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語出先秦·荀況荀子·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意思是說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塗,行為也就沒有過失。

基本介紹

  • 語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出處:《勸學》
  • 朝代:先秦
  • 作者:荀子
  • 主張:制天命而用之
  • 譽稱:思想家,文學家等
講解,原文,譯文,詞語解釋,古今異義,作者生平,荀子其人,早年遊學,中年入秦,帝王之術,

講解

原文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

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並且行為不會有過錯了。

詞語解釋

繩:這裡指墨線。
直:形容詞作名詞,變直。
就:接近。
金:古義為刀劍等金屬製品。
礪:磨刀石。
君子:這裡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博學:古義為廣泛地學習。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參省(xǐng)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叄”,多次。省,省察。乎,介詞,相當於“於”,對。
知:通“智”,智慧機智。
明:明達。

古今異義

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荀子荀子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參 古義:驗,檢查。
今義:參加,參考。
特殊句式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是狀語(介賓短語或介詞結構)後置句,正常語序是:君子博學而日乎己參省。譯為: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
觀點相近句舉例
《論語》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作者生平

荀子其人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後世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其為孫卿。漢族,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死後葬於蘭陵。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性善論比較,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早年遊學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錄了他的生平。荀(xún)子於五十歲始來遊學於齊,至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來被逸而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為他的兩名弟子為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有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猛烈抨擊。
荀子是第一個使用賦的名稱和用問答體寫賦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稱為“辭賦之祖”。

中年入秦

在此期間,他曾入秦,稱秦國“治之至也”。又到過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面前。最後老死於楚國。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
漢初政治家科學家張蒼均為其門下高足。著作集為《荀子》(唐代楊倞為其作注,因為荀子受歷代學者的抨擊,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據學興盛,注釋校訂者才增加。現代研究荀子的學者也較古代為多,包括清代王先謙,民國時代的梁啟雄。 清末學者譚嗣同,在他的《仁學》中這樣評價:(中國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勸學》)。

帝王之術

據《史記》記載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荀子的“帝王之術”,通過李斯後來的實踐,體現出來。北宋蘇軾在《荀卿論》中說:“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