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琪

(1918---2006)江蘇崑山人,江蘇省美術館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十八歲時考入蘇州美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君琪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崑山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2006
吳君琪,解放初,八十年代以後作品,歷任,

吳君琪

1938年的戰火中,舉家逃難到上海,他在中國科學社《科學畫報》當美術編輯。後來又去無錫,以廣告美術為職業。解放後,他先後在蘇南農民畫報、蘇南人民出版社、江蘇省美術工作室、江蘇省美術館等單位。從事年畫、連環畫、宣傳畫、油畫、水粉畫、木雕等創作工作。

解放初

吳君琪先生以寫實手法的年畫、連環畫為其代表,代表作有《農忙託兒所》、《互助組下田》、《糧食問題》等,從1957年起,他嘗試著從西方現代藝術和古代敦煌壁畫中吸取營養,開始了繪畫裝飾性探索。曾轟動一時的水粉畫《採桑》、《運秧》、《拔秧》等,富於濃厚的水鄉風味和單純、概括、明快的裝飾性的探索。在當時的美術界尚不多見。而油畫《農具修配站》則是那一時期的油畫代表,當時引起了爭論和關注。有人認為是[形勢主義],其時只不過是打破了當時所謂[正統]的畫法模式而已,吸取了後期印象派以及表現主義的某些誇張手法,充分體現了先生開拓求新的創作思想。

八十年代以後作品

他傾心探求東西方繪畫的溶合,特別是在水粉畫方面形成了他鮮明的繪畫風格。由於他修養廣博、酷愛音樂,使他對繪畫的旋律與節奏、和諧與起伏、整體與局部等關係有著特別的敏感。由於他兼長多種繪畫形試,才有可能在他的水粉畫中,時而吸收油畫的厚重與交響效國,時而吸收水彩畫的滋潤淡雅,時而又吸收國畫的章法結構原理,使他的水粉畫面貌豐富多姿。代表作有《燈節》、《孔雀》、《女神》、《桐蔭》等。
2004年,先生將他的作品捐贈於江蘇省美術館。其中油畫9件,水粉畫9件,水墨1件,木雕2件,素描6件,這些都是一生的心血,已成為美術館的寶貴財富。先生歷經坎坷,文革中經受磨難,欣慰的是他對生活始終充滿樂觀,一生淡泊名利,這也使他有良好的心態面對藝術創作與研究。

歷任

上海《科學畫報》、蘇南《農民畫報》美術編輯,江蘇省美術工作室創作員,江蘇省美術館創作幹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