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歐洲文化叢書:時光的旅人

同濟·歐洲文化叢書:時光的旅人

《同濟·歐洲文化叢書:時光的旅人》講述虛構和真實,想像和判斷,或然和必然,始終是小說創造中作家在思考的問題,傳統意義上的中外著名小說,也始終因為拿捏有分寸深得讀者喜愛。菲利蒲·索萊爾斯這部偏重真實、判斷和必然的小說,是否會贏得廣大讀者,即便在法國也沒有作出十分肯定的答覆。然而譯者唐珍希望中國讀者會喜歡它,原因不只是小說涉及了中國文化,而且有作家對西方的時間旅人的客觀有益、饒有興味又深邃的評價。這些評價不在理論的高度,而在思索的深度和廣度。引經據典的表面隨意和深層邏輯,也許要經過幾次反覆閱讀才能悟出,也只有在悟出這些意義時,才能體會到作家的用心和這樣一部“不倫不類”的小說的內在含義。

基本介紹

  • 書名:同濟•歐洲文化叢書:時光的旅人
  • 作者:菲利普•索萊爾斯 孫周興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847313, 7560847315
  • 外文名:Les Voyageurs Du Termps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頁數:177頁
  • 開本:32
  • 品牌:同濟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同濟·歐洲文化叢書:時光的旅人》旨在藉助小說體的創新形式,以打靶為隱喻,以引言為精髓,梳理西方文化從宗教發展到文學創作的時間歷程。“我”在與三位不同女性相遇的過程中,領悟到人類生存繁衍和死亡的必然。在剖析和感悟眾多著名詩人、文學家、音樂家、哲學家的著作的時候,引申出對現代社會的讚譽和抨擊。整部作品時間跨度大,知識面廣博,人物逸事生動有趣,語言明快,幽默含蓄,寓意深刻,是作者菲利蒲·索萊爾斯近年來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菲利浦·索萊爾斯 譯者:唐珍

唐珍,女,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1961年開始在北京外同語學院附屬中學學習法語,1964年進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繼續學習。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法國獲法國比較文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法國文學研究與翻譯。論文:《烏勒貝克後現代精神》、《走近莫泊桑,探詢研究的新視角》、《女性意識探幽》;譯作:《永恆的孩子》、《愛我吧》、《一生》、《苦兒流浪記》等。目前,作為法國福樓拜與莫泊桑研究會會員,她正在致力於精神分析與文學作品關係的研究。

圖書目錄

總序/孫周興
譯序/唐珍
時光的旅人
附錄一法國“原樣派”領袖索萊爾斯:自我、無限與真實/唐珍
附錄二 讀菲利浦·索萊爾斯的《同濟·歐洲文化叢書:時光的旅人》/阿麗絲·格朗熱
譯後記

後記

完成《時光的旅人》的翻譯,似乎自己也經歷了一次時光之旅,經受了一次西方文化的洗禮。基督教在接受人入教時,要施以洗禮,洗淨受洗人過去的罪惡。我在翻譯過程中接受的則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洗禮:經受認知和體會西方文化,尤其是法蘭西文化的鍛鍊和考驗,彌補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這是一個不大容易獲得快感的艱難過程,因為作者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是東方人不大熟悉的基督教對西方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相關的古老文化以及在這個文化薰陶下的西方人思想認識和成熟的過程。
作家從標題中給我們留下的概念有兩個:時光和旅人。時光代表的是過去、現在和將來,作家津津樂道引入作品的旅人,是西方歷史上頗有影響的詩人、文學家、音樂家、畫家甚至軍事家,如他十分推崇的但丁、年輕詩人蘭波、洛特雷阿蒙和荷爾德林,超現實主義作家布洛東,音樂家巴赫,畫家瓦托和畢卡索,軍事家勞倫斯,也有些東方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如老子和道元。他通過這些旅人告訴我們:他們雖已逝去,但是他們的精神,他們作品中的精華至今仍閃爍著光輝,照耀著世人思想發展的道路。我們在這部作品中隨時讀到和感受到的,都是作家對旅人們和他們作品的思考。他從這些作品中受到教育,侃侃而談,然而,面對當前西方媒體文化的迅猛發展和法蘭西文化的前景,卻無言以對。因此他更多地把自己禁錮在了時光旅人的過去和偉績上。我們在閱讀中猜測:作者也許不想做先知先覺的先鋒,自以為是地宣揚自己對法國文學發展方向的想法,然而無論如何它給我們留下了對法國文學前景的思考:如何建造一個不加造作的小說體式。
在法國,由於《時光的旅人》的印刷版本不同,有些人在第一次讀這部書的時候,就認定這是一部思想性很強的作品,至於歸屬什麼體裁,他們似乎很難辨認。然而在2009年伽利瑪出版社的初版印刷封面上卻清清楚楚地寫著“小說”(roman)二字。今年9月14日,是我和作家索萊爾斯約定的見面時間,我在他巴黎伽利瑪出版社狹小的辦公室里談到這個問題。他並不想對小說本身下定義,只是明確地告訴我,他創作的只是小說。我們知道小說里的人物不是真人,例如作品中“我”的三位女友麗拉、薇娃和索菲,顯而易見是捏造出來的。因為這個“我”在小說中所講述的,比如和拉康見過面的故事,可以被認為是摘除引號的我的一段真實經歷,而索萊爾斯本人,和《危險的關係》的作者拉克洛斯一樣,“是一個標準的君子和模範丈夫”(轉引自楊絳:《關於小說》,北京三聯書店,1986,第22頁)。然而楊絳先生所認定的觀點“即使所謂‘自述體’小說,大家公認為小說所根據的真人真事,也不能和小說里的人物混為一談”(同上,第12頁),卻在這部小說面前遭到動搖。當我們在這部作品中看到作家把大量真實歷史人物的軼事尤其是引言引進作品時,“真人真事”便沖淡了小說的虛構,構成了“小說人物和情節”,他們的引言也成為了真實的話語。這迫使我們不得不違背“詩和小說同是虛構,不能用作考究事實的根據”(同上,第12頁)的原則,去認真“考究事實的根據”。虛構和真實的悖論似乎使作家索萊爾斯先生本人也陷入了“迷茫”。當我提出是否應該在小說里註明引言出處時(通篇小說都沒有注釋),他非常認真地表示說,不,沒有必要,您沒有看到這是一部小說嗎?
虛構和真實,想像和判斷,或然和必然,始終是小說創造中作家在思考的問題,傳統意義上的中外著名小說,也始終因為拿捏有分寸深得讀者喜愛。索萊爾斯這部偏重真實、判斷和必然的小說,是否會贏得廣大讀者,即便在法國也沒有作出十分肯定的答覆。然而我希望中國讀者會喜歡它,原因不只是小說涉及了中國文化,而且有作家對西方的時間旅人的客觀有益、饒有興味又深邃的評價。這些評價不在理論的高度,而在思索的深度和廣度。引經據典的表面隨意和深層邏輯,也許要經過幾次反覆閱讀才能悟出,也只有在悟出這些意義時,才能體會到作家的用心和這樣一部“不倫不類”的小說的內在含義。
對於本書的出版,譯者首先要感謝法國駐華使館文化處給予的大力支持,包括對出版和譯者赴法學術訪問的資助。譯者赴法訪問期間,得到菲利浦·索萊爾斯的指點和其秘書安娜小姐提供的作者資料,在此也要表示誠摯的謝意。我的法國朋友克魯德,克里斯汀,克里斯蒂亞娜,于貝爾都在我的翻譯過程給予了忠懇的意見,特此致謝。在法訪問期間,索萊爾斯的中國朋友索菲·張夫婦提供了他們在幫助作者使用中文資料的信息以及作品中引言出處的提示,在此深表謝意。在本書出版和編輯過程中還特別要感謝高宣揚先生,孫周興主編和劉芳責任編輯的辛勤勞動。
唐珍
2011年11月於杭州

序言

開始熟悉索萊爾斯先生,要遲於對其夫人克里斯蒂娃的認識。2007年出於對克里斯蒂娃多年研究的興趣,我在巴黎時拜訪了她。她十分謙虛地告訴我,索萊爾斯的名氣在法國比她大,建議我也可以試著去關注他的作品。於是我帶了索萊爾斯的幾本小冊子回國,試著翻譯了幾篇給《世界文學》,主編餘中先先生非常支持在中國介紹已進入古稀之年的索萊爾斯,將這幾篇譯文發表了出來。
《世界文學》譯文的發表,推動了中國讀者對索萊爾斯的了解。2009年,我收到了作者在巴黎的中國朋友索菲·張寄來的碟片和《時光的旅人》法文原版書。於是請人推薦,找出版社、訂契約、查找資料、翻譯全書的工作就這樣忙了兩年,最後到今年終於見到了譯本的誕生。
也許“名氣”有人為的作用,有他周邊一群人的讚譽和媒體的宣傳,只有看到實質性的東西,才可以加以評論。作為譯者,我不想對自己再創造《時光的旅人》這部作品過程中所感悟到的東西作過多評價,只是讓書後格朗熱女士的一篇論述“代言”(見附錄二),從女性角度出發詮釋索萊爾斯作品中生死輪迴的人生意義。而我在另一篇介紹索萊爾斯的文章中(見附錄一)提到,分析他的學術道路獲得的感覺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
對索萊爾斯,法國人眾說紛紜。針對一位作家的不同評價,無論褒貶,都可以加深我們對作者的認識。有人說,他是“巴黎派”,只知道法國和巴黎;其實,正如許多巴黎人並不真正出身巴黎一樣,他自己也是波爾多人。他在書中介紹了巴黎的一些街道和名稱(我也重新遊走了一番),聯想到巴黎的歷史,這樣的介紹,令我們外國人感興趣。還有人說,他在文壇上有些霸道,比如,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的他主持的《如是》雜誌上,沒有一期不發表他自己的作品。確實,100多期的雜誌,平均每期2~3篇文章,還加上不斷出版的著作,確實太多了,太“霸道”了。然而也正是這些作品揭示出作者不斷的思索,敏捷的思維和思考的亮點。
最後再提一點,索萊爾斯在本書中作了一個野獸和寄生蟲的比喻,近兩年在法國弓l起波瀾,成為敏感而令人生畏的話題。野獸代表的世紀偉人,並不多見,無數的寄生蟲需要野獸得以寄生。在作者看來,法國文壇的世紀偉人似乎愈來愈難產,廣大讀者則不完全認同他的說法,事實也不見得如此,而他本人是否能成為自己希望的野獸,也還要由世人來評說。
唐珍
2011年1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