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邁鎮

吉邁鎮

吉邁鎮位於達日縣縣境東北部,縣府駐地。人口3068人(2017),以藏族為主,還有漢、回、土等民族。面積926.8平方千米。海拔4000多米,格薩爾說唱、藏族民間諺語、藏文書法等一批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是它的寶貴財富。由於西久公路和通往四川的公路穿境而過,吉邁已成為果洛發展最快的城鎮。預計未來的成格鐵路甘藏鐵路交叉於達日縣吉邁鎮,很有發展前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邁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
  • 下轄地區:普芒、龍才、夸熱3個牧委會。
  • 政府駐地:達日縣
  • 地理位置達日縣縣境東北部
  • 面積:926.8平方千米 
  • 人口:3068人(2017) 
  • 海拔:4000多米
建制沿革,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社會事業,地方文化,經濟發展建設,預計鐵路交匯,

建制沿革

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曾為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鎮總人口3068人(2017)。1962年設吉邁鄉、1969年改設吉邁公社、1984年復設吉邁鄉,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號文批覆:撤銷吉邁鄉,設立吉邁鎮。

自然資源

吉邁鎮位於達日縣城所在地,絕大部分牧民居住在黃河南岸。東西寬約25公里,南北長約86公里,呈長方形,東與德昂鄉接壤,南與莫壩鄉相接,西與建設鄉相鄰,窩賽鄉從中穿過,北面以黃河與甘德為界。全鎮土地面積為926.8平方千米。海拔在3900—4200米之間,全鎮地勢以西南高,東北低,主要以高山為主,年平均溫度-1.2℃,無絕對無霜期,年降水量531.5毫米左右,屬寒冷半濕潤氣候,牧草從5月初開始返青,牧草生長期120天左右,全鎮域內水資源比較充裕,各山溝都分布小溪。
吉邁鎮地理位置

人口民族

全鎮有3個牧委會,12個合作社,1個扶貧聯社和1個社區居委會。共有3068人(2017)。

社會事業

15-50周歲非文盲人口1138人(其中:女496人);歷年累計脫盲1069人,非文盲人口比例85.44%;現有文盲194人,占青壯年總人口13.21%;新招生156人。鎮機關幹部職工20人,社區居委會6人(其中聘請1人),鎮寄校教職工23人(其中:安置生2名,鎮獸醫站1名,鎮衛生院3名,安置生1名,民間獸醫13名,村醫3名,基層幹部20名,缷任村幹部7名,婦代會主任4名),寄宿制國小一所。全鎮現有圍欄草場936處,圍欄草場面積為257290畝,占草場面積的20.35%,畜棚485處,32300平方米,定居點322處,55%的牧戶實現定居,但房屋極為簡陋。
2006年底全鎮各類牲畜存欄27510頭(只、匹),其中:牛17340頭,馬261匹,羊9909隻,適齡母畜15882頭(只、匹),母畜比例達57%,人均占有畜為12頭(只、匹),2006年底,牲畜總增率為28.7%,出欄率44.98%,商品率37.99%,牧民人均收入為1373.12元。
2006年全鎮有絕對貧困戶52戶,124人,低收入貧困戶55戶,170人,有五保戶30戶,30人,僧侶“無保戶”21人。
全鎮有敬老院一所,居住房屋8間,面積148平方米,牛糞房8間,80平方米,現有8人居住在敬老院,其餘五保戶居住在各牧委會及寺院附近。
通過近幾年掃盲鞏固提高工作之後,我鎮非文盲人員達到1138人,非文盲率85.44%,鞏固提高人員983名,鞏固率為92%。補償教育35人。今後,我鎮將加大提高鞏固、補償教育,強化教育和科技培訓工作力度,杜絕復盲現象產生,切實提高我鎮牧委民民眾的文化素質,為推進我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地方文化

“時代文體”、“美麗起點”、“凱迪茶吧”、“武漢製衣”、“陝西饅頭”“安徽小吃”———這是在哪裡?我們身處何處?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人們很難相信,這些充滿時代氣息而又兼容四海的店名會遍布吉邁這樣一個草原深處的小鎮。
與繁華的都市相比,這裡是草原,而與草原相比,這裡卻是繁華的都市;作為果洛草原的中心地帶,這裡商賈雲集,來自同德、瑪沁等省內各地和四川石渠等地的客商紛紛到吉邁這個充滿活力和魅力的草原重鎮歇腳打尖。
其實,吉邁鎮的美麗不僅僅由於街面的精緻,她的魅力源於吉邁人的自信和對新事物的渴求。
自從公元9世紀時朗達瑪統治的吐蕃王朝結束以後,整個吐蕃處於群雄割據、相互掠奪征戰的分裂局面,在雪域高原上出現了互不相屬的許多邦國和部落。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厭惡戰亂、盼望和平,期待有一個能為百姓造福、完成統一和平大業的英雄人物出現,帶領他們過上和平安康、幸福美滿的日子。
在百姓的熱切期盼中,蓮花生大師的化身———大英雄格薩爾王誕生了,他帶領八十位大將降妖除魔、懲強扶弱、救護生靈,完成了和平統一的大業,使善良的百姓重新過上了太平安定、富足快樂的幸福生活。懷著對民族英雄格薩爾王的深切熱愛,人們千百年來不斷吟唱著對格薩爾王的崇敬和讚美,匯成了一部飲譽世界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經濟發展建設

吉邁鎮扶貧聯社剛剛成立的時候,農牧民們的人均收入只有77元。2005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200元,2006年為1400元。
在吉邁鎮垮熱新村,我們看到了一番別樣的風景:一排排整齊的小院落矗立在草原上,家家戶戶的院子裡種滿了用來作飼料的青稞,精巧的小屋顯得緊湊而又溫馨。
我們到垮熱新村的時候,村民全部外出勞作了,只剩下東南一家看守村子。
在東南家,女主人對自己的美麗家園讚不絕口,她說,以前在上面(放牧點)居住時,單薄的帳篷難以抵禦凜冽的寒風,每到冬季,全家人咬著牙與嚴寒抗衡,搬進新村以後,不但有了溫暖的房屋,還有了自來水、電燈和衛星電視,全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8年前幾年,中國普天信息集團和省民政廳投資168萬元,為社員們建起了他們現在居住的這片家園———達日縣吉邁鎮垮熱新村。可是,這個充滿希望的村落最初只有11戶人家。當初,為了加快牧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吉邁鎮政府將最貧困的牧戶集中起來,將配套項目集中使用,成立了扶貧聯社,搬到城裡來的牧民們不嫌累,不怕苦,白天干活,晚上識字。短短几年,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入社的牧民數量也迅速增加。牧民特措依靠聯社的支持,不僅脫了盲,還成了社裡的掃盲教員,帶領大伙兒一塊識字,發展民族文化產業。
吉邁鎮垮熱新村是達日縣脫貧致富、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縮影,地處高海拔的黃河上游,達日縣城鎮化建設的步伐邁得堅實而有力。在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告別了舊有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農牧民們得到了實惠。
安居才能樂業,住進新居的牧民們幹勁更足了,在政府的支持下,牛羊育肥、蔬菜大棚、文化增收等一大批項目相繼在這裡結出碩果,在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1400元。
垮熱新村黨支部書記夏壓說,村裡的人都覺得,總是依靠國家的救濟和補貼過日子臉上無光。靠自己的力氣掙錢,靠自己的本事掙錢,花自己掙來的錢,心裡才覺得踏實。這幾年,搬到新村來的人們學到了不少掙錢的本事,辦砂石場、搞牛羊育肥,有人還到鎮上搞修理,收入比放牧時好得多,因而牧民們沒有一個願意離開這裡,而一些其他地方的牧民紛紛要求加入新村,大家都覺得在這裡有書讀,能學到本事,有活兒乾,垮熱新村是理想的家園。
我們在拍攝垮熱新村的圖片時,一陣急促的冰雹襲來,夏壓和東南撐起一把巨大的太陽傘為我們遮擋冰雹,鮮紅的太陽傘猶如一朵奪目的花朵盛開在村口。我們問傘下的夏壓最大的心愿是什麼?他說,如今全村23戶牧民中,還有3戶沒有住房,大家平日識字、搞技術培訓,只能在露天聽課,他和村里人最大的心愿是讓3戶沒有房子的牧民搬進新居。夏壓頓了頓,好像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再一個心愿就是全村人能有一個大教室,晚上能在熱乎乎的教室里聽老師講課。
在我們看來,吉邁鎮已經是名符其實的瑪域明珠了,可是,吉邁人並沒有滿足,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勾畫著一幅更為美好的前景,要將吉邁建成一個黃河源頭的知名城鎮。達日縣委副書記旦智航前為我們描述了吉邁鎮的美好前景:隨著退牧還草力度的加大,將有七百多戶牧民到吉邁鎮安家落戶,城鎮人口多了,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要加大,街道要拓寬,各種排水管道、人行道將做大規模整修。沿街的商鋪也將統一規劃,城鎮建設要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一座大型的垃圾處理場也將在明年開始修建。學校、醫院、敬老院等一大批公共場所也將被集中修建,同時,全國最高的格薩爾塑像也將在這裡拔地而起。作為果洛的中心地帶,吉邁的商業中心地位無可替代,為了擴大這裡蟲草的品牌影響力,吉邁人正計畫在這裡建立一個大型的蟲草市場,到時候,吉邁鎮的白晝會更熱鬧,夜晚的燈火將會更加璀璨。
說起家鄉,吉邁人很自豪,他們深愛著自己美麗的家園,就像達日河眷戀著吉邁鎮的一草一木。而今邁步從頭越,吉邁鎮這顆瑪域草原的明珠將更加奪目。(來源:西海都市報作者:東衛軍祁萬強劉水)

預計鐵路交匯

預計未來的成格鐵路甘藏鐵路交叉於達日縣吉邁鎮。
那么,未來很有發展前途,是周邊數十萬平方公里
吉邁鎮
這么個廣大範圍里很有發展前途的地方。而且,
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曾為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位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