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內閣

名流內閣

名流內閣,指1913年7月31日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任命中國進步黨領袖熊希齡組成的內閣。

該內閣於1913年9月11日正式組成,1914年2月12日被袁世凱解散,由孫寶琦內閣取而代之,前後共存在5個月。

內閣名單:熊希齡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外交總長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啟鈐、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冠雄,教育總長汪大燮、司法總長梁啓超、交通總長周自齊、農林總長兼工商總長張謇。

名流內閣,內閣名單,相關介紹,國務總理熊希齡組成“名流內閣”,郭沫若和“名流內閣”第三廳,

名流內閣

名流內閣,指1913年7月31日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任命中國進步黨領袖熊希齡組成的內閣。該內閣於1913年9月11日正式組成,1914年2月12日被袁世凱解散,由孫寶琦內閣取而代之,前後共存在5個月。

內閣名單

熊希齡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外交總長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啟鈐、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冠雄,教育總長汪大燮、司法總長梁啓超、交通總長周自齊、農林總長兼工商總長張謇。

相關介紹

國務總理熊希齡組成“名流內閣”

名流內閣
1913年9月11日,熊希齡內閣正式成立,熊希齡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其他總長是:外交孫寶琦,內務朱啟鈐,陸軍段祺瑞,海軍冠雄,教育汪大燮,司法梁啓超,交通周自齊,農林、工商張謇。國民黨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利用以中間派自居的進步黨作為實現帝制復辟的工具。7月 ,他授命進步黨名譽理事熊希齡組閣。進步黨受寵若驚,企圖乘此擴張黨勢,組成一個完全的政黨內閣。梁啓超便擬定內政、外交、軍事、實業、行政、教育等方面的施政綱要。但袁世凱把持陸軍、內務和外交等要害部門,熊希齡只拉進梁啓超、汪大燮和張謇,組成所謂“名流內閣”。

郭沫若和“名流內閣”第三廳

抗戰初期,周恩來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是國共合作的一件大事。政治部下設的第三廳是主管宣傳工作的。當時,我黨提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要通過第三廳,來推動抗日救亡文化宣傳運動,喚起廣大民眾進行全面抗戰,突破國民黨的片面抗戰。
郭沫若和文化界許多進步人士,最初都不願意去這樣一個機構工作。周恩來耐心地做了很多說服工作可以利用第三廳這個招牌為全面抗戰做許多事。周恩來對郭沫若說,“我們可不要把宣傳工作看得太菲薄了”,如果能把宣傳、慰勞、教育緊緊打成一片,至少可以抵消頑固派一部分顛倒黑白的宣傳活動。正像當時任第三廳主任秘書的陽翰笙回憶的,“開始,大家都不願意去三廳,但周恩來告誡我們,到第三廳去,不是去當官,而是去工作,去鬥爭,是一種非常尖銳複雜的鬥爭,我們還是去了。郭老任廳長,我在郭老領導下工作。實際上,我們都是在恩來同志和長江局領導下工作。”郭沫若想以公開的共產黨員身份在三廳工作,周恩來勸他服從黨的需要,以進步文化人士的身份出任廳長。並要他說服田漢、胡愈之也到第三廳工作。
日寇大規模入侵,一個個城市被攻陷,國民政府臨時退到武漢。1938年上半年,第三廳在武漢成立,下設三個處,每處三個科。郭沫若出面請到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文化名人。三個處長中胡愈之主管一般宣傳工作,田漢主管藝術宣傳,范壽康主管對外和對敵宣傳。洪深是六處第一科科長,負責戲劇音樂宣傳。馮乃超是七處第三科科長,負責對日檔案起草,協助鹿地亘的“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七處第二科科長董維健是留美博士,第一科科長杜國庠是日本京都大學學士,馮乃超是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的高才生。還有金山、趙丹、冼星海、鄭君里、張樂平、李可染、葉淺予、傅抱石、張曙等,這些知名演員、教授、導演、畫家、音樂家、作家,為抗戰不計個人榮辱,放棄高薪和舒適的生活,以一己之長投身各種形式的民眾動員。第三廳最盛時有兩千多人,聚集的名流不下百人,“名流內閣”的雅號由此而來。
第三廳有10個抗敵演劇隊,4個抗敵宣傳隊,3個電影放映隊,1個漫畫宣傳隊,還有著名的“孩子劇團”、和“新安旅行團”,還有戰地慰勞總會、寒衣委員會。
為了動員全國的老百姓,陷侵略者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第三廳剛剛成立幾天,就在武漢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宣傳周。開幕當天,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發表文章。第一天,文字宣傳日;第二天,口頭宣傳日;第三天,歌詠日;第四天,美術日;第五天,戲劇日;第六天,電影日;第七天,遊行示威日。宣傳深入到工廠、農村、前線、戰壕。北伐時曾盛極一時的武漢,經過十年內戰,有人說變成了一座死城,宣傳周把睡獅喚醒了,幾十萬勞苦民眾無比熱情地參與各種活動。
兩個多月後,“七七事變”一周年,第三廳又組織了紀念抗戰一周年宣傳周。據郭沫若回憶,其中的“七七”獻金活動感人淚下。當時,國民政府政治部主任陳誠強烈反對獻金活動,他對郭沫若說“不行這一項一定會大失敗哪裡有人來給你獻金呢?有錢的人不會到台上來獻,沒錢的人根本不會來獻。”第三廳成立前,國民政府政治部搞過3天募捐,一共募得4千元。結果,民眾的抗日熱忱使獻金破天荒的成功。“五座固定的獻金台、三座流動的獻金台,掀翻了整個武漢三鎮。獻金人群,每天從早到晚川流不息地朝台上涌。”郭老說,“簡直是狂了。”五天募捐100萬法幣,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數目。
獻金的主要人物是誰呢?是擦皮鞋的孩子、黃包車夫、碼頭工人、老媽子、澡堂擦背的、餐館跑堂的,甚至還有叫花子。乞丐教養所全體乞丐捐出一天的一伙食費。第三廳下屬的孩子劇團的小演員李少清,和街上擦皮鞋的孩子交朋友,一起擦皮鞋,又講抗日道理。窮孩子商量好,獻出一天擦皮鞋的錢支援抗戰。當擦皮鞋孩子的代表捧著一堆零錢送到獻金台時,四周民眾拚命鼓掌,好多人眼淚止不住滾下來。老百姓有的獻了一次又一次,有的獻了十次二十次。不僅如此,好多人還跳上台子極熱心地做義務宣傳。5天中,很多民眾義務宣傳員喊破了嗓子。郭老說“那些時日的武漢報紙保存著極豐富的、令人感激得流淚的紀錄。”
周恩來把當月的副部長薪水240元全部獻出。毛澤東從延安打電報,獻出他的國民參政員的月薪。
馮乃超當年曾負責把這次獻金賬目的報告編輯成書。郭沫若說,這書,“我認為是最寶貴的記錄,這是真真實實人民的行狀,其中浸潤著多少愛國者的寶貴心血呀誰有這本書,我希望不要輕視了它,不要以為只是一些市井小民的零碎帳目而任意把它扔掉。認真說,假如今天誰還保存著這本書,我倒要奉勸他,把它當成國寶,子子孫孫永保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