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體派

同光體派活動於清末和辛亥革命後一段時期的詩歌流派。始於清同、光時期.因“同光以來詩人不專宗盛唐”(陳衍《石遺室詩話》),寫詩自稱“同光體”,故名。以陳三立(1852-1937)、沈曾植(18 51-19 22)、陳衍(1856-19 37)、鄭孝胥(1860-1938)等人為代表。是宋詩派的後繼者。詩宗“三元”(開元、元和)。尤重宋詩,繼續宋詩派“學人之詩”的觀點,主張“惡俗惡熟”,“不肯作一習見語”,提出“寧艱辛,勿流易;寧可憎,勿可鄙”(陳衍《重刻晚翠軒詩序》)的口號。

在詩中大量引用古書經籍、金石版本、史地典章等材料,內容“生澀奧衍”,專用僻典、深典;形式講究“鏡刻”,喜造拗句。追求“清而有味,寒而有神,瘦而有筋力”(陳衍《何心與詩序》)的美學境界,崇尚博學訓詁,輕視藝術想像,提倡“詩者,荒寒之路,無當乎利祿”(同上)。成為晚清詩文改良派的對立面,在當時有較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