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識

含識

詞語·含識

【拼音】:hán shí

【注音】:ㄏㄢˊ ㄕㄧˊ

【解釋】:佛教語。謂有意識、有感情的生物,即眾生。

【出處】:南朝 梁簡文帝 《馬寶頌》:“愍含識,資惠命,引蒼生,歸法性。” 隋煬帝 《寶台經藏願文》:“開發含識,濟渡群生。”

【示例】:《南史·梁紀上·高祖武帝》:“於是祈告天地宗廟,以去殺之理,欲被之含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含識
  • 拼音:hán shí
  • 注音:ㄏㄢˊ ㄕㄧˊ
  • 解釋:有意識、有感情的生物
佛教用語,術語,

佛教用語

梵語 sattva,巴利語 satta。音譯薩埵。意譯有情、眾生。即指含有心識之有情眾生。指一切生物。又作含靈、含生、含類、含情、稟識。以一切眾生皆有心識,故稱含識;此總攝六道之有情眾生。四十華嚴卷二(大一○·六七○中):“普轉妙法輪,利益諸含識。”大寶積經卷三十七(大一一·二一五中):“假使三界諸含靈,一切變成聲聞眾。”(俱舍論卷十二、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四之一)p2833
FROM:【佛光大辭典】

術語

含有心識者,即有情也。行事鈔資持記上四之一曰:‘心依色中,名為含識,總攝六道有情之眾。’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