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權消費

含權消費

含權消費就是讓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同時,獲得了一個權益,同時在參與自己消費的產品推薦和服務消費者的時候,還可以參與這款產品所帶來的利潤的分配。當你成為這款產品的消費會員時,你的消費者身份也發生了一點變化,變成了一個消費商,你可以讓更多的人都來參與這種有償的消費,並且提供相應的服務,以取得消費者的倍增,從而獲得更多的商家返還的消費利潤的分配,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基本介紹

定義,內涵,意義,實施,可能性,原則,實行,理論解析,直銷區別,特點,特點,特點,出處,權責利,質疑,評價,

定義

含權消費是指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獲得產品的權利一種新型的消費模式。如:對產品的使用權、知情權、推廣獲利等權利;包括退貨權、賠償權,三天包換、七天包退、假一賠十等而且有些權利有相關法律法規明文規定。在二十世紀,含權消費的定義在於:廠家賦予了消費者獲得返利的權利:你購買產品,廠家給與一定的折扣,或者你與人分享(推廣)廠家的產品達成消費,獲得提成等形式的返利;在二十一世紀,含權消費當有更嚴格的定義:消費者參與廠家利潤的分配,只要你購買了廠家的產品,不管你是否繼續消費或分享(推廣)廠家的產品,你在某種範圍或程度上都已經參與了廠家利潤的分配。這必將引起一場消費領域的革命。目前含權消費典型代表企業有:香港MDG國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MDG國際
此公司已經重組,成為正式的直銷公司。

內涵

含權消費者的權、責、利:有知情權。對應的責任有消費、了解、使用產品的責任,並獲得折扣;有傳播權。通過有誠信的宣傳獲得商家的佣金;有推廣權。通過相應的服務取得商家返還的服務佣金,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找到了平衡。因此,在獲得這些權益時,我們的消費行為就轉換成了消費投資、消費資本。這裡有兩個含義:
1、消費投資——通過消費,而派生了功能性“投資”並獲得終生的經濟權益。
2、消費資本——通過消費,參與社會物質財富的再分配。
消費與投資,是社會經濟範疇內兩個不同的領域。 含權消費將使這兩個不同的經濟領域有機的統一起來。消費派生了“投資”,“投資”蘊涵於消費。消費與投資的結合,在經濟領域裡是一個跨時代的進步,他使買賣關係由對立逐漸走向統一。
含權消費,如果你是一位普通的消費者,你就可以了解到你的消費本身就是一種投資,不單購買的服務和產品物有所值,而且還能從企業中獲得持續的利潤,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如果你是一位企業家,你就可以從中找到擴大市場和解決資金短缺的方法,而不再為企業的發展和市場銷售而苦惱;如果你是一位地方官員,你就可以找到加速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你是一位大領導,你就可以從中找到解決行業、部門甚至經濟全局的一把金鑰匙!

意義

1、含權消費,將會有力地拉動終端消費,擴大消費規模,提高全社會的消費水平和消費層次,培養科學的消費理財意識,帶動整個消費觀念的革命。
2、含權消費,必將不可估量地開掘出巨大的民間消費資本寶藏,讓最龐大的民間儲蓄,去洗刷商品經濟的桎梏,去催化生產和流通領域。讓整個社會再生產走上一個新的台階。總之,“含權消費”,將使無限的消費資本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
3、含權消費,將使普通人正常的消費參與社會資本的流動成為可能,使普通人擁有一定量的生產資料成為可能。在奴隸制時代,有1%的人擁有99%的生產資料;在農業時代,有10%的人擁有90%的生產資料;在工業時代,有20%的人擁有80%的生產資料;那么,在網際網路時代,會不會出現有30%的人擁有70%的生產資料呢?

實施

可能性

商品的零售價格=生產成本+利潤+流通成本+商業利潤+廣告成本+稅收。如何減少商品流通過程的中間環節以及廣告成本的開支,已成為當代經濟領域裡,商家們潛心研究的焦點。

原則

在含權消費商業模式下,企業所銷售之商品,以不偏離市場零售價為原則。所謂不偏離市場零售價,是指在相同的品牌、相同的型號、相同的質量、相同的服務之前提下,其零售價格不偏離零售市場的平均價格。離開這個原則,含權消費將失去其實際意義。

實行

含權消費的實施就是在連鎖專賣的基礎上,把批發環節以及廣告開支中的一部分價值,回歸消費者。連鎖專賣的優越性就在於面向終端、直復行銷。減少商品流通過程中許多批發環節,節約了龐大的行銷開支。行銷開支的節約,為消費價值的回歸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理論解析

含權消費理論發現了生產和消費直接聯動理論基礎,發現了社會財富增長的源頭,它極大地豐富了市場經濟理論學說。含權消費是一種新文化,新生產力,新商業模式,它徹底打破了傳統的純消費觀念,變消費奴隸為消費上帝,變被動消費為主動消費,它充分代表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同時,含權消費讓消費者大眾真正揚眉吐氣,興高采烈,受人尊敬,真正成為新時代的主人,真正成為生產消費者。含權消費的多功能,高效率,不僅體現了消費創收的實效,更讓我們進入了一個消費新時代
含權消費理論的建立,一定能夠突破消費瓶頸,消費價值槓桿一定能讓消費能力得以提升和倍增,並最終鎖定終端消費者。由此被帶動起來的消費能力是巨大的,空前的。未來,消費者將告別到哪一家企業去選購產品的作法,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到直銷超市去選購自己喜好的產品。到那時,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將和含權消費緊密相連,直銷將變得越來越輕鬆,消費也將變得越來越容易。人們期盼的是更快更多的消費,更高更精的消費,更全更美的消費。含權消費帶給人們的利益和樂趣,讓含權消費得以完全實現,讓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源得到更為充分和廣泛的利用!
含權消費理論倡導消費價值回歸。消費是社會最基本的行為,人人都要生活,人人都要消費。同時,人人都在創造價值,因而,人人都應該享受到消費帶來的利益和好處,這就如同打工一定要有薪金報酬一樣。如果消費者能夠享受到這種消費利益,就能從消費中不斷產生出新的更大的消費熱情,如果消費者不能享受到這種消費利益,自然不願意再消費,多消費。因此,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平添了一項新內容:消費獲利。這樣一來,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內涵將更加完整,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含權消費集中反映了利益訴求,也是消費者至高無上的權力,是對“消費者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的最完美詮釋。

直銷區別

含權消費和直銷的最大的區別就是消費的“消”和銷售的“銷”,從三個特點比較:

特點

含權消費的產品是主動消費品(必需品,易耗品),而直銷的產品是被動消費品(奢侈品);比如說:生活日用品的消費,是生活的必需品,不用不行的,消費者會去主動消費,不用刻意的去推銷;而直銷的產品大多數是生活的奢侈品,營養保健品等,可以吃也可以不吃的,是提高生活水平,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的,不是必需品,所以要設法去說服消費者,被動的消費給消費者帶來了壓力;

特點

含權消費的產品的價格不偏離市場價格(零售價)的原則,在同類產品中價格低於市場平均價,吸引消費者直接消費,主動消費,只要告訴他們比市場價便宜,就很有吸引力了;而直銷的產品的價格往往還高於市場價,經銷商要把產品的附加值誇大宣傳,強勢推廣,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特點

含權消費是消費者通過消費產品的同時獲得了傳播和服務的權利,通過傳播自己消費的產品和提供服務獲取商家的返利(服務佣金)實現消費價值的回歸;而直銷的獲利方法就是銷售產品,直銷商代替了傳統的產品流通過程中的中間環節,通過經銷商的銷售行為實現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連線的,(是傳統行業中的小代理、大代理、總代理等大大小小的批發商),直銷商賺取了這個過程中的流通成本,直接賺取了產品從生產商到消費者之間的差價,而產品的價格並沒有降低,甚至還要高些。因此,含權消費決不是直銷!簡單的說,含權消費就是讓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同時,獲得了一個權益,同時在參與自己消費的產品推薦和服務消費者的時候,還可以參與這款產品所帶來的利潤的分配。當你成為這款產品的消費會員時,你的消費者身份也發生了一點變化,變成了一個消費商,你可以讓更多的人都來參與這種有償的消費,並且提供相應的服務,以取得消費者的倍增,從而獲得更多的商家返還的消費利潤的分配,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出處

這套理論是由世界新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瑜教授於2005年提出,其核心理論是“消費者在購買企業的商品後,企業把消費者的消費視為對企業的投資,並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把企業利潤按一定比例返還給消費者;這意味著,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成為資本家。”陳瑜教授也表示,按照他提出的“消費資本化理論”,可以完全和實現對傳銷的改造,從而“收編8000萬傳銷難民”。
這樣的言論一出,正四處尋覓生路的各路多層次直銷怨民、非法傳銷難民、非法集資災民們如遇知音,“消費資本論”也就迅速成為這些人的庇護傘。經筆者調查得知,大打“消費資本論”牌的公司,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廣西永乾集團。

權責利

1、有知情權:對應的責任有消費、了解、使用產品的責任,並獲得折扣。
2、有傳播權:通過有誠信的宣傳獲得商家的佣金。
3、有推廣權:通過相應的服務取得商家返還的服務佣金,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找到了平衡。
因此,在獲得這些權益時,我們的消費行為就轉換成了消費投資、消費資本;這裡有兩個含義:
1、通過消費,衍生出了一個功能,就是“投資”並獲得了終生的經濟權益:
2、通過消費,參與了社會物質財富的再分配:
因為是消費創造了財富,是的,每個人為了生存必須去買生活用品,大多數人都在遵循著一個生活規律,勞動,賺錢,買東西,周而復始的,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就創造了財富,消費拉動了經濟,是利潤的增長點,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消費,產品的價值就無法實現!所以:
1、消費,它催生了使用價值,完成了社會資本的原始積累
2、消費,賦予了勞動力的價值,形成了勞動力的市場;
3、消費,成就了社會物質財富的再生產重複生產,消耗品);
4、消費,開拓了商品經濟,牽動了商品流通;
5、消費,造就了金融業及其市場的發育,帶動了社會資本的流動;

質疑

目前,伴隨著學界對這一理論的認真研究和這一理論在實踐中的套用所帶來的一些問題,“消費資本化”理論也引發了一些強烈的質疑與批評。馬克思關於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是在研究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這一原理在中國的當今社會沒有過時。馬克思的這一理論告訴我們: (1)消費對經濟成長有拉動作用,但它不是直接拉動,而是通過消費誘導其他需求對經濟成長間接拉動,個人的資本積累不會在消費中產生。(2)消費不可能成為一種投資行為。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裡面,消費與投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是兩個不同的經濟行為。生產者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的是產品效用最大化和價格最小化,如果把兩者硬是“揉”在一起,就象硬是把水和油攪在一起並不能融合一樣,是不可能產生富人和窮人一起致富的“和諧”局面的。(3)不管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積累的資本都是剩餘價值的資本化,而消費行為的本身並不能創造剩餘價值,因而不可能轉化為資本。因此,所謂的“消費資本化”理論的假設前提是錯誤的,其核心內容也是不科學的。這個理論還混淆了企業對消費者服務的一些做法與投資回報的區別。說消費行為是一種投資行為,消費也可以“資本化”,並且可以促進企業的利潤最大化,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謬論”。

評價

“消費資本化”理論從2005年初步提出至今,走過了四個年頭。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打量和透視這一理論,並給予了見仁見智的評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四年的時間不算長,但這一理論的正誤及其在實踐中的價值似乎已能初見端倪。有人曾評說,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對於“消費資本化”理論的危害性都會看得很清楚,也正因為如此,這個理論至今沒有引起學界的深入探究。筆者注意到,與提出者本人對這一理論的高度自我評價相比,至今為止,學者對其理論的科學性給出肯定的回應不多,倒是質疑聲與批評聲較好地體現了一種深度的科學思考與理性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