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下士

禮賢下士

禮賢下士是一個成語,讀音是lǐ xián xià shì,意思是指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屬於褒義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賢下士
  •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釋:對待有禮貌
  • 出處:《新唐書·李勉傳》
釋義,出處,典故,用法,詞語辨析,相關連結,

釋義

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
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
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
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結交那些有才德的人,使其為自己效勞。泛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自己的身份,用非常尊重和禮貌的方式來對待地位比自己低但非常有才華的人。使之為己效勞,此方法一度成為招賢納士的良方
指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

出處

《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
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二回:“仁兄禮賢下士,結納豪傑,名聞寰海,誰不欽敬!”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我今天看見了一位禮賢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絕少的了。”
郭沫若歷史人物》:“看他的很能收攬民心,禮賢下士,而又能敢作敢為的那一貫作風。”

典故

齊桓公禮賢下士的事頗多,在此僅舉一二:《新序·雜事》載,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託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能輕視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縱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哪裡又敢傲視霸主呢?”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又據《管子·小問》載,一天,桓公與管仲在宮內商討要征伐莒國的事,還沒行動,已在外面傳開。桓公氣憤地對管仲說:“我與仲父閉門謀劃伐莒,沒有行動就傳聞於外,這是什麼原因?”管仲曰:“宮中必有聖人。”桓公尋思了一下,說:“是的,白天雇來幹事的人中,有一個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東郭郵,等他來到齊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請到上位坐下,詢問他說:“你是說出我要伐莒的嗎?”東郭郵果敢地說:“是的,是我。”桓公說:“我密謀欲伐莒,而您卻言伐莒,是何原因?”東郭郵回答:“我聽說過,君子善於謀劃,而小人善於推測。這是我推測出來的。”桓公又問:“你是如何推測出的?”東郭郵說:“我聽說君子有三種表情,悠悠欣喜是慶典的表情,憂鬱清冷是服喪的表情,紅光滿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見君主在台上坐著紅光滿面,精神煥發,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長出氣卻沒有聲,看口型應是言莒國,君主舉起手遠旨,也是指向著莒國的方向,我私下認為小諸侯國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國,因此,我斷定你是在謀劃伐莒。”桓公聽言欣喜他說:“好!你從細微的表情和動作上斷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謀事。”不久,齊桓公就提拔了東郭郵,委以重任。總上所述,正是齊桓公禮賢下士,選賢任能,才為其霸業蓄備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詞語辨析

【正音】士;讀作“shì”。
【辨形】士;不能寫作“土”。
【成語性質】褒義詞
【近義詞】彬彬有禮、以禮待人
【反義詞】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英文翻譯】honour worthy men of letters

相關連結

劉向說苑·尊賢》:“孔子閒居,喟然而嘆曰:“銅鞮伯華而無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願聞其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則可,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則可,夫有道又誰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聞之:以眾攻寡,而無不消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豈無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於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