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棟

吳作棟

吳作棟(Goh Chok Tong),1941年5月20日出生於新加坡,新加坡第二任總理。

吳作棟1964年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一等經濟榮譽學位。1977年入選內閣,出任財政部資深部長。1990年起接任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1992年至2004年擔任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2004年8月12日正式辭去總理職位轉聘為國務資政。2011年5月14日吳作棟與李光耀和發表聯合聲明,雙雙宣布不進入政府新內閣。

吳作棟在1990年至2004年擔任新加坡總理的任期內,在政治方面,忠實實踐民主行政的理念,準予政治性社團的成立;開闢了網際網路論壇,創立了管委議員。在經濟方面早期積極推動“區域化政策”,帶領新加坡走出亞洲金融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作棟
  • 外文名:Goh Chok Tong
  • 國籍:新加坡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新加坡
  • 出生日期:1941年5月20日
  • 職業:政治家
  • 畢業院校:美國威廉斯學院
  • 主要成就:新加坡第二任總理
  • 身高:190CM
  • 愛好:游泳
  • 政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
  • 星座:金牛座
  • 祖籍:中國福建永春
人物經歷,為政舉措,政治方面,外交方面,經濟方面,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41年5月20日,吳作棟出生於新加坡,父親是福建永春縣湖洋鎮人,他小時候喜歡游泳。
1955年,吳作棟就讀於當地的公學性質的私立男校萊佛士書院,在校期間曾擔任萊佛士書院學生會主席。
1961年,吳作棟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習。
1964年,吳作棟獲得經濟學一等榮譽學位,同年開始任職於政府部門。
1966年,吳作棟赴美國威廉斯學院深造,獲得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職於新加坡海皇輪船公司。
1973年,吳作棟出任海皇輪船公司董事經理。
1976年,吳作棟獲得人民行動黨推薦參選馬林佰列選區國會議員並當選。
1977年,吳作棟入選內閣,出任財政部資深部長。
1979年,吳作棟成為人民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後先後出任過貿工部長、衛生部長和國防部長。
1989年,吳作棟擔任人民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
1990年,吳作棟接替李光耀,由全體內閣成員投票決定,出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
1992年12月,吳作棟接任人民行動黨秘書長(至2004年8月12日),帶領該黨贏得1997年、2001年兩次大選勝利。
2003年末,吳作棟宣布最快將在2004年中辭職,由副總理李顯龍接任。
2004年8月5日(新加坡國慶日),吳作棟用中文、英文、馬來文3種語言錄製了國慶演說,這也是他的告別演說。8月12日,吳作棟的辭呈正式生效,由副總理李顯龍接任總理職位,而吳作棟本人則轉聘為國務資政,並與前國務資政(現內閣資政)李光耀共同履行輔助政府決策的義務。由於李顯龍是李光耀之子,這項任命遭到很多質疑與擔憂。
2011年5月14日,新加坡第一任和第二任總理李光耀和吳作棟發表聯合聲明,雙雙宣布不進入政府新內閣。吳作棟轉受委為榮譽國務資政。
2013年4月7日上午,身任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的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與理事會一同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8年4月9日,博鰲論壇新一屆理事會決議,吳作棟離任理事將進入論壇諮詢委員會。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吳作棟從李光耀手中承繼了威權統治政體後,並沒有從事深化民主改革。他施展親民作風,強調協商,給新加坡人民比較自由的空間,鼓勵人民使用“正確管道”提出意見,但又不願意撤除政治地雷禁區。吳作棟上台後,忠實實踐民主行政的理念,在政策制定方面加強了與公眾的溝通協商,注重體現公眾的意願和感受,可以說是協商式的民主施政。
吳作棟處理國際雙邊事務,手腕不強,常常需要依賴李光耀出面。過去新馬關係緊張,吳作棟就需要靠李光耀出面,與前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談判。然而,在處理SARS方面,吳作棟政府高透明度,高效率的處理手法,為新加坡在國際社會上贏取崇高信譽。

外交方面

  • 訪問中國
1993年4月、1994年2月、1995年5月、1997年4月、2000年4月,2003年11月和2006年4月,吳作棟多次來華訪問。
2001年10月,吳作棟到中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7年4月23日至26日,吳作棟訪問中國並出席第二屆中博會開幕式。
2008年來華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

經濟方面

1993年,吳作棟政府積極推動“區域化政策”,動用國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投資亞洲區域,擴大新加坡經濟版圖。具體的說法是,新加坡資源匱乏,但可以通過海外投資而擁有海外資源,如馬來西亞的樹膠園,香港的電訊。但是,這些海外投資多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損失慘重。
1997年中葉,亞洲爆發金融危機,新加坡經濟就此陷入泥沼,面對獨立以來最嚴重的國際競爭定位危機,經濟欲振乏力,近乎7年的時間,吳作棟政府束手無良策,不得不由“資政”李光耀出馬應對,吳作棟的領導威信面臨嚴峻挑戰,此時他便萌生退意。但吳作棟表示,雖然已經到了他交權的時候,但新加坡經濟處在困難時期,而且經濟成長率低,甚至出現萎縮,所以要到新加坡經濟穩定,並出現增長後才移交政府權力。

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吳作棟的祖父是一個小商人,早年從福建泉州移民新加坡。吳作棟12歲時,其父親便去世了,他的二叔在一個餅乾廠當工人,並負責照顧整個大家庭。
吳作棟生活照吳作棟生活照
  • 婚姻家庭
1965年,吳作棟與身為律師的中學同學陳子玲結婚,他們育有一對雙胞胎兒女。

人物評價

吳作棟的個人成長帶有許多儒家傳統的烙印,這種情況不僅體現在他自身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而且在他成為新加坡領導人之後還影響其執政的理念和作風。(《不可不知的東協十國》)
吳作棟的治國方式中,他比較像一個大家庭中的兄長,沒有父親那樣的威嚴,他與其他弟兄們之間的地位是比較平等的,因此,他不得不採取平等協商的方式來治理國家。也就是說吳作棟更多地把平等、自由、民主、協商的因子融入到他的行政實踐里,施行的是一種民主行政的理念。
吳作棟出任總理之後,繼續推行李光耀的內外政策,但又有自已獨到的見解。他強調以親善、開放、協商的態度與社會各階層共商國事,同時採取系列迎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政策措施,如發展教育、解決緒構性失業、大量出售商店使商者有其屋等等,這些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