騎兵,中間是坦克,後面是步兵,天上還有飛機配合,進行“鐵壁合圍”、“梳篦掃蕩”,妄圖一舉消滅我第十九團主力。根據上級首長指示,吳大明和政委各自帶領幾個連隊,運用游擊戰術和敵人進行周旋,搞得敵人進退兩難,精疲力盡,不得不拖著傷兵,拉著屍體撤退了。
1944年初,根據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率領第三、十一、十九、三十二團及回民支隊等前往陝甘寧邊區,去對付胡宗南發起的進犯。
部隊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越太行,跨同蒲,泅汾水,翻越棉山,突破了敵人層層封鎖,排除千難萬險,行程3000餘里,終於到達目的地——延安甘家鎮清泉溝。
清泉溝,到處是荒山野林,沒有人煙,除了三五九旅撤走前住過的幾個小土窯洞以外,沒有任何房舍。第十九團的大部分同志都露宿在幾條溝里。吳大明檢查了各連隊的駐地之後,親自帶領大家砍樹、搭棚子,很快就在清泉溝建立了部隊的新家園。
春耕季節,黨中央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吳大明代表團黨委向部隊作了動員報告,強調人民軍隊愛人民,為減輕人民的負擔,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建設邊區,做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會後,吳大明身先士卒,帶領部隊開荒種地,打窯洞、建房屋,養豬養羊。他還把全團會做木瓦工的戰士組織起來,親自帶領他們燒石灰、砍木料、燒磚瓦,並建起了飯堂、禮堂,還打了20多個窯洞。不到一年的大生產運動,使荒涼的山野變了樣,清泉溝呈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1945年8月初,為迎接抗日戰爭的勝利,黨中央決定組織延安大批軍政幹部奔赴前線。這時,吳大明回到冀魯豫軍區,被任命為魯西南軍分區司令員。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晉冀魯豫第七縱隊在河南濮陽成立,吳大明又調任七縱十九旅旅長。他對同志們很熱情,平時和同志們平等相處,沒有一點架子,常到戰士們中間去講故事,說笑話。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活躍起來。他雖然軍務很忙,身體又不好,但他始終不畏難,不悲觀,總是樂哈哈的,對革命事業充滿信心。
由於連續行軍作戰,吳大明的胃病經常發作,有時不斷吐酸水。戰士們見他身體日趨消瘦,都關心地問候他。他總是說:“沒事,不要緊。不打垮蔣介石,中國不解放,我是不休息的!”偵察員有時從敵占區搞到點好吃的送給他,他總婉言謝絕,並叫警衛員把東西送給傷病員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宣告無條件投降。為收復日偽軍盤踞的城市和據點,第十九旅奉命北上,一舉解放了嘉祥、巨野、濟寧等重鎮後,繼續向北推進,11月間解放了聊城等地。
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向解放區發起了全面進攻,並狂妄宣稱要在三至六個月內擊潰解放軍主力。根據地軍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奮起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為了打退敵人的猖狂進攻,中原野戰軍根據毛澤東關於牽制東路敵人、打擊西路敵人的指示,集中優勢兵力準備在菏澤、定陶一帶殲滅國民黨嫡系主力整編第三師。
9月3日,第七縱隊由楊勇司令員率領,在曹縣西北大楊湖、小楊湖一帶集結。敵整編第三師迅即向大楊湖撲來。第七縱隊主動撤到小張莊。敵人氣勢洶洶,又尾追而來。中原野戰軍首長遂決定給敵以沉重打擊。當天,敵整編第三師進至我預定地區時,我軍即迅速形成了對敵人的全面包圍。
深夜,一場殲敵整編第三師的戰鬥開始了。吳大明帶領本旅第五十六團攻殲小楊湖之敵;副旅長傅春早帶領第五十五團打小張莊;政委謝福林帶領第五十七團作為旅預備隊。天正下雨,吳大明帶著部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趟著泥水,很快布置好隊伍,向敵人發起攻擊。敵人憑著美式裝備進行頑抗。戰鬥持續了一夜,第二天拂曉,敵人重新組織隊伍,整連整營地向我軍反撲。吳大明不顧自己的安危,親臨前線指揮。
這次戰鬥,前後三天三夜,擊跨敵人五個營,活捉敵師參謀長一名、團長兩名,俘敵千餘人。在整個定陶戰役中,第十九旅和兄弟部隊一起,粉碎了敵人企圖圍殲冀魯豫主力部隊的陰謀,打擊了蔣介石的反動氣焰。
定陶戰役後,我軍有計畫地北撤,國民黨第十一師三十二團4000餘人尾隨我軍至巨野縣南部的章縫集。10月15日,晉冀魯豫第七縱隊司令員楊勇、政委張國華決定對這股敵人給予殲滅性的打擊。這天下午,第十九旅旅長吳大明從縱隊接受任務回來,立即召開了營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了縱隊首長的指示,並布置了具體作戰方案。然後他親自帶領營以上指揮員到前方察看地形。吳大明走在最前面,剛一出村,敵人一發炮彈飛來,在他身邊爆炸,吳大明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於當晚八、九點鐘犧牲。

人物紀念

吳大明犧牲後,晉冀魯豫第七縱領導同志參加了追悼會,張國華政委致悼詞 。他號召全體指戰員學習吳大明的革命精神,化悲痛為力量,在今後的戰鬥中多殺敵人,為吳大明報仇,為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報仇,為解放全中國英勇戰鬥。
1952年,吳大明烈士的遺骸移葬在單縣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劉伯承元帥親筆題詞:“人民解放軍陣亡旅長吳大明烈士之墓”,鑲嵌在吳大明烈士碑上。兩邊還鑲刻著一幅輓聯:“過草地,走雪山,披肝瀝膽救祖國;戰章縫,挫強敵,碧血丹心為人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