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語

同日而語

同日而語是一個成語,拼音是tóng rì ér yǔ,把相同的人或事物放在同一時間比較,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常用於否定式:不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日而語
  • 拼音:tóng rì ér yǔ
  • 解釋:意即相提並論
  • 用法:偏正式,多用於否定
  • 近義詞:等量齊觀、相提並論 
  • 反義詞分門別類、較短論長、另眼看待
用法,出處,示例,相關燈謎,

用法

用做 謂語、賓語;用於否定句(側重時間上的先後,重在“日”)
常與“不可”連用,即“不可同日而語”,特指:強調不同時間的比較;
區別“相提並論”;“相提並論”,特指:差距之大;(公務員考試常考點)

出處

《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出自南朝· 梁·沉約《均聖論》:“區區中國,緣應未啟,求其會歸,尋其要旨,寧與四夷之樂同日而語乎?”

示例

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制人之與見制於人,克人之與見克於人,豈同日而語哉!”
清·昭槤《嘯亭續錄·楊武陵》:“﹝盧忠肅﹞雖與吳阿衡同難,一放火之人,一救火之人,未可同日而語也。”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便想到現在掙錢的法門比起他做‘土皇帝’的當年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相關燈謎

謎面:天論 (打一成語)
(謎底:同日而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