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辯

名辯

名辯是先秦思想家闈繞“名”的性質、內容、相互關係等問題展開的辯論以及關於“辯”的理論研究。春秋戰圍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生大變革,名實“相怨”、“散亂”。鄧析一方面作《竹刑》,主張“按實定名”、“循名責實”(《鄧析子.無厚》),另一方面義站在十民一邊“操兩可之說,沒無窮之辭”(劉向《校敘》),教他們刑名訴訟之法,“學訟者不可勝數”,從而首開先秦名辯之風氣一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便以主觀的倫理概念為標準,強凋為政必先正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名辯
  • 注音:ming bian
  • 釋義:先秦思想家關於名實問題的論辯
  • 出處:《墨子· 小取》
【詞語】:名辯
【注音】:ming bian
【釋義】:先秦思想家關於名實問題的論辯。春秋時,孔子主張“正名”,老子主張“無名”,戰國初墨子提出“取實予名”儒道墨三家開始在名實關係問題上展開了爭辯。戰國中葉,名辯之風大盛,出現了以惠施·公孫龍兩家為代表的“堅白同異之辯”的“名家諸流”,對名實關係作了詳細的論述。後期墨家在總結自然科學和批判地吸收各派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名舉實”的原則,對於辯說的任務,原則和方法都有精密的研究,具體指出“辯”的任務是:“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理利害,決嫌疑。”(《墨子· 小取》)荀子並把名辯的基本問題具體分析為“名,辭,辯說”三方面。他們對中國國代邏輯學的建立作了重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