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漢字)

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吞是一個漢字,拼音為tūn,筆順讀寫:橫橫撇捺豎折橫。常解釋為。不嚼或不細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氣吞山河。忍氣吞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吞
  • 拼音:tūn
  • 注音:ㄊㄨㄣ
  • 反義詞:吐
基本信息,部首信息,編碼信息,字形結構,基本解釋,音韻參考,詳細解釋,動詞性,形容詞性,漢語大字典,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相關詞語,

基本信息

部首信息

部首:口
部首筆畫:3
總筆畫:7
康熙字典筆畫( 吞:7; )
首尾分解查字:天口(tiankou)

編碼信息

五筆86:GDKF
五筆98:GDKF
倉頡:HKR
四角號碼:10608
UniCode:U+541E
規範漢字編號:0607
筆順編號:1134251
筆順讀寫:撇橫撇捺豎折橫
音序:T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天口
漢字部件分解: 天口
筆順編號: 1134251
筆順讀寫: 撇橫撇捺豎折橫

基本解釋

tūn
不嚼或不細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氣吞山河。忍氣吞聲
食物:雲吞(tūn)
兼併,侵占:吞沒(mò).吞併.吞蝕。

音韻參考

[ 廣 韻 ]:吐根切,上平24痕,tūn,臻開一平痕透
[ 平水韻 ]:上平十三元
[ 唐 音 ]:*tən
[ 國 語 ]:tūn
[ 粵 語 ]:tan1
[ 閩南語 ]:thun1

詳細解釋

動詞性

1、形聲。從口,天聲。本義:咽下
吞,咽也。——《說文
吞舟大魚也。——《後漢書·杜篤傳》注
長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與風水相吞吐。——宋·蘇軾《石鐘山記》
氣吞萬里如虎。——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毀嗓子);吞舌(閉口結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吞刀刮腸(喻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氣概豪邁);吞咀(吞食);吞下一條鱔魚
2、吞併,消滅掉
吞,滅也。——《廣雅》
兼有吞周之意。——《戰國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辭·天問》
吞二周。——漢·賈誼過秦論
又如:吞樓(侵吞);吞奪(侵吞掠奪);吞據(吞併,占據);吞聲忍氣(強忍氣憤而不出聲);吞聲忍淚(形容強忍悲傷);吞聲飲恨(抱恨無言);吞哀(隱忍悲傷)
3、容納
吞若雲夢者八九。——司馬相如《子虛賦》
4、忍受
氣斷聲吞。——《聊齋異·促織》
又如:吞恨

形容詞性

痴呆
燈窗苦吟,寒酸撒吞。——湯顯祖《牡丹亭·腐嘆》

漢語大字典

[①][tūn]
[《廣韻》吐根切,平痕,透。]
亦作“呑1”。
(1)咽下。
(2)兼併,消滅。
(3)涵容;容納。
(4)隱忍。
(5)壓倒;超過。
(6)呆,痴。
(7)借作“褪”(tùn)。使穿著的衣服部分地脫離身體。
[②][tiān]
[《廣韻》他前切,平先,透。]
亦作“呑2”。
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音。《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又《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注》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
又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說文解字

吞,[土根切 ],咽也。從口天聲。

說文解字注

(吞)咽也。今人以吞吐對舉。據此則咽本名吞。俗雲吞是也。猶之本名咽。平聲。今人以為下咽字。一見切。從口。天聲。土根切。古音在十二部。

相關詞語

·鰲擲鯨吞 ·八九吞 ·半吞半吐 ·包吞 ·併吞 ·蠶食鯨吞 ·獨吞 ·杜口吞聲 ·餓虎吞羊 ·負重吞污 ·港口吞吐能 ·鶻侖吞 ·鶻侖吞棗 ·豪吞 ·欱吞 ·齕吞 ·虎踞鯨吞 ·渾掄吞棗
鰲擲鯨吞 ·半吞半吐 ·蠶食鯨吞 ·杜口吞聲 ·餓虎吞羊 ·負重吞污 ·鶻侖吞棗 ·囫圇吞棗 ·虎踞鯨吞 ·渾掄吞棗 ·渾淪吞棗 ·活剝生吞 ·鯨吞蠶食 ·鯨吞虎噬 ·鯨吞蛇噬 ·狼吞虎餐 ·狼吞虎噬 ·狼吞虎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