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世俗

綜觀古今,姓名在世俗生活中溶解衍化的程度,恐怕莫過於當前吧?褒之者言之錚錚,認定這種現象連同名片滿天飛一起,構成了姓名文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大顯身手的燦然景觀。

當某一個真實人物或藝術形象在民眾中引起特別反響時,原先僅作為其個人特稱的姓名或其它形式的稱謂(如表字、綽號等),就有可能轉化成一種公共符號,用以代表或者指稱某一種社會特徵或事象。比如趙飛燕和楊貴妃,原本是漢唐兩個不同朝代的貴婦特稱,因為史書上有關她們體態身段的記載,已經在人們心目中造成很大影響,於是她們的姓名就從個人符號轉化成分別指稱美女身形瘦弱和豐腴的公共符號。
比如,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一個歷史人物的姓名,在中國人的語言習俗中,就已經轉化成了一個指稱聰敏和智慧的公共符號,諸如"事後諸葛亮"、"自比諸葛亮"、"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種種生動的民眾性語言,都因多種能加深與拓寬中國姓名文化研究領域的邊緣性學科。
又如,從"張小泉剪刀"、"陸稿薦熟食"、"吳良材眼鏡"、"周虎臣筆莊"、"童涵春藥堂"等老牌字號的大量恢復中,我們感受到諸多民族傳統工藝正在得到繼承發揚。
從"西施"化妝品、"華佗"滋補品杜康"、"太白"酒等許多商標的行世中,我們體察到姓名文化遺產的永久性魅力。
眼下,"名人效應"更是被吹得神乎其神,於是乎"某某酒家"、"某某衫"、"某某公司"、"某某菜",仿佛雨後春筍,成批冒出,
綜觀古今,姓名在世俗生活中溶解衍化的程度,恐怕莫過於當前吧?褒之者言之錚錚,認定這種現象連同名片滿天飛一起,構成了姓名文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大顯身手的燦然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