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華(著名版畫家)

吳光華(1933— ),著名版畫家。 1933年生於江西東鄉,曾用筆名:牧也、笑也、牧春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擅版畫、年畫、國畫及篆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光華
  • 出生地:江西東鄉
  • 出生日期:1933
  • 職業:版畫家
藝術簡歷,描述,

藝術簡歷

吳光華幼年時即對美術產生濃厚興趣、嘗刻竹筒、花卉,喜繪畫,曾拜鄉賢習書法繪畫,臨《芥子園畫譜》。
1950年進入江西陶瓷專業藝術學院,從事了三年的繪瓷生涯。
195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前身為杭州國立藝專,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入該校首屆版畫系學習,拜著名木刻家張漾兮門下,從此開始其輝煌的木刻生涯。
吳光華先生學生時代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華,張漾兮先生每憶及學院的版畫之路,對吳光華推崇備至,可謂“得意門生”,吳先生於學習之餘,已經開始了大量的木刻創作,如《把餘糧賣給國家》《村口》《新學》《花卉》等,均發表於各大報刊,其中《新學》參加“中國現代版畫展”,到亞、非、拉、歐等十幾個國家同時展出。並參加“全國第一屆青年美術作品展”“第二屆全國版畫展”。
1956年吳先生木刻走入輝煌時期,其年在艱苦的環境下創作了木刻連環畫《黨費》共三十八幀,王願堅佩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這本《黨費》被載入“中國新興版畫史冊”。
同年又創作了著名木刻《舞師圖》,被入選“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國際美展,展出於莫斯科,獲得了世界頂尖藝術大師的認可,一舉奪得了銀獎。(當時,一起獲獎的還有著名國畫大師黃胄的《洪荒風雪圖》)這是吳先生的榮耀,同時也是整個學院乃至中國美術界的榮耀。這件作品也開了中國版畫界在國際上獲獎的先河。
1959年“第七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國際美展,他再次送上了兩幅作品,均被入選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參展,其中作品《春》榮獲銅獎,兩次參加國際美展、兩次獲獎,為祖國爭了光,也為自己在中國版畫界奠定了應有的地位。
吳光華學生時還創作了木刻郵票《摘棉花》木刻《黃河漁民》等,均轟動一時。
自學院畢業後,即被分配到“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領導委以重任,進年畫、版畫創作室,自此以後,便開始了創作版畫、年畫的漫長曆程,同時,也被委以編審工作。期間創作了《朵朵棉花堆成山》《紅花江南》《春水一曲》《巧女創新圖》《漁女結網圖》《踏浪歸》《迎新娘》《太行山上話當年》《書記下田頭》(合作)《講革命故事》《志在山村》《好婆媳》《田間學藝》等等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及濃厚生活氣息的版畫或年畫作品。
1966年文革開始後,吳先生如所有知識分子、藝術家一樣遭受同樣的遭遇,但是越是在艱難的時期,越是錘鍊了一個藝術家的品德和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偉大素養,這為他後來進行的國畫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並打下堅實的基礎。其間吳先生並沒有忘記創作與對藝術的追求。
1975年被調上海藝術學院任教,主講年畫、宣傳畫創作,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才。直至1978年重回人美社,自此開始了其國畫的創作歷程。
吳先生作為畫家同時也是著名的編審,整理蒐集美術史料,為中國美術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一位被譽為“中國的梵谷”一代大師陳子莊先生,今日的斐聲畫壇,與吳先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先生於1979年即親往四川,蒐集整理陳子莊的相關資料,並向美術界,如周滄米、周昌谷等極力推崇陳子莊,事隨人願,幾年後,陳子莊便藝名聞天下。實至名歸,不負蒼生,實為幸事。
吳先生深愛著祖國的河山,隨著政治的春風拂來,吳先生用工筆重彩等國畫形式描繪了一幅幅祖國大好河山,《蘇州掘政園》《武當山》《上海豫園》《西嶽華山》《岳陽樓》等等。均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印成年畫,傳至千家萬戶。
吳先生平素勤勞刻苦,從事編輯工作“為他人做嫁衣裳”,如其筆名“牧春”一樣,像牛一般勤勤懇懇地耕耘著繪畫事業。他的腳跡遍布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即使為了聯繫書稿而走南闖北時,一定隨身攜帶畫具一本本速寫簿和一幅幅水墨寫生畫,正是他艱苦跋涉的印證,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幅幅壯美的畫篇。

描述

“十八繪瓷刻木,三十而年畫,四十後則國畫矣”此為吳先生藝術之履歷,勤耕不輟,辛酸起伏而矢志不渝,其版畫、年畫盛名當時,功於後世,其國畫自成一家,取法古今,融合中西,線條純熟厚重而不乏細膩,畫面質樸爽朗,師造化,天真自然一如其人。必終成畫壇一大家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