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遺址

吉祥寺原址在仙林寺北,南宋文思院東元寶弄,今仙林苑住宅小區。吉祥寺建於宋乾德三年(965),光祿大夫、檢校睦州刺史薛溫舍地為寺。南渡初,斥地為文思院軍頭司,惟小寺留存。明萬曆間,僧靜然重建,更名誰庵。太史蔡啟僔仍題曰“最吉祥處”。舊傳寺地廣袤,內植有大量的牡丹,名人巨公皆往游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祥寺遺址
  • 類型:遺址
  • 地點:杭州市
  • 位置:仙林寺北
蘇軾《吉祥寺看牡丹序》:“熙寧五年(1072)三月二十三日,余從太守沈公(立)觀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圃中花千本,其品以百數,酒酣樂作,州人大集,金盤彩籃以獻於坐者五十有三人,飲酒樂甚,素不飲者皆醉。自輿台皂隸,皆插花以從,觀者數萬人。明日,公出所集《牡丹記》十卷以示客,凡牡丹之見傳記與栽植培養剝治之方,古今詠歌詩賦,下至奇怪小說皆在。余既觀花之極盛,與州人共游之樂,又得觀此書之精究博備,以為三者皆可絕。而公又求余文以冠於篇,蓋此花見重於世三百餘年,窮妖極麗,以擅天下之美觀,而近歲尤復變態百出,務為新奇,以追逐時好者不可勝記,此草木之智巧便佞者也。”這是篇難得的記錄杭州近一千年前的牡丹盛會實況。政府首創,百姓參加,主席台金盤授獻者就達五十三人(比如今某某、某某節排場大多了),而且飲酒作樂,連一向不飲酒的人皆醉,大小工作人員都插花戴紅以從,圍觀者數萬人。這是一個有組織、有計畫的盛大“牡丹節”,效果不凡。不久就出書《牡丹記》十卷,內容分傳記、栽植、古今有關牡丹的詠歌詩賦和小說、別記等,分類成冊。杭州太守(一把手)沈立主編,杭州刺史(二把手)蘇軾撰序,並遴選各家之精品成冊。牡丹盛會起碼達到了三個目的:一觀花之盛;二共游之樂;三集《牡丹記》十卷。看來宣傳杭州物華天寶、風土人情的展覽會自古有之,北宋更盛,范仲淹、沈遘、蔡襄、沈立、蘇軾等知州皆是文化人,都是弘揚杭州文明的先驅者。
蘇軾兩次來杭為官,第一次是熙寧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至六年(1091),任知州。他不但是個關心民瘼、治湖浚井築堤、建安樂坊的賢太守,而且還是位謳歌西湖、讚美杭州的大詩人,他帶動一大群文人墨客歌頌杭州,創造了文化氛圍,給百姓帶來了藝術享受,就吉祥寺牡丹詩看,就留下了不少千古絕唱。蘇軾《贊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懶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爭笑,十里珠簾半上鉤。”《花將落而陳述、古期不至》:“今歲東風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來。對花無語花應恨,直恐明年便不開。”又《陳述、古期明日同至,因用前韻同賦》:“仙衣不用剪刀裁,國色初酣卯酒來。太守問花花有語,為君零落為君開。”《冬至日游吉祥寺》:“井底微陽迥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吉祥寺僧求閣名》:“過眼榮枯雷與風,久長那得似花紅。上人宴坐觀空閣,觀色觀空色即空。”
蔡襄(1012—1067),字君謨,宋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工書法,詩文清妙,擅茶藝,與東坡有“鬥茶”軼事。英宗時曾任杭州知州,對吉祥寺情有獨鐘,留下佳作。《吉祥寺賞牡丹對月》詩:“花未全開月未圓,看花俟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訪吉祥璘上人,追感蘇才翁同賞牡丹》:“曾乘春飲繞花畦,花底余香入燕泥。剪處佳人傳燭下,歸時明月到雲西。重來草樹驚秋色,零落交朋感舊題。若使他年逢勝賞,一觴知復共誰攜。”《十八日陪提刑郎中吉祥院看牡丹》:“節候初臨穀雨期,滿天風日助芳菲。生來已占妙香國,開處全烘直指衣。攬照盡從烏帽重,放歌須遣羽觴飛。前騶不用傳呼寵,待與遊人一路歸。”《杭州璘上人以花栽數種見寄》:“名園參差十數窠,商船千里任風波。土花分破根株小,春色隨來意氣多。欲種更看移樹法,將開須與傍欄歌。中年漸不勝杯酌,紅翠他時奈爾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