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名師點評人生必讀書

名人傳/名師點評人生必讀書

羅曼·羅蘭編著的《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名人傳》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坎坷、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首“英雄交響曲”。

基本介紹

  • 書名:名人傳/名師點評人生必讀書
  •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 頁數:180頁
  • 開本:16
  • 作者:羅曼·羅蘭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304170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名人傳》是作者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合稱。《名人傳》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建功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作者簡介

作者:(法)羅曼·羅蘭

圖書目錄

貝多芬傳
初版序
貝多芬傳
貝多芬的遺囑
給我的兄弟卡爾和約翰
米開朗琪羅傳
原序
上篇
一、巨人的崛起
二、梅蒂希斯家族神廟
三、戰爭的年代
下篇
一、神聖的愛
二、信心與堅持
三、寧願孤單
尾聲
托爾斯泰傳
原序
托爾斯泰傳
一、懷念托爾斯泰
二、童年時期
三、平民意識
四、不堪重負
五、在高加索的日子
六、戰鬥在塞瓦斯托波爾
七、夫婦之間的幸福
八、兩部巨著
九、信仰是什麼
十、真誠善良的人
十一、精神錯亂
十二、藝術批評
十三、天才的傑作
十四、復活
十五、社會理想
十六、生與死
十七、博愛

文摘

他身材矮小肥胖,看上去很健康,天生一副運動家的體格。寬闊的臉龐呈現土紅色,他的皮膚到晚年才變成病態般的黃色,特別是冬日裡,當他待在屋裡離田野遠遠的時候。他額角隆起,顯得十分寬闊,一頭濃密得與眾不同的黑髮,好像從沒有受過梳子的洗禮,處處倒立,更甚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一股濃重的威力在他眼中燃燒著,這讓所有與之謀面的人感到震撼,但其問微妙的差別是大多數人所辨認不出來的。因為從這雙嵌在他深褐而慘烈的臉上的眼睛射出的光芒粗獷而狂野,這讓人們誤將它本身的灰藍認作是黑色。平日裡,這雙眼睛細小而深陷,只有在高興或激憤的時候,它才張得大而有神,在眼眶中來回地旋轉,那才是它們思想真諦的絕妙反映。他的眼神總是憂鬱地凝望著天空,寬闊的鼻子顯得短而方,竟與獅子的長相無不相同。他的嘴巴細膩,但下唇顯得比上唇突出,結實的牙床仿佛連核桃都能咬破。他的臉因左邊下巴上的一個深深下陷的小窩而顯出怪異的不相稱。就像莫舍勒斯所說的:“他的笑容美麗動人,談吐間的神氣顯得可愛而令人愉悅。”
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笑卻不帶任何愉悅的氣息,它是粗獷而狂野的、醜陋的,而且時間極短——那種笑來自於一個不習慣歡愉的人。他總是神情抑鬱,表現出“一種無藥可救的憂傷”。在1825年,雷斯塔伯曾經說過,當他見到“他柔情的眼睛和強烈的苦楚”時,他必須全力以赴才止得住眼淚。一年之後,在一個酒店裡,布勞恩·馮·布勞恩塔爾偶然碰到他,當時他正閉著眼睛,坐在屋裡的一個角落裡抽一支長菸斗,這種習慣是他接近死亡時日積月累養成的。有一個朋友對他說話,他從口袋裡拿出一本小小的談話手冊,臉上帶著悲傷的微笑,接著像聾子似地用尖利的嗓音教人家記下自己想說的話。他的臉色變幻無常,這種變化有時發生在他彈鋼琴的時候,有時則發生在他乾一些其他事情的時候。他的這種面部表情的突然變化,有時候,甚至讓過路的人大吃一驚。“忽然間他臉上的肌肉突起、血管鼓脹,粗獷而狂野的眼睛變得更為恐怖,嘴唇顫抖,好像一個魔術師反被自己招來的妖魔打敗了一樣”,那種表情是典型的莎士比亞式的。尤利烏斯·貝內迪克特曾說他與“李爾王”無不相同。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一所位於科隆附近的波恩的破屋子的樓上,父親是一個男高音歌手,一個愚蠢而嗜酒如命的人。他的母親是一個廚子的女兒,曾經嫁給一個男僕,丈夫死後和貝多芬的父親結了婚。
貝多芬的童年是非常艱苦的,他沒有享受過像莫扎特那樣溫暖的家庭。從一開始,人生對他來說就是一次慘烈而殘忍的戰爭。為了拓展他在音樂方面的天分,父親拿他當神童一樣四處炫耀。從4歲起,他就被迫一整天一整天地在鋼琴前坐著,或是被關在屋裡和一架提琴待在一起,差點兒因繁重的工作而累死。萬分幸運的是,他還不至於對這門藝術產生永久的厭惡感。為了促使貝多芬學習,父親只能使用暴力。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每天都要為怎樣獲得麵包而作打算,這份重任對他來說來得實在太早了些。11歲時,他成為戲院樂隊的一員。當大提琴手那年他剛滿13歲。他所熱愛的母親在1789年去世了。“對我她是多么慈愛,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多么值得我愛戴呀!我有一個很好的母親,我想沒有人比我更幸福。”她死於肺病,貝多芬經常懷疑他也患有同樣的疾病。他甚至經常性地感到肺部疼痛,還有殘忍得更甚於病魔的抑鬱。17歲那年他成了家庭的支柱,擔負著教育兩個兄弟的重任。由於父親酗酒成性,無法支撐門戶,他只得滿心羞愧地向父親提出讓他退休的要求——人家擔心他父親過度揮霍,把養老金交給兒子領取。他的心靈因這些令人悲憤的事實而深深受到創傷。後來他住在波恩的布羅伊寧一家那裡,才尋覓到了一個親密的依靠。那是小他2歲的可愛的埃萊奧諾雷特·布羅伊寧。他向她教授音樂,引導她踏上詩歌之路,她成為他童年時的夥伴,或許在他們之間有過極為溫馨的情意。後來埃萊奧諾雷特和韋格勒醫生結了婚,韋格勒也同貝多芬建立了很深的友情,他們之間那種純真恬美的友情一直維繫到最後,那是在韋格勒、埃萊奧諾雷特和貝多芬往來的書信中看出來的。當三人都步入晚年的時候,有著極為動人的情愛,心靈上的年輕絕不比當年遜色。
儘管貝多芬有如此悲慘的童年,但他永遠保持著對這個時代以及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有一種柔情而悲悽的回憶。他從波恩離開,去了維也納,他卻從來沒有將萊茵河畔的故鄉遺忘。莊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呼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就像賦有人性似的那樣生動,仿佛一顆流淌著無數思想與力量的巨大靈魂;況且萊茵流域中再不會有一個地方比得上細緻的波恩所具有的美麗、雄壯和溫柔了,它濃陰密布、鮮花遍地,受著河流的衝擊與愛撫。貝多芬在這裡度過了他最初的20年。他那少年心中的夢境也在這裡形成了,——慵懶地灑滿露水的草原、霧氣籠罩下的白楊、茂密的矮樹叢、細柳和果樹,把根須浸在岑寂而湍急的水流里;還有村落、教堂、墓地,懶散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遙遠望去,天空被藍色的七峰刻出嚴肅的側影,古堡的廢墟矗立在上面,顯出一些瘦削而怪異的輪廓。他以永遠忠誠的心靈對待這片故鄉的熱土,直到生命走到盡頭,他想再見故園一面的願望總是不能實現。“我的故鄉,我美麗的出生地,在我眼前始終是美麗動人的,那樣的明亮,和我離開它時是一模一樣。”
波及整個歐洲的大革命爆發了,貝多芬的心被攫住了。眾多新的思想集中在波恩大學。1789年5月14日,貝多芬進入了這所學校,跟著名的厄洛熱·施奈德學習德國文學,——他將是下屆萊茵州的檢察官。當巴士底獄被攻陷的訊息傳到波恩的時候,施奈德站在講壇上,情緒高昂地朗誦了一首詩,激起了學生們如痴如狂的熱情。到了第二年,他又發表了一部革命詩集。在預約者的名單中,有貝多芬和布羅伊寧的名字。
當戰爭於1792年11月波及波恩時,貝多芬離開了故鄉,來到奧地利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居住。他在路上碰到黑森軍隊正向法國進軍。這時的他被愛國情緒鼓舞著,在1796年與1797年兩年內,他把弗里貝格的有關戰爭的詩篇譜成樂章:一首是《行軍曲》,另一首為《我們是偉大的德意志》。但他頌揚大革命的敵人是徒勞的:大革命征服了世界,貝多芬也被征服了。從1798年起,雖然英國和法國之問有著衝突,貝多芬卻仍和法國人有密切來往,如剛到維也納的使館的貝爾納多德。通過那些談話,他擁護共和的情緒更加堅定了,這股情緒的迅速發展可以在他往後的生活中看得到。
施泰因豪澤這時期給他畫的畫像,把他當時的容顏表現得惟妙惟肖。這幅像與貝多芬以後的肖像相比,與介朗的拿破崙畫像之於別的拿破崙像一樣,那張嚴肅的面孔,燃燒著野心勃勃的波拿巴式的火焰。貝多芬在畫上顯得非常年輕,他頭頸因瘦削的、筆挺的高領而僵直,一副高傲和緊張的神情。仿佛他很年輕,就已經認識到了自己,他對自己很有信心。P3-5

序言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生於法國中部小市鎮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他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後人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後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並從事文藝創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20世紀初,羅蘭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他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說於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兩次大戰之間,羅曼·羅蘭的創作又一次達到高潮,發表過小說、詩歌、文學評論、日記、回憶錄等各種體裁的作品。
《名人傳》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20世紀初期,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作瑣屑的考證,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曲“英雄交響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